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XXXX年10月9日)在全省人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袁纯清
加速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在全省人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10月9日)袁纯清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了全面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及时进行了传达贯彻。今天,我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围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推动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更好地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证和支持作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认识我省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近年来,我省人才工作全面加强,人才投入不断加大,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重才爱才用才的环境逐步形成。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总体上属于“人才资源小省”,人才不足不强是基本省情,也是山西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我省发展不足的问题、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干部队伍对大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和人才不足不强有关。一方面,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特别是高端人才匮乏。全省人才总量占人口比例为8.24%,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7.95%,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和1.95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75年,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75年;每万名劳动人口研发人员为20.31人年,比全国平均水平少4.5人年以上。研发人力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中部其他各省。另一方面,人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第二产业中的人才仅占总量的24.2%,远低于其在全省经济总量中60%的占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省城,其他地区严重欠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过多集中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领域不足10%。工业企业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据有关方面测算,1998年至2007年,我省人才贡献率为10.17%,低于全国平均值8.5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6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投入不足。从教育投入看,2001年以来,我省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生均预算内事业费5222.33元,低于全国平均值2355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6%。2008年与2000年相比,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下降29%,生均校舍面积下降21%,生均藏书下降18%,许多高校办学条件已降到合格临界值边缘,这虽然与近年扩招有关,但主要还是投入不够。从科研投入看,2009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占总支出的1.13%,低于全国2.47个百分点;省本级科技专项经费2.65亿元,在中部及周边九省区中排第7位。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1.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9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地方在职务消费上大手大脚,超标准配备用车,甚至有的县级干部配备两台车,但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上却很抠门。有的企业在做广告、搞基建、购设备等有形投入上舍得花钱,却不舍得在人才资本建设上多投资。同时,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滞后,不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不适应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统领着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归根到底人才是第一实力。靠资源竞争、靠资本竞争、靠技术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谁就能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产业、开发新项目上走在前列。上世纪90年代,美国之所以能最早进入信息高速公路,连续保持110个月的高速增长,是因为美国集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其整体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超过3%。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复杂局面,起主导作用的是科技进步、是核心技术、是专利产品,说到底是人才的创造性劳动。资源型地区之所以往往不是发展最好的地区,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囿于对静态的自然生产要素的依赖,忽视了对动态的高级生产要素的开发。山西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进而实现由黑色资源到绿色发展的转变、采掘文明到制造文明和“智”造文明的转变。这个转变从根本上讲要靠人才。要突破发展的瓶颈,首先必须突破人才的瓶颈。只有推进人才队伍的转型,才能带动发展的转型;只有实现人才的跨越,才能支撑发展的跨越。依靠人才和科技创新投入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我省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再造一个新山西,尤其需要有更多的人才去引领和奋斗。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新一轮人才争夺战悄然打响。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省市都在千方百计招揽人才,山东省亮出“人才山东”品牌,湖南省提出跨进“全国人才强省”行列,江西省要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河南省提出要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河北省唐山推行“一个名人、一个品牌、一个产业”的人才开发模式,等等。在一定时段内,各行各业顶尖人才就那么几个或十几个,是最稀缺的发展资源,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认识跟不上、行动慢半拍,在竞争中就会陷于被动。我们既要看到我省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要看到我省人才工作的有利条件。首先,我省在能源原材料及相关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并有一批研发基础较好的科研院所。其次,我省毗邻渤海湾这个人才聚集区,具有承接京津人才辐射的良好条件。第三,山西区位条件较好,加之信息技术和交通网络日益发达,我省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引进人才半径,把北京、天津、西安作为引进人才的核心圈,把上海、武汉、南京等作为引进人才的辐射圈。第四,我省大型国有企业的资源和资本优势明显,具有吸纳和培养产业领军人才的良好条件。总之,我们要认识到,人才是竞争之基、转型之本、跨越之钥。我们要增创人才工作比较优势,以“非常之策”实现人才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二、认真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坚持走有山西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推进路径和政策措施,强调要出台11项重大人才政策,实施10项重大人才工程,建设6支人才队伍。这一目标是与把山西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是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的。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坚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确保把《规划纲要》落到实处。第一,培养是基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增加人才总量、提升人才素质。建立健全以转型跨越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的多元人才培养机制,迅速壮大人才队伍,大幅提高人才能力。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全国高等教育总体上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的阶段。从我省的实际看,高等教育既需要提高质量,也需要扩大规模。要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增加高校招生人数,加快推进大学园区建设。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围绕全省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整合高校科研资源,科学调整专业设置,依托我省8所科研力量较强的本科大学,着力打造30个左右优势和特色鲜明、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重点学科,并争取有一批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二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努力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职业加快向技术化、多变化、细分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山西是一个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带有全局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必须把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发展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认真落实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各项优惠措施,逐步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就目前而言,全省每年初中、高中毕业生有86.7万人,升不了学直接进入社会的约5.4万人左右,我们再增加大约7个亿的投入,就可以在全省基本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我们要把这件事情作为下一阶段惠民工程的一个重点,下功夫办实办好。三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科研院所培养人才的作用。鼓励和引导资本充足、潜力较大、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组织研发团队,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工程中心,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企业的资源、资本优势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互补。要加快组建“山西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培养和锻造适应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物联网、生态环境等新兴产业的高精尖人才。四是积极主动与外地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人才。建立与京津地区的人才交流机制,互设人才实习和培训基地,依托两市知名大学、跨国公司和其他培训机构培训我省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紧跟我省产业需求和国内外尖端技术,探索建立与国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第二,引进是关键,要以项目为载体和途径加快引进紧缺人才、高端人才。引进是做好人才工作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是吸引人才的最好平台。要制定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以项目为载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国家“千人计划”中要增加份额,我省“百人计划”要加快进度,尽快在引进人才上实现重大突破。以项目为载体引进人才要具有针对性。我省“十二五”时期需新增创新创业型高端领军人才1.1万人,重点经济领域实用人才22.14万人,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等社会领域人才12.22万人。要遵循人才随着项目走的规律,制定专门规划,出台有力措施,策划和包装一批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和课题,放眼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利用博士后流动站、创业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载体,采取技术合作开发、产业技术联盟、课题招标、项目协作等形式,定向地发现人、吸引人、延揽人,引进一批拔尖人才。要加强与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争取来山西设立研发中心和培训机构,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才来晋发展创业。以项目为载体引进人才要注重灵活性。要打破行政区划、身份、所有制、地域等壁垒,采用柔性引进办法吸引人才。比如,对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可以项目课题外包的方式,聘请专家攻关;对城镇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可细化成若干子项目,实行订单式建设和管理;对重要专业领域,可通过设置奖学金、定向培养等方式,与“211”等重点院校进行对接;对紧缺人才,可聘请国际专业猎头机构和中介机构进行搜索引进。还可采取“星期天工程师”、“假日学者”等灵活方式,利用海外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平台,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以项目为载体引进人才要突出延伸性。招才引智与引资金、引项目往往是捆在一起的。江苏无锡从海外引进了施正荣,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我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伍永安,开发出世界领先的大功率LED光源。着眼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省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把资源变为引才的比较优势,以资源吸引人才、以人才带进项目、以项目对接人才、以项目拓展项目,在招才引智中拓展交流合作空间,通过引进人才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让更多的人才把干事创业的舞台放在山西,把项目建设的目的地选在山西。第三,使用是根本,要使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以用为本是人才工作的重要方针。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是最好的育才、聚才、有才。在通讯、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才的流动性、共有性日益增强。我们必须顺时应势,更新观念,科学用才,用好人才。一是要以不拘一格的理念用好人才。识才用才是科学,也是艺术,看胸怀,也看胆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山不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为贤主更造异才。”对人才要摈弃求全责备的思想,多看所长,少苛求所短,多看优点,少求全其不足,更多的是把长处拉长,把优点尽显。要正确看待和积极引导人才的个性,对各方面人才都要看主流、看发展、看长处、看优点,胸怀广阔了,人才就冒出来了。要坚持实践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权威、不唯身份,只要有利于转型发展、强省富民,就要放胆使用。要放宽眼界,到改革发展稳定的
本文标题:(XXXX年10月9日)在全省人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袁纯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7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