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知识点归纳【导语】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知识点归纳”精品文档,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二、创作背景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三、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爱:喜欢。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⑥风波:波浪。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四、古诗大意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五、古诗赏析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创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六、解决问题一、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二、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三、课文中“风浪一会儿把它卷上浪尖,一会儿又把它打入浪谷。”是《江上渔者》这首诗中哪句诗的意思?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范仲淹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五、《江上渔者》与《农家望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两首诗都是悯农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不同点:范诗写的是江上的渔民。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但它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打来的。雍诗写的是秦地的农民。麦收时节,风雨不止,白发老农长久站在麦场高处,盼望着天晴。六、《江上渔者》与《农家望晴》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1)范诗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大风大浪里,这条小船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让人感觉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但为了生计,渔民不得不这样。(2)雍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白发老农像鹤一样站在麦场高处,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老农伸长脖子望天、长时间站立的样子,写出了老农内心的焦急。
本文标题: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知识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78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