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集合【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集合【最新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网友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精选多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教学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探究法、讲授法四、课时安排2五、教学过程〖复习及板书1.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2.物理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叫~~。3.化学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这叫~~。〖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提示1.这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3.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板书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细胞代谢:细胞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㈠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演示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教参考资料,少熬夜!师边做边让学生完成“讨论”。〖提示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2.不能。3.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1滴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铁溶液1滴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所含酶的相对数量:1无机催化剂:Fe3+Fe3+的相对数量:25万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板书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讲述在20℃测得的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条件活化能/kJmol-1没有催化剂催化用胶态铂催化用过氧化氢酶催化755429催化效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效率更高。〖板书㈡酶的本质〖资料分析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回答,教师提示。〖提示1.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2.提示: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特别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作用;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的争论促使后人把对酶的研究的目标集中在他们争论的焦点上,使科学研究更加有的放矢。3.毕希纳的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4.萨姆纳历时9年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坚持不懈、参考资料,少熬夜!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将酶提纯出来。成功属于不畏艰苦的人。5.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等。〖小结略。〖作业练习一二。〖提示基础题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萨姆纳:酶是蛋白质。2.(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高效率地进行,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需要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拓展题1.可用第2章中学过的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在萨姆纳之前,之所以很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因为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非常困难。2.(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的报道。〖板书三、酶的特性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等。〖问题以“本节聚焦”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讲述酶催化作用的特点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同点:(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参考资料,少熬夜!不同点:(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板书㈠酶具有高效性㈡酶具有专一性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师做实验,学生边观察便得出酶的作用条件。)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讲述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小结㈠酶具有高效性㈡酶具有专一性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作业练习一二。〖提示基础题。。3.这个模型中A代表某类酶,B代表反应底物,C和D代表反应产物。这个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反应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和D。这个模型揭示了酶的专一性。拓展题1.(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C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2)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3)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图略)。高中生物教案【第二篇】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过程与方法:1.在资料分析中,进一步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参考资料,少熬夜!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一: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是通过细胞体现的。资料三:人的学习等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资料四: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小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高中生物教案【第三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结构及植物根、茎、叶结构等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动手、类比综合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二、教法设计: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参考资料,少熬夜!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成熟植物细胞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过程。问: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分离开)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分离。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问: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的)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问:发生质壁分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问: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为什么会复原?问:细胞为什么会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问:通过细胞的纸币分离和复原实验,得出什么结论?(1)成熟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渗透系统(2)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小结:通过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了成熟的植物细
本文标题: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集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10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