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溪頂寮1.地理環境2.拓墾人物3.庄社風采4.博物特產台江社區博物館是一座溪頂寮1.地理環境1.溪頂寮,溪中沙州高處人家。2.南臨鹽水溪與六甲頂、州仔尾相望,溪堤上界址廟旁苦楝大樹矗立,夏日涼風徐徐。昔日庄人大多越溪到六甲頂開墾,有的則是在六塊寮溪、嘉南大圳捕撈魚蝦為生。中央公路開築之後,溪頂寮街逐漸成形,安順市場熱鬧一時。4.現在安東庭園旁,昔日有水圳,為堤外溼地,有一棵大樹,是當時孩子們爬樹嬉戲之處。現今安和里一帶,則為鹹塭底,一遇大雨,庄人得涉水而過。5.現有安東里、安西里、安和里、溪頂里、溪北里、共有五個里。6.面積:3.5167平方公里7.戶數:5092戶8.人口:17726人2.拓墾人物溪頂寮1.早年由來自西港的徐群召募開墾,因此又稱為「徐郡寮」。居民吳、徐、黃李為大姓,另有洪、蔡、林、謝等姓,而唯一的歐姓在現今泰勞聚集所。2.溪頂寮早期還有一位有牌照的產婆--林美英女士。3.據說中崙王姓炊糕人家,也與溪頂寮吳姓有姻親關係,光復後才回到中崙賣糕。親關係,此外溪頂寮子弟多有成就,中研院研究員謝國興先生即是一位。3.庄社風采溪頂寮1.以前溪頂寮「保甲」,即為在今日中安宮邊的派出所。街上的「安順市場」,則是今日的統一便利商店,原由菜販、肉販、魚販等向吳姓地主租路面做生意,漸漸熱鬧成為市場。2.東側社皮新興社區--安東庭園,承繼台江拓墾開創文化之風推行社區營造,社區學習,獲選為全國十大推動環保有功之團體,為台江庄社社區營造,展現新風貌。3.庄社大廟保安宮,奉祀保生大帝,由學甲慈濟宮分香而來。廟的前身為公茨兼私塾,於光緒年間曾遷至中安廳,即今日中安宮。近來致力文化運動,曾舉辦過文化季及老照片展4.界址廟旁有苦楝大樹,可眺望鹽水溪風光。嘉南大圳堤岸黃昏時,微風徐徐,十分適合單車活動。4.博物特產溪頂寮1.溪頂寮農為農漁型的拓墾庄社,隨著和順工業區的設立,村人也開始轉業。子弟多經營模具、螺絲製造業,物質生活品質大為提升。2.可惜昔日溪水乾淨,隨著台灣經濟起飛之後,流域內工業污染日益嚴重。溪水受到污染,山水之美難再見,近來村人提倡環境保護。境內嘉南大圳北岸遍植綠樹成徑,待溪水整治有成,綠樹成蔭清水長流之日不遠。農漁產業溪頂寮1.虱目魚2.草魚3.吳郭魚4.水稻6.蔥5.玉米7.甘蔗8.芝麻文化資產&遊憩景點學甲寮1.宋江陣2.竹仔行3.老茨5.老樹4.鹽水溪溪埔6.鹽水溪堤岸7.嘉南大圳8.安順市場街小吃
本文标题:1地理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0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