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宗锦耀司长在全国农机维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加强维修管理发挥保障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宗锦耀司长在全国农机维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11月6日安徽合肥)同志们:这次全国农机维修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中级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总结近十年来农机维修业发展的成效,深入分析农机维修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农机维修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农机维修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农机维修业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机维修能力和质量,是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机维修业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断进步。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国营拖拉机站开始设立维修保养车间,承担拖拉机及配套农具的小修理、临时性修理和维护保养等任务,农机维修业开始起步。6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建设公社农机修配厂,农机维修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基本满足站、队中小农具的维修和小配件生产的需要。进入70年代,按照毛主席“每个县都要有农机修理制造厂”的指示和国务院“尽快做到大修不出县、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队”的要求,全国普遍建成了县农机修造厂,形成了农机修理、旧件修复、配件生产供应三条线,并积极帮助扶持社、队农机修理网点建设,培训维修技术人员,形成了县、社、队三级农机修造网络,农机维修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基本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目标要求。80年代中期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户营农机迅速发展,农机维修网络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县农机修造厂逐步转为农机制造厂,农机维修任务由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维修专业户和农机生产企业承担,农机维修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步伐加快。1984年国家制定了《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和有关标准,对农机维修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机维修业的健康发展。200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农机维修管理作出了规定。《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明确了以《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为核心的农机维修管理制度。2006年,农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了《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机维修业发展进入了依法促进,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回顾总结改革发展的历程,农机维修业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中不断发展,特别2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机维修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步伐明显加快,农机维修业的所有制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农机维修体系快速发展。当前,承担农机维修服务的组织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农机维修业户开办的农机维修网点;二是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三包”和售后服务组织;三是部分汽车修理点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一个遍布城乡、多种类型、不同等级的农机维修网络已基本形成。截至2006年,全国农机维修网点达到24万个,与十年前相比,增加了25%。农机维修从业人数达到51.8万人。(二)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强化农机维修业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农机维修工人技术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并轨,逐步健全了以农机维修为主要内容的农机职业技能开发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制度,开创了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良好局面。“十五”以来,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省份由几个发展到现在的30个,每年鉴定、核发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由不足1000个,增加到现在每年近10万个。截至目前,农机行业累计鉴定、核发证书超过40万个,连续四年位居农业部各行业之首,占农业部系统职业技能鉴定总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通过贯彻落实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制度,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农机维修人员达到8万人,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显著提高,为农机维修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三)农机维修法规逐步完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规定:“从事农业机械维修,应当具备与维修业务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具有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保证维修质量。维修质量不合格的,维修者应当免费重新修理;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维修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农机维修管理的地位、作用和职责,规定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批是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各省市区制定的农机管理、农机化促进条例也都对农机维修管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国家六部委公布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我部先后制定了《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等7个与农机维修相关的标准。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制定实施,加快了农机维修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步伐,为农机维修业依法管理奠定了基础。2006年以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农机维修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积极开展农机维修网点的调研摸底和《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换发工作,维修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维修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促进了农机维修业的健康发展。(四)企业售后维修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广大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按照“三包”服务规定,完成“三包”期内的维修业务,服务及时,用户满意。在“三包”期外,也能积极主动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在“三夏”大忙期间和跨区作业主战场,一拖公司、福田公司、中收公司等许多企业组成维修服务队进行跟踪服3务,为跨区作业机组保驾护航,尤其在高性能、新型农机具的维修和配件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机现代营销方式的发展,部分企业开始建立集展示、销售、维修和配件供应、人员培训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加快了农机售后维修服务现代化进程。总体来看,经过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农机维修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技术含量、维修质量不断提高,维修服务越来越快捷高效,在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支持保障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维修工作的有效开展,减少了机具故障率,延长了机具使用周期,促进了农机使用效率提高和节能减排。农机具保养、调试、检修和配件供应是保证春耕备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农机投入抗灾救灾、恢复生产的重要保证。农机维修工作在农业生产“抢农时保季节”中发挥着保障和支撑作用。据统计,全国每年修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各种农机具5800多万台次。今年“三夏”期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共检修机具50万台,确保了“三夏”农业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机维修促进了农机使用的节本增效。农机维修业的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渠道。2006年全国农机修理收入119亿元,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多。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范围遍布各个乡村,具有为农机自身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双重功能,不仅承担了农机维修的重要任务,还承担大量的农村其他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二、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推进农机维修工作的思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推进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公布实施和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的政策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2006年全国农机总力达到7.26亿千瓦,增长5.6%,拖拉机总数1728万多台,增长3%,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7万多台,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近57万台,增长19%。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2006年,全国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5.5%、32%、25%,比上年分别提高5.2、1.7、2.5个百分点。三大作物中,小麦生产4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70%。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50%。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2006年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3500万个,其中农机户3475万个,均比上年增长3.4%。今年“三夏”期间,各种机收服务队活跃在小麦抢收第一线,全国共投入联合收割机40万台,机收小麦2.6亿亩,机械化水平超过81%。高峰期日投入抢收的联合收割机达29万台,日最高收获进度2000万亩。据测算,“三夏”跨区机收,为种粮农民节省人工费用33亿元,减少粮食损失价值40亿元,机收直接增收22亿元,共计为农民节本增收约95亿元,超过了去年。目前,农民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机械化的领域不断拓展,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机维修不断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的过程。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对做好农机维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好农机维修工作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维修质量直接关系机具的技术状态和安全性能,既影响农机的使用效果和经营效益,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农机维修工作,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把维修工作抓紧抓好,保证农机维修质量,排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发展。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加,农机安全隐患增多,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我们不但要发挥好农民积极性,还要保护好农民的权利,更要保障农机安全作业,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发展好、保护好农民的利益,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加强农机维修工作,全面提升维修质量,才能提高农机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做好农机维修工作是推进农机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年消耗柴油达3400万吨,约占全国柴油消耗量的30%。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加、作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农机消耗柴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农机节能减排在农业乃至国民经济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据调查,如果机器的维修跟不上,平均马力小时耗油量比额定耗油量高出20%左右。据专家测算,如果发动机检测维修及时,可以有效减少功率下降,降低油耗、减少排放2%-5%,农机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农机维修作为一项见效快、潜力大的节能措施,可以促进农机高效、低耗,实现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加强农机维修工作,有利于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好农机维修工作是提高农机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农机维修是维持农机技术状态完好的前提,5在农机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没有维修,就不能维持机械的再生产,更无法保证机械作业的质量和效益。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抓好农机维修工作,解除农民使用农机的后顾之忧,农民才能积极购买农机、使用农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带动下,农民购买的高新农机具越来越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机具性能日趋老化,故障将越来越多,作业效率会逐年降低,维修成本将不断增加。据测算,农机作业成本中维修费用和油料消耗费用占40%,维修工作直接关系到生产作业成本和农民收入。做好农机维修工作,确保农民买得起,用得好,
本文标题:宗锦耀司长在全国农机维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1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