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技术方案-附件2
附件2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技术方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7月1项目概述1.1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西部地区是指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和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区),面积约为597.6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2%以上。西部地区地域广阔,经纬跨度大,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区内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西北干旱少雨、西南温湿多雨、青藏高原寒冷。自然条件的恶劣与多变,地形地貌的复杂与多样,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我国几大江河的发源地。因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新世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内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中,保护并逐步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西部和实现西部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全面地掌握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和规划,是十分必要和适时的。9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3S技术),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调查奠定了基础。内蒙、甘肃等西部省、自治区在过去均开展过有关生态环境的调查工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京环科所在全国范围内也开展过类似工作,而且在人员、仪器设备等方面均有一定基础,所有这些,都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开展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调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1.2项目目标本项目以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宗旨,为国家进行生态环境管理、为西部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目标是:(1)以陆地资源卫星的早期和最新图像或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开展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2)掌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动态变化;3)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基本数据库,初步形成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专题图的查询数据库,同时探索现代生态环境基本数据库和动态监测系统的建设模式。4)完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查综合报告,为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5)为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区划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生态调查指标2.1调查指标2.1.1社会经济基本状况1)总人口2)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4)人口结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5)财政收入(万元)6)国内生产总值(万元)7)国内生产总值、三产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8)农民年均纯收入(元)9)贫困人口比例(%)10)单位GDP能耗(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能源)(吨标准煤)11)单位GDP耗水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耗水量)(m3)2.1.2土地2.1.2.1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总面积(hm2)2)耕地面积(hm2)3)园地面积(hm2)4)林地面积(hm2)5)草地面积(hm2)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hm2)7)交通用地面积(hm2)8)水域面积(hm2)9)未利用土地面积(hm2)2.1.2.2水土流失(水力侵蚀)1)水土流失总面积(hm2)2)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3)水土流失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4)土壤水力侵蚀流失量(t/hm2/Y)2.1.2.3沙漠化(石漠化)1)沙漠化(石漠化)土地总面积(hm2)2)沙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3)沙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4)风蚀和沙化耕地面积(hm2)5)风蚀和沙化草地面积(hm2)2.1.2.4盐渍化1)盐渍化及次生盐渍化土地面积(hm2)2)盐渍化及次生盐渍化土地面积比率(%)3)次生盐渍化土地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2.1.2.5土壤酸化1)酸雨(pH≤5.6的降雨)影响面积(hm2)2)土壤酸化面积(hm2)3)土壤酸化面积比率(%)4)土壤酸化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2.1.2.6耕地1)耕地总面积(hm2)2)基本农田面积(hm2)3)水浇地面积(hm2)4)旱作农田面积(hm2)5)≥250坡耕地面积(hm2)6)污染和酸化耕地面积(hm2)7)其它中低产田面积(hm2)8)节水灌溉面积(hm2)9)退耕还林面积(hm2)10)退耕还草面积(hm2)11)退耕还湖面积(hm2)12)坡改梯面积(hm2)13)非农业占用耕地面积比率(%)2.1.3植被2.1.3.1森林及林产品加工1)林业用地面积(hm2)2)有林地面积(hm2)其中1天然林面积(hm2)红树林面积(hm2)其中2用材林面积(hm2)防护林面积(hm2)经济林面积(hm2)其中3不同林龄面积幼龄林面积(hm2)中龄林面积(hm2)近熟林面积(hm2)成熟林面积(hm2)过熟林面积(hm2)3)疏林地面积(hm2)4)灌木林地面积(hm2)5)未成林造林面积(hm2)6)苗圃地面积(hm2)7)森林覆盖率(%)8)平原绿化率(%)9)活立木总蓄积(m3)10)森林资源消耗量(m3)其中:商品材消耗(m3)11)木材产量(m3)12)历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木材消耗总量及来源(个、m3)13)建国以来分年代平均森林火灾受害面积(hm2)14)建国以来分年代平均森林病虫害面积(hm2)15)建国以来分年代平均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hm2)16)建国以来分年代红树林面积(hm2)2.1.3.2草地及畜牧业1)草地总面积(hm2)2)可利用草场面积(hm2)3)可利用草场理论载畜量(羊单位)4)草地实际载畜量(羊单位)5)草地超载率(%)6)退化草地面积(hm2)7)可利用草场年减少速度(%)8)草地鼠害面积(hm2)9)草地开垦面积(hm2)10)工矿交通等占用草地面积(hm2)11)人工草地面积(hm2)12)改良草地面积(hm2)13)围栏草地面积(hm2)14)轮牧草地面积(hm2)15)年末牲畜存栏总数(只)16)年末牲畜存栏总数中山羊比重(%)17)舍饲、半舍饲养殖比重(%)2.1.4水生态环境2.1.4.1水资源现状A·水资源基本情况1)地(州)水资源总量(m3)2)各流域水库、堤坝设计总库容(m3)3)各流域水库、堤坝实际蓄水量(m3)4)各流域年输沙量(t/年)B·地表水资源1)地表水多年平均资源量(m3)2)农业灌溉用水比例(%)3)工业用水比例(%)4)生活用水比例(%)5)水库富营养化个数(个)、比例(%)6)湖泊富营养化个数(个)、比例(%)7)水库富营养化面积(hm2)、比例(%)8)湖泊富营养化面积(hm2)、比例(%)C·地下水1)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m3)2)地下水矿化度(g/l)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m3)4)地下水实际开采量(m3)5)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农业利用比率(%)6)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工业利用比率(%)7)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生活利用比率(%)8)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深度(cm)9)地面沉降面积(hm2)10)地面沉降速度(cm/Y)2.1.4.2湿地1)天然湿地面积(hm2)及占土地总面积(%)其中滩涂面积(hm2)及占土地总面积(%)2)人工湿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3)天然湿地围垦面积(hm2)4)天然湿地面积减少率(%)5)湿地恢复面积(hm2)2.1.4.3冰川1)冰川面积(hm2)2)冰川年积累量(m3)3)冰川年均消融量(m3)4)冰川年均后退速率(m/Y)2.1.5生物多样性2.1.5.1物种1)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及名称2)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数及名称3)当地分布的中国特有动、植物种数及名称4)主要保护物种资源变化情况5)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破坏和保护管理情况2.1.5.2保护区建设与管理1)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名称、位置、面积、保护对象、类型、级别、机构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等)2)风景名胜区建设与管理(名称、位置、面积、主要景观特征、类型、级别、机构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等)3)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名称、位置、面积、主要景观特征、类型、级别、机构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等)2.1.6农村生态环境2.1.6.1农药使用及污染情况1)主要农药品种及其施用量(kg/Y)2)年均农药施用总量(kg/Y)3)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kg/hm2)4)施用农药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5)重大污染事故的次数及其污染面积、经济损失6)重点县(区、市)2.1.6.2化肥使用情况1)主要化肥种类2)年均化肥施用总量(kg/Y)3)单位面积施用量(kg/hm2)4)施用化肥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5)重点县(区、市)2.1.6.3农膜污染情况1)农膜使用面积(hm2)2)平均使用量(kg/hm2)3)使用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4)平均残留率(%)5)重点县(区、市)2.1.6.4秸杆利用及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情况1)秸秆综合利用率(%)2)主要利用方式3)畜禽粪便年产生量(t)4)畜禽粪便处理率(%)5)畜禽粪便污染面积(hm2)6)重点县(区、市)2.1.6.5农村能源结构1)生产用能与生活用能的比例(%)2)生物质能与非生物质能源的比例(%)3)生物质能源在生活用能中的比例(%)4)生物质能源在商品能源中的比例(%)2.1.6.6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基地建设1)基地名称2)品种3)面积(hm2)4)年产量(t)5)年销售额(万元)其中年出口创汇额(万元)2.1.7工矿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恢复状况2.1.7.1矿产开发1)矿产资源总数(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总数(种)2)矿山企业类型及数量3)近年已建和在建矿区类型及数量4)矿产开发历年破坏土地面积(分林地、草地、耕地面积和其它用途的面积)(hm2)5)矿产开发造成土壤污染面积(hm2)6)矿产开发破坏土地恢复面积(分林地、草地、耕地和其它用途的面积)(hm2)7)矿产开发污染土地治理面积(hm2)8)矿产资源开发生态重建率(%)2.1.7.2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1)交通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hm2)2)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生态破坏面积(hm2)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hm2)4)其它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hm2)2.1.8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建设与管理1)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数量、名称2)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类型、级别3)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面积4)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5)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建设前后GDP总量变化2.1.9生态灾害2.1.9.1地质灾害1)地质灾害类型、发生地点、影响范围2)泥石流发生频率(次/Y)3)灾害点密度(个/hm2)2.1.9.2沙尘暴1)历年沙尘暴次数(次)2)历年沙尘暴发生地点、强度、影响范围、天数、水平能见度(m)3)历次沙尘暴天数(天)4)沙尘暴最大风速(m/s)2.1.9.3江河断流1)断流河流名称2)历年断流时间(起止日)3)历年断流天数(天)4)历年断流区段长度(km)5)主要过境河流名称及流量变化(增加或减少比例)(%)2.1.9.4干旱、洪涝、赤潮灾害1)建国以来分年代干旱频率(次/年代)2)建国以来分年代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次/年代)3)建国以来分年代赤潮发生频率(次/年代)2.1.9.5生态灾害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1)建国以来历次水灾影响面积(hm2)2)建国以来历次旱灾影响面积(hm2)3)建国以来历次病虫害影响面积(hm2)4)生态破坏区域内的贫困人口数(人)5)主要生态破坏和灾害造成的生态灾民数(人)6)主要生态破坏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万元)7)主要生态破坏和灾害造成的作物产量下降比例(%)3.数据的获取方法与数据库建设3.1技术路线3.1.1技术路线本次调查拟采用现有资料收集汇总与专题遥感解译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所需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3.1.2生态调查基准年现状遥感调
本文标题: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技术方案-附件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9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