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3T 2194-2015 桥涵混凝土腐蚀病害修复与防护工程技术规程
ICS03.220.20R04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194—2015桥涵混凝土腐蚀病害修复与防护工程技术规程图12015-05-20发布2015-07-0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2194—2015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河北省高速公路石安管理处石家庄养护工区、河北省高速公路石黄管理处、河北路合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丽辉、陈淑华、党永强、张通贤、张贵香、刘巧珍、程园、种庚子、路建印、周荣华、张建伟、郭铁麟、林向楠、任泽、张志烨、梁蕴飞、张宏、李彤英、张耀武、姚斐、刘东敏、樊星、金凤温、张建立、高金虎、相宏伟、杨旭光、韩永红、李国清、王玮巍。DB13/T2194—20151桥涵混凝土腐蚀病害修复与防护工程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桥涵混凝土腐蚀类病害修复与防护工程的材料要求、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在用钢筋混凝土桥涵腐蚀类病害的修复与防护,其它水泥混凝土结构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2958合成胶乳总固物含量测定法GB/T14684建筑用砂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CECS18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JG/T157建筑外墙腻子JT/T695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C/T98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DL/T5126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DBJ01-54界面渗透型防水涂料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H0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桥涵混凝土腐蚀桥涵混凝土与环境因素发生物理、化学或电化学作用,所呈现的渐进性损伤与破坏,主要包括冻融破坏、钢筋锈蚀、混凝土剥落、盐结晶膨胀、碱集料反应等形式。3.2耐久性修复将修复材料与原有结构材料成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并能经受使用、环境和时间等各种因素作用的考验,在使用性能上保证修复后的混凝土结构具备整体耐久性。3.3耐久性防护采用一定的防护技术手段,维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达到期望水平的活动。DB13/T2194—201523.4聚合物乳液由单体(同一种单体、两种及以上不同单体)经乳液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乳液,并掺配了改善和提高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各种添加剂。3.5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以水泥、细骨料为主要成分,掺配聚合物乳液改性剂,混合制成的水泥防水砂浆。3.6高抗渗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特指具有低吸水率性能指标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3.7聚合物水泥防水腻子以水泥、粉料为主要成分,掺配聚合物乳液改性剂,混合制成的水泥防水腻子。3.8透明混凝土防护涂层由底层、中间层和面层构成的透明防护涂层体系,每道涂层均承担一定的功能,并实现最优化的保护功能。4材料要求4.1水泥应选用42.5级以上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GB175的规定。同一座桥梁宜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水泥,严禁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4.2细骨料应选用石英砂、机制砂或河砂,符合GB/T14684的规定,其质量和颗粒级配应满足表1和表2的技术要求。表1细骨料的质量项目含泥量(%)云母含量(%)硫化物含量(%)有机物含量指标≤3≤1≤1浅于标准色表2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筛孔(mm)5.02.51.250.630.3150.16筛余量(%)00~2510~5041~7070~9290~100注:细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砂浆层厚度的1/3。4.3粉料DB13/T2194—20153选用硅灰石粉、绢云母粉或滑石粉,细度300目以上,应满足涂料级用途技术要求,宜选用同一批号产品。4.4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应满足表3规定的技术要求,其总固含量的测定方法应按GB2958的规定执行。表3聚合物乳液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外观乳白色无沉淀的均匀乳液pH值>8总固含量(%)应能满足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腻子)的技术要求与水泥拌合试验与水泥混合不发生不良反应储存稳定性0℃~38℃,保质期内无明显沉淀4.5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应满足表4规定的技术要求,其质量检验应按JC/T984的规定执行,相关试验方法应按DL/T5126的规定执行。表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初凝时间(min)≥45终凝时间(h)≤24抗渗压力28d(MPa)≥1.5抗压强度(MPa)≥24.0抗折强度(MPa)≥8.0柔韧性(横向变形能力/mm)≥1.0粘结强度28d(MPa)≥1.2收缩率28d(%)≤0.15吸水率(%)≤4.0耐碱性:饱和Ca(OH)2溶液无开裂、剥落抗冻性:冻融循环-15℃~20℃,25次无开裂、剥落养生条件自然养生、不能洒水抗缩裂性大面积薄层罩面时不出现缩裂可施工性不粘滞、易整平压光4.6高抗渗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高抗渗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吸水率”技术要求为:≤3.0%;4.7聚合物水泥防水腻子聚合物水泥防水腻子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制备,其质量应符合JG/T157的规定,其“吸水量”技术要求为:≤1.0g/min。DB13/T2194—201544.8渗透型防水材料渗透型防水材料是指涂刷于水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表面,具有渗透性,使表面层密实并具有憎水性能的材料。其技术要求见表5。试验方法可参照DBJ01-54的规定执行。表5渗透型防水材料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固体含量(%)企业指标±5%抗压强度比(%)≥100渗透深度(mm)≥2.048h吸水量比(%)≤65抗透水压力比(%)≥200抗冻性:冻融循环-20℃~20℃,15次表面无粉化、裂缝耐碱性:饱和Ca(OH)2溶液,浸泡168h表面无粉化、裂缝耐酸性:1%盐酸溶液,浸泡168h表面无粉化、裂缝钢筋锈蚀无锈蚀遮盖性不改变基面原貌和颜色4.9透明混凝土防护涂料4.9.1透明混凝土防护涂料宜选用水性涂料,应具备良好的水泥混凝土附着力、抗污染能力、耐候性和耐酸碱盐腐蚀性,同时,还应具有低温柔性和涂膜透明度。涂刷固化后形成无色透明有光泽的柔性防护涂层,能有效封闭混凝土表面。4.9.2透明混凝土防护涂层体系应包括三层:底层、中间层和面层。底层涂料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中间层涂料旨在增加涂层体系的厚度,面层涂料应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其涂层体系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试验检验方法应按JT/T695的规定执行。表6透明混凝土防护涂层体系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低温柔性(10mm棒)—10℃无裂纹耐水性(240h)不起泡、不剥落、不粉化耐碱性(10%NaOH,72h)无异常耐酸性(10%H2SO4,72h)无异常耐盐性(3.5%NaCL,240h)无异常耐候性(500h)不起泡、不剥落、不粉化,允许2级变色5设计5.1一般规定5.1.1应详细勘察混凝土腐蚀和钢筋锈蚀的病害程度,包括部位、面积和深度等;锈蚀钢筋截面积残余量不应低于结构承载能力的要求。5.1.2受水浸雨淋或腐蚀较重的部位或构件,须采用高抗渗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进行修复与防护。DB13/T2194—201555.1.3剥落部位修复完成后,应实施扩大罩面薄层防护,其覆盖面不宜小于坑洞修补外缘150mm~200mm。5.1.4因混凝土保护层偏薄(明显低于保护层设计厚度)而造成的钢筋锈蚀露筋病害,修复完成后,应实施加厚罩面薄层防护。其厚度要求应满足表7的规定。表7薄层防护的厚度要求单位:mm序号防护层类型一般防护加厚防护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层10~1515~202高抗渗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层8~1010~153聚合物水泥防水腻子层2~33~54高抗渗聚合物水泥防水腻子层2~2.52.5~3.55.1.5处于浸水区域的混凝土构件(包括水下区、水位变动区、浪溅区等),采用此标准修复后,宜附加其它防腐措施,可参照JT/T695的规定执行。5.1.6桥梁梁体的整体防护应遵循“保持原貌及裂缝可见性”原则,不宜采用遮盖式涂层防护。5.2方案5.2.1桥涵混凝土腐蚀病害的修复与防护方案见表8。表8修复与防护方案序号项目描述方案之一方案之二1混凝土盐碱腐蚀、无剥落现象发生1基面处理,全部露新;2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及界面材料;3高抗渗防水砂浆修复与薄层防护。1基面处理,全部露新;2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及界面材料;3高抗渗防水腻子修复与薄层防护。2露筋病害,混凝土剥落1基面处理,全部露新,钢筋除锈;2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及界面材料;3高抗渗防水砂浆修补坑洞;4高抗渗防水砂浆扩大面积薄层防护。1基面处理,全部露新,钢筋除锈;2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及界面材料;3高抗渗防水砂浆修补坑洞;4高抗渗防水腻子扩大面积薄层防护。3对伴有裂缝的混凝土表面处理缝宽小于0.3mm时:1基面处理,全部露新;2灌注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并加大用量;3沿裂缝走向,用聚合物乳液粘贴玻璃纤维布,布宽宜选用100mm;4然后进行防水砂浆或防水腻子修复防护。缝宽大于0.3mm时:1基面处理,全部露新;2灌注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并加大用量;3灌注弹性防水胶;4沿裂缝走向,用聚合物乳液粘贴玻璃纤维布,布宽宜选用100mm;5然后进行防水砂浆或防水腻子修复防护。DB13/T2194—20156表8(续)序号项目描述方案之一方案之二4易受腐蚀破坏的部位和构件1基面处理,全部露新;2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及界面材料;3高抗渗防水砂浆修复与罩面防护;(如需要,可继续实施下面两步)4刮涂高抗渗防水腻子;5防护涂料涂层(兼顾防护与装饰)。1基面处理,全部露新;2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及界面材料;3聚合物乳液粘贴玻璃纤维布;4刮涂高抗渗防水腻子;5防护涂料涂层(兼顾防护与装饰)。5易受水浸雨淋的部位和构件较轻时:1基面处理,清洁无污物;2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3遍以上。较重时:1基面处理,全部露新;2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及界面材料;3高抗渗防水砂浆薄层防护,或刮涂防水腻子+涂刷防护涂料。6梁体的防护1基面处理,清洁无污物;2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3遍以上。1基面处理,全部露新;2涂刷渗透型防水材料3遍;3涂刷透明防护涂层。注1:表中的“防水砂浆”为D类双组份,不得采用S类单组份聚合物砂浆。注2:表中的“防水腻子”为双组份,不得采用“可再分散乳胶腻子粉”配制的单组份耐水腻子替代。注3:表中第4项,适用于混凝土护栏下缘部位的防腐防护。注4:表中的“玻璃纤维布”应采用非石蜡乳液型的玻璃纤维平纹布。5.2.2桥涵混凝土结构所适用的预防性防护方案见表9。上部结构宜实施预防性防护的构件或部位包括伸缩缝混凝土、混凝土护栏、边梁、边板、空心板板底、翼板、腹板、泄水孔周边等;下部结构宜实施预防性防护的构件或部位包括桥台、盖梁、墩柱(外侧和浸水部位)等。表9预防性防护方案序号方案所适用的构件或部位1渗透型防水材料全部构件2渗透型防水材料+透明式防护涂层梁体3渗透型防水材料+遮盖式防护涂层(水泥防水腻子+防护涂料)混凝土护栏、下部结构各构件5.3配合比设计5.3.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和防水腻子的配合比可参照表10进行试配。表10配合比(质量比)项目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聚合物水泥防水腻子水泥100100砂子150~300——粉料——硅灰石粉:30~60云母粉(或滑石粉):20~40聚合物乳液或高抗渗聚合物乳液40~60或根据适宜的砂浆和易性添加70~100或根据适宜的腻子稠稀度添加DB13/T2194—201575.3.2配合比选择后,应进行各项试验,其性能指标满足表4的技术要求后,可用作施工实用配合比。6施工6.1一般规定6.1.1施工期间,环境温度宜为10℃~35℃,当夜间温度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不宜在大风环境或气温较高的环境中施工。6.1.2施工现场,液料存放应避免阳光直射,并注意密封,防止泄露。粉料存放应注意遮盖,防止飞散。6.1.3施工作业安全及文明施工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6.
本文标题:DB13T 2194-2015 桥涵混凝土腐蚀病害修复与防护工程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58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