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一、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对比分析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分析如下:1.联系: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天然环境是人工环境的基础,人工环境是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2.区别:首先,两者受人类干预的程度不同;其次,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范围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不同。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在理解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区别时需把握:(1)关键要看两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2)明确天然环境并非完全不受人类的影响,而人工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天然环境。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二、如何正确认识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运用图示法理解两者的相互关系,如下图: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中心事物即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则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事物即环境。2.箭头①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3.箭头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4.箭头③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1)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2)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5.箭头④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1)人类尊重环境规律:对立性向统一性转化,人地关系协调,对人类产生有利或无害的影响。(2)人类违背环境规律:统一性向对立性转化,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势必会反作用于人类和人类社会。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三、以“周口店这一方水土”为例,加深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理解从周口店的环境变迁这一案例可以看出,人地关系经历了由和谐到不和谐的过程: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对环境的破坏较小,人地关系基本和谐;到农业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开始加剧,人地关系开始对立起来;到了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同时也开始让人类重新思考人地关系,即要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典例】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1)图中外圆代表_______,内圆代表_______。(2)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活动向环境中输出_______,箭头C表示人类的_______,箭头D表示_______。(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箭头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表示。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思路点拨】第(1)题,周围事物环境的范围比中心事物人类社会的范围要大,故得出外圆为环境,内圆为人类社会。第(2)题,A箭头是从环境指向人类社会,即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B箭头是从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过程;CD箭头是反向的,则C表示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而D则表示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第(3)题,从人类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关系去理解每项人类活动,即可作答。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参考答案】(1)环境人类社会(2)生产物质和能量消费废弃物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反作用(或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3)ABDC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天然环境B.人类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C.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D.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解析】选D。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的总和,既包括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然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天然环境,也包括人类长期社会劳动创造的或受人类影响较大、其生态特点发生变化的人工环境。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2.下列属于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遭到破坏的环境是()A.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B.建设的“三北”防护林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人工环境概念的理解,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属于人工环境。A项表述的为天然环境,而B、D项为人工环境,而并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3.下列不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南极大陆B.极地苔原C.因过度放牧而形成的荒漠流沙D.因气候严寒而形成的冰天雪地【解析】选C。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因过度放牧而形成的荒漠流沙属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人工环境。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4.下列属于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是()A.原始的热带雨林B.城市聚落C.极地苔原地区D.海洋生态系统【解析】选B。A、C、D均为天然环境,受人类的影响小而独立存在。而城市聚落是一种人工环境,人类只有不断向其输入物质和能量,输出废弃物,才能维持系统的平衡。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2011·黄山高二检测)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5、6题。5.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6.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解析】5选C,6选A。第5题,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大树移植到城市后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成活率。第6题,大量移植树木使得原生地树木减少,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其生态环境也发生改变。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7.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现状,促进两者的统一,其根本目的是()A.使人类更好地征服自然B.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D.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解析】选D。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现状是为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使人类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8.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A.山区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D.过量抽取地下水【解析】选C。A、B、D选项表述的生产活动都破坏了周围的环境,使得周围环境与人类对立起来,C选项表达的人类活动目的是防止风沙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的发展,使得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协调发展。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电子垃圾是困扰全球的大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电子垃圾的产生速度更快。据统计,德国每年要产生电子垃圾180万吨,法国是150万吨,整个欧洲约600万吨。而美国更惊人,仅淘汰的电脑很快将达到3亿~6亿台。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材料二广东省某县的农村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农民感冒发烧,打针吃药很长时间都不能好,体质也不如从前,当兵体检很多都不合格。记者前去调查,发现原因是:废旧电脑大量从国外进入我国,当地农民自己拆卸,从中提取大量的重金属,如:镉、汞、金、铜等物质,废弃的电路板堆放在河边,而水冲刷后直接流入村边的河流,使得河水中鱼类大量死亡,人们饮用的井水中出现悬浮的油状物。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1)处理废电脑成本很高,一般采用深埋的方法,这样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污染?(2)对废弃的电脑拆卸后堆放河边,会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污染,结果会怎样?(3)废弃物堆放在河边,村民饮用的地下水为什么会出现油状的悬浮物?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电子垃圾可能带来严重的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这也是当前人地关系对立的集中表现,由于它引起重金属污染故不能采用深埋的方式,这样会造成土壤和水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答案:(1)深埋的方法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2)拆卸的废弃物堆放在河边,占用大量耕地,大量的重金属随雨水流入河中,使水中的鱼类大量死亡。(3)河水和地下水是互补关系,人们饮用的水是潜水,潜水的特点是埋藏浅容易受到污染,因而会出现油状的悬浮物。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10.《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描述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的情况,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和人均工业产值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了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1)人口不加限制地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产量_____。(2)人口过度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和人均工业产值发生_____。(3)人口剧增和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____。(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_____。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解析】由图可知,大约在1970年之前,人口、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值、污染都是同时增长的,之后人口进一步增长,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值、自然资源呈下降趋势,而污染呈加剧趋势。答案:(1)减少(2)灾难性下降(3)减产提高(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方法技巧】读取直角坐标图中信息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首先要把握好各坐标表示的要素,然后搞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最后通过各要素之间的变化寻找它们之间发生变化的原因。因此,熟练掌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这需要平时养成勤反思多总结的习惯。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11.(案例探究题)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1983年,垃圾简单填埋的方式,导致北京三环路与四环路的环带区上垃圾成堆,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4700多座!为突破“垃圾围城”,北京市斥资23亿,才逐渐攻陷这座惊人的围城。材料二广东曾拟在番禺区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因选址靠近居民区,这一提议遭到了番禺区居民的抵制,广州市政府决定停止该项目,之前招标无效,就此问题开展全民大讨论。(1)“垃圾围城”反映了人地关系的什么现状?(2)垃圾焚烧发电厂可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3)材料二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什么认识?典例分类精析知能巩固提升课堂互动探究课前新知初探【解析】“垃圾围城”是目前难以很好地解决的问题,政府正在积极地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番禺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由于拟建在人口密集区附近,因此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
本文标题:11环境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9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