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工作
1/12《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工作简报(第3期)山西省水文局《手册》修编技术组2009年12月4日各分局11月下旬的旬报全部如期上报,反映了大家对《手册》修编工作的积极性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本期旬报,在总结上一旬工作情况和安排下一旬工作任务的同时,随着工作的深入,绝大部分分局还提出了内容大致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数据库数据缺失和错误,给资料摘录分析和计算带来很多不便;二是外省外区资料尚未搜集齐全,影响到工作进度。综合各分局问题,技术组在简报第二部分做出回答。11月下旬,省水利厅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市水利局配合完成《手册》修编工作。在文件中,要求各市水利局完成当地水利工程情况统计、包括新水源工程在内的大中型水库情况统计、大中型水库淤积情况统计、灌区和机电灌站基本情况及引水情况统计、小型水库基本情况统计等。希望各分局主动与当地水利局联系,在水利部门的配合下,诸如水库、灌区引水、泥沙淤积资料收集等工作可以顺利完成。时近年底,各项工作都在繁忙之中。希望各分局《手册》修编人员,按照“《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近期工作安排”进度,完成好各阶段任务,并随时与技术组联系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手册》能够如期完成各阶段任务。2/12一、工作进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安排(一)工作进展情况◆大同分局1、年降水、径流、泥沙部分(1)视周边雨量站分布及资料情况,增补了周边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及忻州市站点,以提高资料精度;雨量站共计167处,其中内蒙古自治区13处、河北省30处、忻州市18处。(2)基本完成了1966年、1987年、2009年3次清泉水流量调查成果的汇编工作。2、暴雨及设计洪水部分(1)进行了雨量摘录表和日表的部分数据库校对工作。(2)短历时暴雨组对数据库提供的短历时暴雨成果与水文年鉴进行核对,未刊印的年鉴成果,正在用原始资料及成果资料进行补充统计工作。(3)场次暴雨与场次洪水组完成了场次洪水的统计,并对其中部分洪水进行了最大24h洪量统计。(4)雨型设计工作组正在进行壶流河流域片雨型设计工作。◆忻州分局1、完成了中、小型水库基本情况和淤积量资料统计,即表6-9、表6-10、表6-11。2、有灌溉引水资料的月、年灌溉引用沙量(即表6-12)完成80%。3、选用雨量站最大15d(排序后累计值及日值)、连续最大30d(以日滑动求得)降水量统计已开始。4、各雨量站历年最大10min、60min(1h)、6h、24h以及最大1d(包括与最大1d相邻两日较大者日雨量)、最大3d七个时段各种雨量及发生日期的统计已完成。3/125、已完成汾河水系内各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最大24h和最大3d两种历时流域面平均雨量系列的选样、分析和计算工作。◆太原分局1、集中力量进行了降水量摘录表与逐日降水量表的对照工作;补录了数据库中普遍缺少的1986、1987、1991三年摘录表以及出现大量错误的2001年摘录表;补录了其他年份零星短缺的摘录表及逐日表,将对照出的错误逐一进行更正。目前已完成总工作量的80%。2、就目前雨量年系列资料的情况,初步采用网格法完成了以下工作:(1)静乐—河岔区间面平均雨量系列计算;(2)上静游水文站以上区域的面平均雨量系列计算;(3)娄烦水文站以上区域面平均雨量系列计算;(4)汾河水库—寨上区间面平均雨量系列计算;(5)寨上—兰村区间面平均雨量系列计算;(6)董茹水文站以上区域面平均雨量系列计算;(7)店头水文站以上区域面平均雨量系列计算。◆晋中分局1、完成全区52个自记雨量站有自记资料以来不同标准历时的分析挑选及计算机输入,并进行了审查校对,其他48个人工站6h、24h、72h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2、对全区100个雨量站4106站年的摘录表资料进行了认真校核,其中近120站年的资料全部重新录入。3、完成全区7个选用水文站2001-2008年实测月、年输沙率及实测流量的统计。4、完成9座中型水库、70座小型水库基本情况和淤积资料的统计,并对2001-2008年水库淤积量进行了统计,但还需和晋中市水利局淤积量统计结果进行比对核实。5、完成榆社水文站1958年以来历年冰情统计。4/126、完成榆社水文站暴雨洪水调查(20060714暴雨)。7、正在进行历次清泉水流量调查成果汇编。8、正在进行新增雨量站点的月、年降水资料分析统计,在此基础上完成选用站(含区间)流域逐年平均降水量计算统计。9、正在进行辖区内各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最大24h和最大3d两种历时流域面平均雨量系列的选样、分析和计算。10、对部分水文站流量日表、含沙日表、输沙日表进行了数据库校对。◆阳泉分局1、完成了选用水文站基本情况统计,对5个水文站的月年径流和月、年输沙率进行了统计。2、完成了选用水文站2001-2008年实测资料补充统计工作。3、登记整理、分析和摘录了从晋中分局取回的1955-1972年阳泉片资料。4、对未做过表(1)的49个雨量站,在有自记资料的基础上,按10min、60min进行摘录和挑选,现已全部完成。5、对目前用到的数据库资料,利用省局下发的程序与原始资料进行校对和改正,对发现的错误进行了错情登记,6、对短历时雨量摘录数据进行复核、校对和查漏补缺。7、将校对过的数据全部录入了计算机。◆吕梁分局1、将吕梁境内黄委所属站以及撤销站短缺资料(雨量、水流沙)从省局数据库传回来。2、与吕梁市水利局协商,索要了《2008年吕梁市水利年鉴》电子版。3、完成了吕梁境内黄委所属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表与月、年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数据库校对工作。4、完成了吕梁境内黄委所属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表与降水量摘录表数据库校对工作。5、完成了吕梁境内黄委所属水文站日平均流量表与月、年流量表数据库校对工作。5/126、完成吕梁辖区内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历年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24h和最大72h洪量的统计。◆临汾分局1、除黄委、气象站外,5个时段的短历时暴雨资料已全部校对、输入完成,并且统计了不同时段资料系列长短和资料短缺情况,为下一步插补打下基础。2、降雨摘录表年鉴与数据库的校核工作完成到1990年,发现其中不少错误。3、挑选所选78个雨量站1956-2008,1970-2008系列前三后三极值。转换雨量年值格式,为频率分析做准备。4、录入曲亭、涝河、洰河、小河口4个水库2001-2008年库水位、进库、出库资料。5、计算逐日库容蓄变量和逐日库区水面面积。6、收集、整理全市24个小Ⅰ型、50个小Ⅱ型水库的历年淤积资料,对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与水利局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商定了处理办法。7、统计了数据库各水文站逐日平均流量、月年流量、逐日平均输沙率、月年输沙率资料时段。8、进行了数据库与二次水资源评价所用月年流量、月年输沙率的对照。◆长治分局11月20日上午,长治手册工作组结合开展工作以来各组完成情况,进行了总结,布置了11月21日—30日的工作,具体完成情况如下:1、年降水、年径流系列共有9项内容,其中完成6项,表3需要完善,表4、6、7、8需要加紧完成。(1)完成了雨量站基本情况统计;(2)完成了新增雨量站月、年资料统计;(3)进一步完善了大中型水库工程基本情况统计表;(4)完成了选用水文站基本情况统计;(5)完成了选用水文站2001-2008年实测月年输沙率资料统计;(6)二次评价未选站提水还原尚在完成;(7)大中型水库淤积资料尚在完成。6/122、暴雨、洪水系列(1)各雨量站10min、60min、6h、24h、3d短历时暴雨统计摘录基本完成。(2)暴雨调查收集情况①1993年沁源、沁县、潞城3县暴雨洪水调查资料搜集完成;②2007年浊漳河南源店上桥上游暴雨洪水调查资料搜集完成;③2007年沁水端氏河、高平丹河暴雨洪水调查资料搜集完成;④1996年和1982年晋城范围洪水调查资料的搜集,在进一步完善中。(3)区代站和小河站选样情况①孔家坡水文站上游11站1958-2008年雨量资料正在整理;②北张店上游各站资料整理正在进行;③油房上游各站资料整理已经完成1991-2008年;④沙场资料已经搜集完成。◆运城分局1、完成了部分年份的月、年降水量补充统计。2、完成了部分雨量站资料的插补延长。3、积极搜集已撤销站的水文资料。4、基本完成自记站的短历时降水资料的计算,正在收集各站24h和3d降水资料的收集。◆年降水径流泥沙专业组年径流部分对确定无资料地区年径流Cvy地区经验公式、Csy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演算。由现有实测径流资料分析表明,由Cvy、Csy=2Cvy/(1-β)所计算的设计年径流与实测资料误差较大,通过分析计算,需对所计算的Csy进行修正,经计算,修正后的Csy所计算的设计年径流与实测值误差精度较高,能满足设计年径流计算要求,由此推求无资料地区年径流Cvy、Csy的方法途径便基本解决。上述工作基本结束。由于全省资料尚未整理完成,如何进行年径流Cvy、Csy的地区分类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7/12泥沙部分1、解答各分局提出的问题进行,协助各分局做好泥沙部分的资料收集工作。2、对忻州《手册》中,各站K值(1956-2006年)进行频率分析,各站Cv值同率定期频率适线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间差别较大。对各站α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暴雨洪水专业组1、根据《山西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和《忻州手册》,利用现有资料,继续对多个水文站进行了试算比较,为下一步工作积累了经验,也对一些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2、对对数非线性暴雨公式中指数tnns的形式从数学上了进行推导分析,得出sn与ttnnsln1中的sn是一致的,并且求出了新形式中的取值范围约为0~0.085;新的暴雨公式在t很小的时候(约为10-4)会出现极值,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此时理论上不太合理。3、对分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下发程序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并根据分局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图件软件专业组1、完成了1:20万地质图岩类划分的矢量化任务。2、从水文数据库中按年降水径流泥沙、暴雨洪水两个专业组以及各分局提出的要求,调取了黄委及周边省份数据并进行分发。3、完成了暴雨洪水专业组对原《手册》和《忻州手册》对比分析中涉及的水文站流域特征值的量算。4、由于全省1:1万地形图中DLG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给水文站流域特征值量算带来很大麻烦,为能够完成水文站流域特征值量算,且使量算精度更高,需查找调用相应的DOM和DEM数据转换为DLG数据,因此,11月下旬仅完成了30个水文站流域边界线勾绘。5、按手册修编技术组的要求,完成了山西植被分区电子图的分类合并。8/12(二)下旬工作安排◆大同分局1、全面完成历次清泉水流量调查成果汇编工作。2、待省局提供气象部门资料和外省区资料后,补充完善后续工作。3、进一步完善水文数据库校对工作。4、继续进行短历时暴雨和场次暴雨洪水的挑选统计工作。5、开展大清河区、永定河山区雨型设计及资料校对工作。6、选择吴家窑小河站作为典型流域,开展定点定面关系分析。◆忻州分局1、继续完成表6-12。2、继续完成选用雨量站最大15d(排序后累计值及日值)、连续最大30d(以日滑动求得)降水量统计。3、继续完成新增雨量站(二次评价基础上增加的站点)的月、年降水资料统计。4、继续完成子牙河和黄河水系各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最大24h和最大3d两种历时流域面平均雨量系列的选样、分析和计算。◆太原分局1、继续完成所选用雨量站降水量摘录表与逐日降水量表的对照工作,保证两表资料的一致性。2、完成董茹、店头、河岔、娄烦4个水文站月、年径流资料的统计工作。3、完成辖区内各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最大24h和最大3d两种历时流域面平均雨量系列的选样分析、计算。4、完成选用水文站2001-2008年实测月年输沙率补充统计工作。◆晋中分局1、完成辖区内各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最大24h和最大3d两种历时流域面平均雨量系列的选样、分析和计算。9/122、在雨量站点的月、年降水资料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完成选用站(含区间)流域逐年平均降水量计算统计。3、完成选用水文站流量日表、含沙日表、输沙日表的数据库校对
本文标题:《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6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