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集合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集合5篇作为老师,精心准备教案是很有必要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网友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精选。欢迎分享。高中生物教案1一、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三、板书设计:一、演替㈠初生演替㈡次生演替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四、教学过程:〖引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板书一、演替的类型〖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板书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2”,阅读P81,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提示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板书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讲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107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xx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1999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xx年全面实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6hm2,荒山造林×106hm2,中央累计投入达232亿元。规划在20xx年前退耕还林×107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参考资料,少熬夜!×107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107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08hm2。这是50多年来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大、农民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退田还湖。1998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国家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5年来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由3950km2“长”到了5100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增长了35%,恢复到60年前的4350km2。两大湖区为此搬迁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的倍。两大湖泊的扩容,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目前,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积×1010m3。这是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第一次从围湖造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退牧还草。从20xx年起,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107hm2,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还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3种形式进行,实行草场围栏封育,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力争5年内,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要点解析1.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顶极群落才会中止。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叫演替。如:一块农田,如果人们不去耕耘和种植,任其自然发展,不用多久,就会长满各种野草。多年以后,农田又会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减少,各种灌木又繁茂地生长起来。再过若干年,一些高大的乔木也在这里生长起来,灌木又处于次要地位。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这块农田演变为一片森林。在不受外力的干扰情况下,它将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森林群落,而不会被别的群落所取代,成为顶极群落。2.群落的形成总是从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开始的,这种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称为裸地。裸地可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前者指从来没有生物生长或虽曾有过植物生长,但被彻底消灭了,没有留下任何植物的传播体及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后者指原来有植物生长,因植被遭受破坏后形成的裸地。这种裸地虽然没有植物生长,但原有的土壤条件没有被破坏或破坏不够严重,在土壤中还保留了植物的繁殖体,如种子、根、茎等。原有的植物繁殖体和残存的土壤条件在群落形成过程中参考资料,少熬夜!将起一定的作用,故次生裸地上群落形成的速度比原生裸地快。次生演替过程的长短,主要决定于群落受干扰的强度和所持续的时间。例如,森林的次生演替取决于森林的利用方式,砍伐方式(择伐、皆伐)及其对林内优势树种的苗木、幼树和地被的破坏程度都为群落的演替造成了不同的条件,影响群落的复生和变化过程。在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动物群落的演替也是十分明显的。3.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些情况下,是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诱发演替。4.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的结构和生产力。气候的变化,无论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都会成为演替的诱发因素。地表形态(地貌)的改变会使水分、热量等生态因子重新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本身。土壤的理化特性对于置身于其中的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火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演替的因子。影响演替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限于上述几种,凡是与群落发育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因子都可成为演替的外部因素。5.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作用。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都可以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人还可以经营、抚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司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人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五、教后感: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教育学生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高中生物教案2一、预习目标1、知道染色体的种类及特点,会区分染色质和染色体2、知道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3、会根据图形分析染色体条数,DNA分子数二、复习旧知1、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参考资料,少熬夜!2、染色体主组成成分和,分布在。3、有丝分裂(1)特点:染色体复制次,细胞分裂次,结果是形成个子细胞,且染色体条数(变?不变?)(2)图形分析ABC染色体条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3)过程A期B期C期染色体行为变化染色体条数DNA分子数三、预习新知(一)染色体种类1、分类依据:2、种类: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3、特点:(1)每种生物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和是相对恒定的。(2)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存在(用表示),生殖细胞中则是存在的(用表示)(二)减数分裂1、概念:是生殖生物的细胞成为细胞的分裂过程。2、特点:细胞经过次连续的分裂,染色体只复制次,结果是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个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3、过程:分为期,减数分裂(MI)减数分裂(MII)(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为例)减I前期联会形成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分离,自由组合减II前期染色体已减半、无同源染色体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参考资料,少熬夜!后期一分为二,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进入两个核变成染色质结果子细胞含体细胞一半数目的染色体(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条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曲线染色体条数DNA分子数间期MIMII间期MIMII(四)同源染色体识别1、同源染色体:指一条来自方,一条来自方,,其形态、大小的条染色体。2、四分体:减数第次分裂的期,同源染色体相互,此时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所以称之为四分体。3、图形识别(1)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3)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5)条染色单体(6)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是与,与。(7)对非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是与,与高中生物教案3【教学目的】1、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识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散失;3、知道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这的运用。【重点难点】1、重点: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难点:渗透作用的概念;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教学过程】一、水分的吸收1、吸水的器官和部位:主要的吸水器官根;根尖的结构组成: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图)吸水最活跃的部位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图)2、吸水方式: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如: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茎叶细胞、根冠细胞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如:干燥的种子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3、吸水的原理(1)吸胀吸水的原理:亲水性物质与水发生结合参考资料,少熬夜!(结合水)(2)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液与外界溶液通过原生质层发生渗透作用A、渗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如:课本P59图)B、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C、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理由是:细胞壁——全透性,水和溶质都可以透过。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间的细胞质——选择透过性——可看做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通常具有浓度差。所以: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细胞图分析、讲述实验)1)30%的蔗糖溶液——细胞失水——发生质壁
本文标题: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集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11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