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台灣的自然環境一、地理位置台灣是一個島嶼,她的位置在中國大陸福建省東方約150公里,隔著台灣海峽和福建省相望。台灣海峽的最狹處僅130公里,最寬處達250公里以上,平均寬度200公里。台灣地區由86個大小島嶼所組成,包括台灣本島、散佈在四周海域的21座離島以及澎湖群島。其中,澎湖群島就包括了64座大小面積不等的小島。在台灣本島的東面,海底的坡度是以1:10的比例急降到太平洋中。這裡的海域也稱為菲律賓海,她屬於太平洋的緣海,就像黃海、東海、南海一樣。換句話說,在離開台灣東海岸不到5O公里處的太平洋海底就已經有4000公尺的深度了。從整個地球來看,台灣島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亞洲大陸外緣花彩列島上的一員。花彩列島是地球上綿延最長的一串火山島嶼,代表著太平洋海底地塊與歐亞大陸地塊的分界線。這些島嶼由於是位在地殼的破碎帶上,所以二)台灣的氣候分類氣候分類一般都是以氣溫和降水量兩個要素為主要的標準,同時兼顧緯度、高度、山嶺、局部地形與盛行風等的影響。氣候分類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以柯本氣候分類法較普遍,也比覺簡潔方便。利用柯本氣候分類法可以將臺灣地區的氣候分成六種類型,分別是:1.東北部溫暖濕潤氣候包括臺北、桃園、新竹、宜蘭、花蓮縣市的平地。年平均溫在22。C左右;全年降水量豐富,約在2500mm上下。也就是所謂夏季炎熱、冬季溫暖、全年濕潤。2.西部溫暖冬季寡雨氣候包括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雨、澎湖各縣市和高雄縣西部半地。年均溫在23。C左右;年降水量約2000mm。全區屬夏熱冬乾的溫和氣候。3.西南部熱帶冬季寡雨氣候包括高雄市、高雄縣南部、及屏東縣西部的平地。年均溫約25。C;年降水量2000mm。本區受季風影響,屬於冬乾夏濕的熱帶氣候。4.東部熱帶雨林氣候包括花蓮南部及台東縣的北部。年均溫約24。C;年降水量在4000mm左右。為多雨型氣候。5.東南部熱帶季風氣候包括台東三角洲和恆春半島。東北季風期間與量稀少;西南季風盛行時,雨量豐富。全年約有3到4月的雨量少於60mm。6.中部山地溫暖濕潤氣候包括台灣中部和東部山岳地帶,高度約在700公尺左(七)海岸地形台灣是個海島,四周環海,海岸大致可以分為四區:北部海岸一一海蝕地形發達。西部海岸一一海岸線單調平直,砂灘綿長,海埔地寬廣,砂洲、砂丘與瀉湖等羅列。南部珊瑚礁海岸。東部斷層海岸一一海蝕地形顯著。(八)沿海砂洲砂洲地形在台灣西部隆起海岸線附近常見。通常是由河流帶下的砂礫堆積在河口附近,再由沿岸流或潮流搬運作二次堆積後形成。台灣地區沿岸砂洲發育良好的地方在嘉南沿海一帶,具有規模較大的砂洲群。其中,最著名的是外傘頂州。(九)火山島嶼在台灣的外圍有許多島嶼,面積佔全省的0.6%。這些島嶼幾乎都是火山島,最主要的是澎湖群島。此外還有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基隆嶼、龜山島、綠島、蘭嶼及非火山岩的小琉球、七星礁等。(十)海底地形台灣四周的海底地形非常複雜。基本上,可以分為台灣海峽和東部外海兩部分。台灣海峽的深度絕大部分淺於I00公尺,尤其是台灣海峽北部,即澎湖群島以北,水深多淺於80公尺。在淡水河河口西北方40~50公里處的海床是一凹地;濁水溪外海則是一沙質海床。台灣海峽中央澎湖群島四周的海床多礁石,深度變化較大;而在澎湖群島和台灣本島之間則是低凹的細沙質海床,稱為澎湖水道。至於在台中到安平一帶的外海,水深都不及40公尺,沿岸廣布淺灘和沙洲。台灣本島以東是太平洋的緣海一一菲律賓海,水深變化急遽。台灣東南外海與綠島、蘭嶼之間的海床上,是海脊和海槽相互平行的地形。花束海域離岸較遠處的海水較為清澈。近岸海域多砂灘或礫灘,底質以泥砂居多;終年受海流、潮汐作用,以及沿岸溪流的匯入,使水質較為混濁。花東沿海的大陸棚甚為狹小,離岸水深常急降到20到30公尺。在大陸棚外,則急降到數千公尺深,這和本省西部海岸多為平坦緩降的情形迥異。花東沿岸大陸棚的海底多礁朽分布;但在近岸處,由於沖積作用,海底泥砂較多,大小不等的岩石次之,珊瑚礁或岩礁則較少。這些礁石的表面也多被沈積物覆蓋。(十一)河流地形臺灣全島重要河川共151條,其中主要河川19條,次要河川32條,普通河川100條。由於臺灣島的地形是由中央山地向東西偏傾,因此脊梁山脈便成為毫灣河系主要的分水嶺,河流以東西流向為主。台灣島西坡河川較東坡流路源長,但一般來說仍屬流短坡陡、水流湍急的急流性河川。臺灣地區的降雨在季節上、空間上、及能量上的分配相當不均勻,暴雨時水量豐沛,流量及輸砂量驚人;乾季時則流量枯小,甚至呈荒溪型態。在構造上,臺灣屬於一個活動帶,造山作用活躍,在上游地區河谷地形陡峻、地質脆弱,常易發生崩塌、表土沖蝕及河床沖刷;在下游地區河谷寬廣,更常因驟雨洪水挾帶的大量泥砂而沖積成氾濫平原。台灣地區較特殊的河流地形有:峽谷地形、河階地形、瀑布景觀和壺穴地形…等等。(十二)特殊地形景觀1.泥火山顧名思意,泥火山和火山一樣也會從地下噴出一些物質。所不同的是泥火山噴出的是泥而非岩漿。同時也會伴隨部分的天然氣湧出。台灣泥火山的分布區分別位於高雄及台南兩縣、高屏的海岸平原、以及海岸山脈的西南段。2.火炎山火炎山地形生成的必備條件之一,是在地質上必須具備有相當厚度的礫石層,而且這些礫石層內的礫石膠結並不緊密。最著名,規模也較大的火炎山地形分布在三義、雙冬和六龜地區。由於它們的出現常代表著某些特別的環境背景,於是所顯現出來的景觀通常也都是尖銳、鋸齒狀的山峰、陡右。夏季和平地的溫差較小;冬季較大。溫度受高度變化而有較大的起伏,年雨量在5000mm左右。7.中部高山冬季寡雨寒冷氣候這類氣候包括台灣中部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帶,如玉山、秀姑巒山、關山…等高峰。年平均溫約2到9。C左右,降水量約5000mm,呈寒帶氣候的特徵。(三)台灣的颱風火山、溫泉和地震等地殼活動的現象就顯得特別活躍和頻繁了。台灣本島的形狀就像一個紡錘,東西窄而南北狹長,四周佈滿了許多島礁。最東端是宜蘭縣赤尾嶼〈東經124度34分30秒〉;最西是澎湖群島的花嶼〈東經119度18分03秒〉;最北的是宜蘭縣黃尾嶼〈北緯25度56分38秒〉;最南是鵝鑾鼻南方的七星岩〈北緯21度45分25秒〉颱風是在北太平洋的熱帶海洋上發育的熱帶氣旋。侵台颱風的風速、強度及所挾帶的雨量深受侵襲路徑、地形及發育地環境的影響。依據中央氣象局的分類可分下述侵台路徑:第一類為通過台灣北部或北部海上,向西或西北進行。第二類為穿過台灣中部,向西或西北進行。這類的颱風危害面積最廣。第三類為通過台灣南部,向西或西北進行。這一類為侵台颱風中比例最高的。第四類為沿東岸或東部海面北上者。第五類為沿西岸或台灣海峽北上者。第六類通過台灣中部,再向東北出海者。第七類則為不屬於以上六類的特殊路徑的。三、地形台灣位於亞洲大陸人大陸棚的東南邊緣。西側足是台灣海峽,東側瀕臨太平洋。西岸的心平原、砂洲、淺灘、瀉湖、海埔地仰和砂丘等地形,與東岸陡立的岩石崖岸,形成強烈的對比。台灣本島是一個地質年代甚輕的褶皺山脈地區,區內高山疊起,形成一個高山島,山脈的走向與島的延長方向近平行;中央脊樑山脈,分布在本島中央偏東的位置。依據地理學者的研究,台灣省的平均高度為660公尺,平均坡度為14度40分,平均每平方公里的相對高度是312公尺,全省的山地約佔30%,丘陵地佔40%,平原佔30%。一般來說,台灣屬於高山型的島嶼。國內的許多高峰是激烈造山運動與河川侵蝕作用所留下的痕跡。地形,簡單的說就是地表的形態。根據徐鐵良的分類,他認為台灣地區的地形可區分為七大區,分別是: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大屯火山彙、山麓丘陵區、切割台地區、平原谷地區和東部火山島嶼區,各大區。就台灣本島而言,從北端的富貴角絕大部分淺於I00公尺,尤其是台灣海峽北部,即澎湖群島以北,水深多淺於80公尺。在淡水河河口西北方40~50公里處的海床是一凹地;濁水溪外海則是一沙質海床。台灣海峽中央澎湖群島四周的海床多礁石,深度變化較大;而在澎湖群島和台灣本島之間則是低凹的細沙質海床,稱為澎湖水道。至於在台中到安平一帶的外台灣海峽的深度海,水深都不及40公尺,沿岸廣布淺灘和沙洲。台灣本島以東是太平洋的緣海一一菲律賓海,水深變化急遽。台灣東南外海與綠島、蘭嶼之間的海床上,是海脊和海槽相互平行的地形。花束海域離岸較遠處的海水較為清澈。近岸海域多砂灘或礫灘,底質以泥砂居多;終年受海流、潮汐作用,以及沿岸溪流的匯入,使水質較為混濁。花東沿海的大陸棚甚為狹小,離岸水深常急降到20到30公尺。在大陸棚外,則急降到數千公尺深,這和本省西部海岸多為平坦緩降的情形迥異。花東沿岸大陸棚的海底多礁朽分布;但在近岸處,由於沖積作用,海底泥砂較多,大小不等的岩石次之,珊瑚礁或岩礁則較少。這些礁石的表面也多被沈積物覆蓋。(十一)河流地形臺灣全島重要河川共151條,其中主要河川19條,次要河川32條,普通河川100條。由於臺灣島的地形是由中央山地向東西偏傾,因此脊梁山脈便成為毫灣河系主要的分水嶺,河流以東西流向為主。台灣島西坡河川較東坡流路源長,但一般來說仍屬流短坡陡、水流湍急的急流性河川。臺灣地區的降雨在季節上、空間上、及能量上的分配相當不均勻,暴雨時水量豐沛,流量及輸砂量驚人;乾季時則流量枯小,甚至呈荒溪型態。在構造上,臺灣屬於一個活動帶,造山作用活躍,在上游地區河谷地形陡峻、地質脆弱,常易發生崩塌、表土沖蝕及河床沖刷;在下游地區河谷寬廣,更常因驟雨洪水挾帶的大量泥砂而沖積成氾濫平原。台灣地區較特殊的河流地形有:峽谷地形、河階地形、瀑布景觀和壺穴地形…等等。(十二)特殊地形景觀1.泥火山顧名思意,泥火山和火山一樣也會從地下噴出一些物質。所不同的是泥火山噴出的是泥而非岩漿。同時也會伴隨部分的天然氣湧出。台灣泥火山的分布區分別位於高雄及台南兩縣、高屏的海岸平原、以及海岸山脈的西南段。2.火炎山火炎山地形生成的必備條件之一,是在地質上必須具備有相當厚度的礫石層,而且這些礫石層內的礫石膠結並不緊密。最著名,規模也較大的火炎山地形分布在三義、雙冬和六龜地區。由於它們的出現常代表著某些特別的環境背景,於是所顯現出來的景觀通常也都是尖銳、鋸齒狀的山峰、陡到南端的鵝鑾鼻長約394公里;從濁水溪口到秀姑巒溪口的東西寬度則約144公里,全島面積約36000平方公里。二、氣候(一)台灣的四季、氣溫、季風、和雨量台灣的氣候以氣溫高、濕度大、多豪雨和多風為特徵。北迴歸線通過台灣中部,所以南台灣地區極富熱帶風貌。台灣地區由於高差變化急遽,氣溫有著顯著的垂直變化情形。從平地到高山的變化,可涵括熱、溫、寒三帶。由於地埋位置的關係氣候的變化也深受中國大陸及太平洋地區海陸分布的影響。在四季的劃分上,勉強可分為春〈3一5月〉、夏〈6一8月〉、秋〈9一11月〉、冬〈12一2月〉四季。一般來說,在台灣的平原地帶,月平均溫度達20。C以上的有七至八個月之久。各測站的平均最高溫也都超過30。C,因此,並無所謂的嚴寒氣候。冬天,台灣地區盛•區和河流兩側的地區,高度在100公尺以下。除了部分隆起性的海岸平原外,如台中清水、彰化沿海及花蓮沿海等,大部分都是由河流沖積而成的平原。此外,花束縱谷平原是沿著斷層谷發育的沖積扇平原;蘭陽平原和屏東平原則是地殼下陷後的堆積性平原。••(六)隆起珊瑚礁地形•發育良好的隆起珊瑚礁都集中在台南到屏東鵝鑾鼻附近。是過去沿岸裙礁隆起留下的遺跡。偶而可見的珊瑚石灰岩洞穴,是經過岩溶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形。••削的邊坡、深窄的溝谷以及光禿禿的山形。••3.月世界的泥岩惡地•月世界是一種特殊的地形景觀,我們叫它作惡地。惡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泥岩區。泥岩經過雨水的沖蝕,在山坡的表面上佈滿了蝕溝和雨溝,便形成了所謂的惡地地形。本島最著名的惡地地形〈月世界〉景觀分布在高雄縣田寮附近的古亭、崇德一帶。•(七)海岸地形•台灣是個海島,四周環海,海岸大致可以分為四區:•北部海岸一一海蝕地形發達。•西部海岸一一海岸線單調平直,砂灘綿長,海埔地寬廣,砂洲、砂丘與瀉湖等羅列。•南部珊瑚礁海岸。•東部斷層海岸一一海蝕地形顯著。••(八)沿海砂洲•砂洲地形在台灣西部隆起海岸線附近常見。通常是由河流
本文标题:台湾的自然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2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