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XXXX年)
前言《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200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共同编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统一发布。2007年,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中确定的299个环境质量监测站位,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依据不同情况和监测条件,进行了二至三期的监测,共监测站位296个,其中渤海49个测点、黄海54个测点、东海95个测点、南海98个测点,监测面积277826平方千米。2007年,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对607个污水日排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和169个入海河流断面进行了污染物入海量监测。2007年,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对黄渤海、东海、南海的43个重要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自然保护区及养殖水域进行了监测,监测水域总面积1724万公顷。海水质量评价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质量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海洋渔业水质评价标准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中没有的项目,根据其特性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相应的类别标准;沉积物质量评价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判别法,即某一测点海水中任一评价指标超过一类海水标准的,该测点水质即为二类,超过二类海水标准的即为三类,依次类推。平均浓度和超标率均以样品个数为计算单元,海水超标率计算统一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海水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沉积物超标率计算统一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中的一类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本公报内容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的数据)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1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状况2007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与2006年相比略有下降。按照监测点位计算,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2006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为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5.4%,上升1.1个百分点。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类别见图1。2007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7826平方千米,其中一、二类海水的面积为188443平方千米,三类海水面积32203平方千米,四类、劣四类海水面积57180平方千米。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南海、黄海水质良,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九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海域水质良好,辽东湾、渤海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为重度污染。山东、海南和广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天津、上海和浙江近岸海域水质为重度污染。丹东、葫芦岛等22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嘉兴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全部为劣四类水质。2007年影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铅、铜和非离子氨有不同程度超标。图1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2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渤海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3.3%,与2006年比较,下降6.3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2.4%,上升0.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铅。黄海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5.2%,与2006年比较,上升1.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5.5%,下降0.6个百分点。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东海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28.4%,与2006年比较,下降13.1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55.8%,上升3.6个百分点。主要污染因子是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铅。南海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3.7%,四类、劣四类海水为8.1%,与2006年基本一致。主要污染因子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图2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图3四大海区一、二类海水比例图4四大海区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3重要海湾水质状况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超过80%。闽江口为中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50%,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也为50%。辽东湾、渤海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均为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均不足40%。图5重要海湾一、二类海水比例图6重要海湾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4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2007年,全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变化不大,但普遍受到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影响。山东、海南和广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75%以上。天津、上海、浙江近岸海域水质污染较重。辽宁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1.4%,三类海水比例为14.3%。四类海水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4.3%。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下降1.2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2.8个百分点。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铅和铜。河北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5.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5.0%,无三类海水。与2006年相比,各类海水比例基本持平。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是无机氮。天津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30.0%,三类海水比例为20.0%,四类海水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50.0%。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0.0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10.0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持平。海域水质主要受到无机氮和非离子氨影响。山东水质优,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0.2%,三类海水比例为4.9%,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4.9%。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6.8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4.8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2.0个百分点。只有青岛市和潍坊市近岸海域出现超标情况,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江苏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8.8%,三类海水比例为25.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6.2%。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6.3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持平,劣四类海水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上海重度污染,无一、二类海水,三类海水比例为10.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90.0%。与2006年相比,三类海水比例上升2.8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下降2.8个百分点。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浙江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20.0%,三类海水比例为14.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66.0%。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1.1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5.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6.0个百分点。海域普遍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影响,部分海域化学需氧量超标。福建中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8.6%,三类海水比例为20.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31.4%。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22.8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17.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5.7个百分点,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广东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0.4%,三类海水比例为7.8%,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1.8%。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4.3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4.0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0.3个百分点。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局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和非离子氨超标。广西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7.4%,三类海水比例为13.6%,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9.0%。与2006年比较,各类海水比例基本相同。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海南水质优,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6.0%,三类海水比例为4.0%。无四类和劣四类海水。与2006年比较,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8.0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下降8.0个百分点。个别海域水质受化学需氧量和铜的影响,但程度较轻。图7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图8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各类海水比例5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全国监测的54个沿海城市中,丹东、秦皇岛、大连、葫芦岛、滨州、东营、烟台、威海、日照、汕尾、惠州、江门、茂名、海口、三亚、文昌、琼海、陵水、昌江、儋州、临高和澄迈等22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嘉兴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差,全部为劣四类水质;盘锦、泉州、厦门、汕头、温州、漳州、唐山、莆田、阳江、青岛、盐城、钦州、北海、防城港、连云港、珠海和湛江等17个城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在50%以上。图9全国沿海城市一、二类海水比例图10全国沿海城市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6海水浴场水质状况2007年6月1日至9月3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16个沿海城市对28个海水浴场开展了水质监测工作。共监测392个次,发布17期海水浴场水质周报。监测结果表明:海水浴场水质为“优”的个次占46.7%,比2006年(45.48%)上升1.22个百分点,“良”占30.4%,比2006年(38.19%)下降7.79个百分点,“一般”占15.1%,比2006年(6%)上升9.1个百分点,“差”占7.1%,比2006年(10.3%)下降3.2个百分点。影响浴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在16个沿海城市28个海水浴场中,每周水质均为“优”的浴场为锦州孙家湾浴场、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日照海水浴场、珠海飞沙滩海滨浴场、北海银滩公园浴场、三亚大东海和亚龙湾共7个浴场,与2006年相同。水质较好的有舟山朱家尖浴场、青岛金沙滩海水浴场和葫芦岛313海滨浴场,“优”的个次占80%以上。水质一般的有厦门鼓浪屿浴场、深圳大梅沙海滨浴场、厦门曾厝埯浴场和葫芦岛兴城海滨浴场,“差”的个次所占比例分别为37.5%、35.29%、31.25%和23.08%。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图11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状况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状况2007年,影响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依然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个别海域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铅、铜和非离子氨超标。1近岸海域海水主要污染物监测结果表明,四大海区的主要污染物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铜除黄海海区未见超标样品外,其它三海区均有超标;铅在东海和渤海海区有超标;溶解氧、pH、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在各海区均存在超标样品,但超标数量均较少。表1全国近岸海域海水主要污染物海区主要污染物最大超标污染物超标倍数全国无机氮(11.3);活性磷酸盐(7);石油类(6.8)无机氮11.3渤海非离子氨(2.6);无机氮(11.3);化学需氧量(0.7);铅(2.3);铜(1.3);PH;活性磷酸盐(1.1);石油类(5.1);溶解氧无机氮11.3东海无机氮(8.6);铅(0.9);非离子氨(1.4);石油类(2.8);无机氮8.6活性磷酸盐(2.3);铜(0.4);化学需氧量(2.2)黄海无机氮(3.1);PH;石油类(1.8);活性磷酸盐(2.6)无机氮3.1南海非离子氨(2.8);无机氮(8.7);活性磷酸盐(7);无机氮8.7石油类(6.8);PH;化学需氧量(0.2)2营养盐无机氮测值范围为0.004~3.69毫克/升,均值0.339毫克/升,样品超标率为34.1%。最高值出现在嘉兴近岸海域,超过二类海水标准限值11.3倍。除威海、茂名、海口、滨州、大连、丹东、潍坊、日照、汕尾、惠州、葫芦岛、秦皇岛、三亚、文昌、东方、儋州、昌江、陵水、琼海和临高等20个城市外,其他33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均有样品超标。四大海区中,无机氮浓度均值和样品超标率以东海海区最高,其次为渤海海区,南海和黄海海区基本相同。与2006年相比,近岸海域海水无机氮的平均浓度和超标率均略有上升;四大海区中,东海和黄海的无机氮平均浓度有所上升,南海、渤海基本持平;样品超标率均有所上升。图12全国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海水无机氮平均浓度图13全国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海水无机氮样品超标率活性磷酸盐测值范围为未检出~0.239毫克/升,均值0.016毫克/升,样品超标率13.4%。最高值出现在深圳海域,超过二类标准限值7.0倍。除三
本文标题: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XXXX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9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