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高中生物的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中生物的教案【精编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然的,教案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的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2.通过学习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提高有关蛋白质相关计算的能力。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难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相关计算。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提问:之前我们学习过了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的话,那么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儿,成为“珍珠项链”蛋白质的呢?如果告诉你氨基是具有碱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么大胆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酸碱中和。)带着这样的思考,接下来共同学习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二)新课讲授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过渡: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所谓大分子就是相较无机物来说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人的血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4500等。提问:那么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组成那么大的蛋白质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说一说从氨基酸到蛋白质大致有哪些结构层次。(经历了二肽→三肽→多肽,通过盘曲、折叠形成了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过渡:这种氨基酸和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称为脱水缩合。2.脱水缩合过程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脱水缩合的含义: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此时重点强调肽键的含义及写法。活动(角色扮演):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一种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后站成一参考资料,少熬夜!排,相邻的同学手牵手,牵手的部分可以称作什么?(肽键。)问题:怎样才能更高地还原脱水缩合过程?(每人右手拿着NH和H的卡片,左手拿着CH和OH的卡片,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左右手相连的时候,拿掉H和OH的卡片。)其他同学观察,4位同学站成一排,会形成几个肽键?脱去几分子水?(3;3。)如果是5位同学呢?(4;4)6位同学呢?(5;5。)继续提问:那么n个氨基酸形成一个肽链时,脱掉几个水分子?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n-1;n-1;n-m;n-m。)(三)巩固提高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果4位同学站的不是一排,是一个圈,结果跟之前的有什么区别?(形成环肽,形成4个肽键,脱去4个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点评,总结结论。(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作业:如果同学们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改变站位、人数、人员等等,结果又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质是一样的么?请同学们课下进行活动,并且探究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下节课进行分享。四、板书设计中公讲师解析高中生物的教案【第二篇】课题:第4节免疫调节I学习目标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II学习重难点1.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III方法指导自学质疑/交流展示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参考资料,少熬夜!1.免疫调节是通过来实现的。它是由、和组成的。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组成的。3.抗原体是指;抗体是指。4.特异性免疫包括和。前者主要是细胞分泌起作用;后者主要是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5.过敏反应是指,其特点有。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浆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3.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浆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4.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5.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7.为使移植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A.激活免疫系统B.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C.抑制术后感染C.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三、【能力提升】8.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参考资料,少熬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B健康B生活BS疫苗S病原体A健康AA死亡(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____,B会______________。(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高中生物的教案【第三篇】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参考资料,少熬夜!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四、落实课程目标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案例分析:酶的特性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五、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2)能够准确说出酶的特性包括那个方面,并举例说明。2、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2)试图准确辨认酶在生活生产中(比如说某商品)运用了哪些特性。尝试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汇参考资料,少熬夜!总、分析、总结。(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3、情感目标:(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应用多样,种类多样,但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生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当“科学家”。(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一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学生养成好奇、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酶的三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及其案例教学难点:1酶如何“娇气”了?2低温的时候酶失活了吗,为什么?七、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比如说酶的应用的图片,案例。2、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指导。八、课时安排:十分钟九、教学过程:高中生物的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教具与教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课时安排1课时参考资料,少熬夜!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哪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那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结合问题,讲述新课: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图2是什么细胞?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师生共答】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教师讲述】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设问】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的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11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