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1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01宏观概览回顾重忆宏观知识,巩固一轮成果一、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1)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2)最主要差别:血浆中蛋白质含量。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决定血浆渗透压大小的主要因素是。(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3)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较高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7.35~7.45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意义1.稳态的调节机制:(1)主要机制:调节网络。(2)稳态的相对性: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生理意义: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正常生命活动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实例:(1)体温调节。①调节中枢:。②相关激素:。③相关器官:皮肤、毛细血管、汗腺、骨骼肌、肝脏。④调节机制:。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2)水盐调节。①调节中枢:。②相关激素:。③主要调节器官:。④调节机制:。2.两者关系:(1)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活动。(2)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肾脏神经—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发育和功能四、免疫调节1.两大免疫过程:(1)填写上图中小写字母所代表的细胞名称:a.b.c.d.e.f.g.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2)图中A、B代表的物质分别是:。(3)图中④⑤分别填:④,⑤。(4)图中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填写小写字母)。2.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1)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迅速增殖分化。(2)二次免疫:反应快、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淋巴因子和抗体细胞体液b、c、d、e、g02命题热点调研剖析命题热点,猜想命题特点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学思知能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明确体液与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填图)2.熟记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三个“必须认准”(填空)(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②大分子物质——、抗体等。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等。(2)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①专存在于的物质(如、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②专存在于与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内血红蛋白外界(3)必须认准发生于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①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反应。②与突触后膜结合的反应。③特异性结合反应。缓冲神经递质抗原—抗体3.图解下丘脑在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中的作用(填空)(1)图示:(2)分析:①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a.四个功能:感受、、分泌和;b.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调节中枢。②水盐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中枢是。传导调节水盐大脑皮层③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在调节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范例·调研·方法]【典例1】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题技法](关系图突破法)血浆、组织液、淋巴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如下图:(1)静脉滴注液体直接进入,进而进入。(2)为了保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细胞内液的含量变化。(3)Na+主要存在于中。血浆组织液不大细胞外液6.[2016·江苏卷]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解析:正常人快速饮用1L清水后排尿量先增加再减少,血浆渗透压先降低再恢复正常,分别对应曲线a和c;正常人快速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排尿量稍微增加,分别对应曲线b和d,A项、C项错误;由于生理盐水和血浆的渗透压近似相等,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D项错误。答案:B7.[2016·上海卷]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ab段体温下降,原因可能为吹电风扇或处在寒冷环境中,非自主颤栗和骨骼肌收缩都会增加产热而造成体温上升;de段体温上升,原因可能为发热或剧烈运动,排尿和汗液分泌都会散失热量而造成体温下降。答案:C(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及利用题干信息的能力。(1)人体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为维持血糖平衡,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而进食后,因糖的吸收血糖浓度升高,使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分泌量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所以饥饿时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比值高于进食后二者的比值。(2)分析题中信息可知:注射葡萄糖溶液既可以满足能量需要,又可以通过减少因脂肪酸的分解而产生的酮体,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答案:(1)高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17.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免疫导致的。解析:(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调节垂体产生促激素,促激素的靶器官有甲状腺和肾上腺。(2)人体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二者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3)血糖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反射弧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上述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与其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4)抗胰岛B细胞抗体(蛋白质)的合成是由遗传决定的。Ⅰ型糖尿病是由于抗胰岛B细胞抗体和效应T细胞破坏了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故属于自身免疫病。由题干信息可知,胰岛B细胞损伤过程中有抗胰岛B细胞抗体和效应T细胞参与,故此过程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体液细胞膜上(4)遗传(基因)自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18.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解析:(1)葡萄糖氧化分解终产物中的气体是CO2,CO2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若CO2的排出出现障碍,CO2在体内积累形成H2CO3,使细胞外液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尿量增加。(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会发生变化。答案:(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在解答有关内环境物质组成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血液与血浆”、“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细胞外液、体液与内环境”之间的关系。(1)血液、血浆、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与内环境:考点二免疫调节强化学思知能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理清常考的两大免疫过程2.牢记“5”种免疫细胞的功能(1)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抗原结合体。(2)B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3)T细胞:识别抗原;分泌,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为。(4)浆细胞:分泌。(5)效应T细胞:识别,使之裂解。(6)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抗体靶细胞3.关注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的特点:比初次反应,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大大降低患病程度。长期快、强4.把握两种效应细胞各自产生的三大途径(1)浆细胞的产生①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产生)→B细胞→浆细胞。②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③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2)效应T细胞的产生①吞噬细胞处理→T细胞→效应T细胞②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效应T细胞。③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范例·调研·方法]【典例2】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解题技法]1.(按得分点突破法)第(1)(2)小题针对题空较长的题目,不能只给出一个得分点,否则得不到全分。根据问题至少给出2~3个得分点。(1)
本文标题:内环境稳态与免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1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