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纪要时间:2006年3月4日上午9点地点:杏林山庄综合楼六层会议室迟福林:各位早上好,在“两会”正在召开之际,当前各方面对改革比较关注,在改革攻坚处在很关键的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邀请在座的各位利用周六的一天时间就当前改革的形势和改革中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讨论,目的是我们能够就当前的改革形势做一些客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能够集中在座各位的一些观点、意见,争取通过这次会议能够形成一些有参考价值、一些建议、一些观点。今天上午的会议由我来主持,上午我们做了两个单元的安排,9:00到10:30就宏观改革形势进行讨论;第二单元是做“农民土地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今天请高尚全会长就当前宏观改革形势做一个重点发言,大家欢迎。高尚全:同志们,早上好!我先抛砖引玉,谈一下对当前改革形势的看法和建议。首先讲一下对改革形势的判断。当前对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争论和反驳,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也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过去有争论,现在也有争论,以后还会有争论。为什么呢?因为一元主体多元化,也带来思想多元化,所以各种思想就反映出来,我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的成果。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有这样的局面?没有。前天找到马威同志,说天气那么冷还不戴帽子,他说帽子太多了,以前戴说是右倾主义。不要戴帽子,这样不好。对当前的形势有两个基本的判断,归纳起来,第一种判断,总体是上好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改革形势认为符合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精神,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的提高、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达瓦斯会议现在也在中国举行。不仅是在冬天举行会议,夏天也要举行会议,会议就在中国北京。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因为中国的实力增强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没有改革,有这样的进步吗?没有。二是前进中的问题、矛盾、体制性障碍确实不少。比如说贫富的差距、收入分配的不公、腐败等等,产生这些问题要做具体的分析,有的人认为改革不到位,有的人认为假改革造成的。这些问题需要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来解决,靠运动来解决呢?靠反右能解决吗?靠批判私有化然后上升到市场化,能解决问题吗?所以,中央在“十一五”建议当中强调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靠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和政府的重视,最近一系列的措施、一系列的会议都是解决这些问题。三是对今后的方向和重点,“十一五”建议当中讲得很清楚,提出要下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这句话讲的很好,方向很明确,所以这是一种判断。另外一种判断,认为形势早得很,为什么?认为改革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原则,违反了《宪法》,说国务院36条是违宪了。最近物权法某一位教授写了一封公开信,现在又搁浅了,为什么搁浅了?不是物权法本身的问题,人大常委会的主任跟我讲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认为中国的改革方向出现了问题,不是搞资本主义,是搞私有化了。所以现在保护私人的汽车一样来保护是不行了。二是认为作为90年代以后选择一个破坏社会条件的道路,90年代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了;三是认为市场化侵犯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房改之后老百姓住不起房,以来之后老百姓看不起病,教改之后小孩子上不起学。四是改革以所谓的新自由主义来指导,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内应,因为他们希望和平演变,改革实现了和平演变,所以内应了,这些问题都有。这次争论跟过去几次争论比较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上纲上线比过去上得好。过去姓资姓社,现在姓资姓社的争论在继续,这次争论同新自由主义改写,说中国的改革是按照新自由主义来设计,所以新自由主义怎么回事?我想知道的人不会太多,在改革当中看新自由主义也不多,主要是实践。广东渔业也没有了,因为价格管得太死。后来价格放开了,放开后养鱼的人没有积极性了,广东不是按照新自由主义搞的,而是按照实践来搞的。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小平理论怎样评价?所以改革走上私有化的道路,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新自由主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前几天总参国际战略部长熊光凯请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北京饭店一起吃饭,我问他现在人家批评新自由主义,能否讲一下新自由主义怎么回事?他说不知道个。他说新保守主义知道,他对新自由主义也说不上来。新自由主义概念都没有弄清楚就批了。外国领导说要解决新自由主义,因为是不好的,所以要批,所以新自由主义要改,这样的话,价格非乱不可。第二是煽动性比较大,利用群众的不满情绪来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这方面的压力也是挺大的,而且否定党的历来的建议。比如关于“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党对它已经做了明确的结论。当然,还是出了一两奇文,一篇是说“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搞文化大革命”,还有一批是“人民公社解体给我们的歧视,歌颂人民公社是伟大的尝试”,为什么说是伟大的尝试呢?在共同劳动中,农民思想从小农思想斗争中潜移默化地慢慢改变,通过人们公社集体的劳动来改造小农思想,所以说是人民公社伟大的尝试。第三个范围广影响很深,过去外研书,是少数人写,少数人看。现在通过网络向全国、向世界都传播了。而且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参加进来。为什么网上对郎咸平的支持率那么高,支持率达到36%,国内的大概达不到10%,超过10%的只有两个,为什么支持率那么高?因为青年不了解。而且网上出现北大19岁的旁听生叫“周子星”坚决否定产权制度改革,他说“国有企业被一帮别有用心的披着学者话的骗子、帮派们不遗余力的仇杀、扼杀,过去面临着任人宰割的格局”。改革这样的舆论,今天在网上还有人支持,说周子星及时组织经营,政误国的理论,实现了改革的本来面貌。第四是缺乏理性,以骂人为昭示,不是以平等的进行学术改革,而是断章取义,耸人听闻,好象是骂人的越多越好,谁讲改革开放就骂谁。黄埔批的一篇文章出来以后,说改革不可动摇,遭到了网上一片骂声,给他扣了六顶帽子,尤其原来的社会科学院的副院长写了一篇文章,马上遭到了舆论。不能讲改革的正面,只能讲改革的错误。景伦同志在50论论坛当中讲到改革的四大缺陷,等于是承诺了错误。另外还要看到改革的这种声音,出现这种声音,我觉得不可避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改革的成绩。但是这种声音需要我们要取得共识,否则改革就没有办法搞下去了。一个人一封信就会耽误好多事,一个人一句话就会耽误很多事情。所以,改革的合法性受到了争议,现在正是改革的关键时期。能不能说现在到了改革决定中国命运这样的关键时期?所以,这是我第一点讲的。第二点讲三个建议:第一,建议中央最高领导胡总书记出来讲话,讲什么?不要讲很多,主要讲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定不移搞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要争论,不要搞分裂,不要分左派、右派,“三个不要”。我想过去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来看,过去面临着这样的关键时期,比如说90年代初搞计划和市场争论的时候,姓资姓社争论的时候,小平同志出来讲话:第一讲了不要争论,我们要依靠无“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是非;二是计划和市场多一种手段,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样把这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一下子瓶颈下来。到90年代中期,我记得“十五大”报告的时候,外研书不断往中央送,我们参加起草的同志有的担心是否听了以后就软了,认为改革不好弄了,但是江泽民同志说了,不要动摇,要有理论的勇气,所以“十五大”在改革方面有很多新的理论,因为有了理论的东西。现在能否在关键时期如果争论下去,我认为有四个不利于:一是不利于和谐社会;二是不利于改革开放;三是不利于发展;四是不利于团结。我们研究会也开了会,我们应该抱有什么态度:一是坚持改革开放。二是不希望有争论,不希望扩大,因为扩大以后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这是我们在会上一致的意见。我今天不是要批判谁,因为确实有这种形势摆出来,这是第一条建议。第二个建议是更加关注困难群体,使他们不断地看到改革开放的成果:1.是基尼系数很高了,贫富之间的差距、不同地区的差距,不同贫富差距成为了扩大趋势,这些扩大趋势怎样解决呢?所以中央进一步说用了缓解扩大趋势,而没有用消除扩大势,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消除是不可能的,扩大是在一定的时期、一定范围不可避免的。现在要素很多,掌握要素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一样就是瓶颈主义了。所以现在要缓解,缓解主要是在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来缓解,当然一次分配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2.我们要弄清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贫困人口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据统计,改革开放以前绝对贫困人口是二亿五千万,贫困人口当时是四亿,占四分之一,到2003年绝对贫困人口是三千万,占了十三亿人口的十四分之一,这说明改革开放能够减少绝对贫困,而不是增加了,这个数字我相信还是比较可靠的。3.加大政府对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比如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中,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更多的支持力度,我想这一条政府也是这样做的,也采取了措施。二是土地增值收益应该留给农民,因为农村改革的难点是土地问题。失地农民是最大的困难群体,从农村来说,城市可能是下岗职工那些,他们种地无地,就业无岗,处于这样的困难。所以一是要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第二是要缩小征地的范围。第三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比如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农村的土地不是一次性买断,而是每年可以分享发展的成果,这就需要探索。第四要改变城乡分配的二元结构,建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我想对于这个困难群体要加强,还有政府和社会都要支持。第三个建议,建立调解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利益表达和对话协商体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的、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的诉求,要改变只靠网上回帖的办法,网上有的用的是日本的名字,太随便了,不负责任。要从政策上开辟一个渠道,让大家来参与,大家来参与各种改革的方案。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扩大公民依法有序地参加社会治理的空间,使公民在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当中,形成新的和谐关系。我想这也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在这方面应该加强改进,包括现在的立法。立法现在已经征求了一万多条意见,已经经过反复几次了,但因为某个教授的一封信,这件事被影响了立法的正常程序。我就先开这么一个头作为开场白,因为今天没有媒体在,所以可以放开一点,也不要去传某某讲了什么,这样对大家畅所欲言也有了一个空间。我就讲到这,谢谢大家。迟福林:高尚全会长对当前改革形势和下一步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开了个头。下面请石小敏副会长做一个重点发言,大家欢迎。石小敏: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发言,我想这场争论,从观察来看这场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争论停止不了怎么办?能不能够因势利导,把争论引导为建设性的方向上去。为什么争论起来呢?要有几个条件:一是正赶上中央高层战略包括一些方针在调整过程中。自从前两年提出统筹协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开始,而这两年对外开放继续往前走,对内逐渐的开明,有这样一个背景,这样的背景是争论起来很重要的源头。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发展有力度,我们积极的同学,毕业的那年,社会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的人总共,连前辈七老八十算起来是五六百万,现在是七千万,这个社会刷新得很厉害,网络的发展,近年来媒体的变化,我们的年轻人十年前入网的时候是网上聊天、玩游戏,现在他们开始关心公共事业,他们自身的发展、创业、就业,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光关心自我不行了,得关系他物,得关心自我以外的其他事物。有一点感觉,就像现在的天气,三月份了,各种生命活动都起来了,草也长起来了,花也开了,挡不住,怎么办?怎么引导?他们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可能很偏激。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的时候,一方面是重大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是风险的出现。最高层加了一句话“多年积累的问题不可回避,多少问题层层的在涌现”。仅仅像一个矿难、一个上访,次数之多,每一件事情的份量之大,是多年积累的。所以,它有一些因素,我们这场讨论是在这种种的背景下产生的,怎么引导?我想有一个面对的争论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形成具有建设性的共识,我认为很重要。国外有华盛顿共识,那是多少年前为了解决全球问题而出的,这两年媒体在说有北京共识,看来北京共识并没有形成。前两年有点味道,所谓北京共识是对20年改革的总
本文标题:“新西山会议”纪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3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