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的城市设计研究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的城市设计研究姓名:田丽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夏健20080501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的城市设计研究作者:田丽娟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王君城市改造问题研究2001该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对城市改造的国际实践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第三部分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对有关城市改造的基础性理论作了综述,并发掘了这些理论对城市改造的启示意义.第四部分是有关“城市改造一般”的一个初步性的归纳.第五部分围绕城市规划问题展开论述,就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特别是对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核心法的演进及城市规划控制体系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能对中国城市改造中相关问题的改进提供参考.第六部分从城市改造过程入手,分析了城市改造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并针对组织与实施城市改造所常见的几个难点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第七部分研究中国的城市改造实践问题.该部分从中国城市改造所走过的历程入手,分析了中国城市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现阶段中国城市改造的本质及基本思路与现实的选择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会议论文刘旸生态环境敏感区内城市改造更新的生态学对策探讨——以温州市沙河生态示范村改造更新为例2006城市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具有复合性、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动的干扰.在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大多数城市在以最严峻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数量巨大的人口和人类活动.因此,研究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探讨改善城市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对策与途径、促进城镇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规划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城市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概念,生态环境敏感区内城市改造更新的内容,生态环境敏感区内城市改造更新实践。3.学位论文王可尧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唐山市城市中心区空间整治研究2006本文结合唐山市城市中心区空间整治研究课题,探讨了有关城市中心区的理论,对唐山市中心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更新改造时应解决的密度问题、空间利用率问题、步行系统问题、交通路网问题、中心区城市资源利用问题、公共设施以及广告标识系统问题,并借鉴了一些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唐山市城市中心区更新与改造的目标和策略.总结出以城市研究指导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并使之相互协调的运作模式,该模式可用于国内复杂情况下的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实践.4.会议论文赵钢.王立渐进式的城市改造——万源市水厂改造设计2003城市设计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之时,城市的改造是我们设计、管理、开发等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渐进式的城市改造就是在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下采用小规模、循序渐进的建设方式.5.学位论文柳秋英基于“整体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为例2008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拓展,从单纯的保护到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和满足居民生活现代化要求的实践过程。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古城的结构性、功能性衰退,与城市的高速发展构成强烈反差,必须在产业、文化、空间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防止城市结构变迁和功能的演化带来古城衰退老化、新区开发失控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经济、文化、空间发展关系的研究,为协调城市发展与名城保护提供较为系统的对策建议。文章的主要内容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导言,第二章建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整体观”,第三章至第五章结合江苏省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空间发展的关系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整体观”的协调保护与各项发展的对策。经济作为城市运行的基础,应建立良性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并培育文化产业链,调整以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产业空间布局;文化作为核心发展要素,应建立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定位,保护和延续有形的城市风貌特色和无形的传统文化特色:空间作为物质载体,应促进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的城市机能整合,安排好空间发展的建设时序,有序推进新区开发。6.会议论文韩荡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城中村改造——以深圳特区为例2002城中村是高速城市化过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本文在分析高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的形成过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首先从经济模式、社区管理及土地体制方面指出了城中村问题的根源与出路,并由此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实质,即通过解决规划、地价及拆迁补偿安置三方面问题来平衡政府、业主与改造单位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后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说明了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7.会议论文游宏滔小城镇城中村规划的相关问题的探索——以浙江省玉环县为实证研究2004小城镇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有的现象.本文以浙江省玉环县为实证,重点研究了城中村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改造建设的问题.8.学位论文张毅杉基于整体观的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2008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工业遗产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工业遗产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把握城市工业遗产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树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整体观的研究思路,提出本体与城市互动、保护与再利用互动发展的整体性策略,并就保护和再利用两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同时结合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内容:首先,界定与辨析城市工业遗产的相关概念,梳理城市工业遗产研究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城市工业遗产的发展趋势与研究中存在问题,阐述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整体观具有的局部与整体哲学思辩、保护与再利用哲学思辩的具体内涵:其次,基于整体观,具体探讨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与分级保护、功能定位、空间整合,提出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整体性策略;再次,基于整体观,具体探讨城市工业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性框架,提出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的整体性策略;然后,以苏州运河(宝带桥至觅渡桥段)为例进行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整体性策略的实证应用研究。9.期刊论文PiperGaubatz.王晓晓.王楠.林丹丹.PiperGaubatz.WANGXiao-xiao.WANGNan.LINDan-dan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形态转变的模式和过程中看中国的城市转变-人文地理2009,24(4)新的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城市基本的自然形态和结构.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能折射出国家动态的经济,社会和政策条件的新的模式正逐渐取代了由浓厚的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带有鉴别性的模式.论文提供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形态转变的模式和过程的分析.重点谈到了土地使用的专业化,交通循环和建筑的高度,规划的过程,城市的更新及房地产市场的私有化等问题.20世纪见证了,中国大城市外形和构造的戏剧性改变.中国城市国际化的趋势日趋明朗化.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表明了中国城市的将来仍然与众不同.10.学位论文李艳运用类型学方法研究城市中心滨水区的改造更新2007城市水系促成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水源,承接废弃物,并成为运输的媒介,世界上众多滨水城市在1980年以来逐渐开始后工业时代的滨水区更新设计。我国近年来的城市滨水区发展也相当迅速,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理论研究并未能与实践同步,也尚未与国际接轨,各方面还有待完善。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首先对城市滨水区及国内外的研究、实践进行简要介绍,选定了本研究的主要对象--城市中心滨水区的改造更新,说明该研究对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引出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在本文中的应用,指出该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和赋予本研究的创新性。⑴.结合三种主要的当代建筑类型学思想--“城市-建筑”思想、新理性主义和新地域主义思想,对城市中心滨水区改造更新的理论指导进行阐述。⑵.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方法和历时性比较方式,对城市中心滨水区的改造更新实践进行分类,分别从城市结构、城市形态、建筑功能、建筑形态的不同类型层次,探讨其更新改造模式和途径。⑶.通过共时性的比较中外滨水城市的实践,分析其中心滨水区具体更新改造方法的相似性和背景、目标、差异性及其原因,从而得出我国在城市组织和结构的整体性、空间和建筑形态的识别性、生活方式的延续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对我国的滨水区发展研究有所帮助。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5月14日
本文标题: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的城市设计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2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