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农民培训会议内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会河南丰玉种业有限公司今年你家的种子怎么样?矮花叶病玉米矮花叶病毒源,可经汁液摩擦及蚜虫传播,田间发生则主要是借助蚜虫,造成植株与植株、田块与田块之间传播。该病害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以幼苗期到抽雄前较易感病。侵染后约有7——15天的潜育期。受侵染部位初期出现点条状退绿斑点,严重时形成全株叶片退绿斑点,呈“花叶条纹症”,重病植株表现不同程度的矮化,株高降低1/2——1/3,雄穗扭曲或抽不出,最终造成子粒瘦小、千粒重降低。重病株则多数早枯颗粒无收!粗缩病粗缩病病株典型病叶粗缩病病株粗缩病病株粗缩病的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可选用中单2号等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及时中耕除草,拔除病株,减少毒源;合理施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治虫防病:用含有杀虫剂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苗期灰飞虱。药剂防治:玉米播种前后和苗期,喷施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抗毒丰3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在灰飞虱传播危害期,喷施2.5%扑虱蚜乳油及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混合液,7-10天1次,连用2-3次。倒伏了?一、拔节期水肥过猛。如拔节期水肥过足,出现生长偏旺,植株节间细长,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引起茎倒伏。二、根系不发达。磷肥不足,根系原生长不良,或整地质量差,根系入土浅,气生根不发达等,一旦浇水后遇风或风雨交加出现根倒。三、抽雄前生长过旺。抽雄前若玉米生长过旺,茎秆组织嫩弱,遇风即出现折断现象。四、密度过大。片面追求高密度增产,株行距过小或间苗不充分,引起株间拥挤,节间细长,组织疏松,引起茎倒或茎折断。五、病虫危害。拔节期间或抽雄前病虫危害茎秆也易引起倒伏。穗怎么这么大?玉米的秃尖•玉米秃尖的主要原因•玉米秃尖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种植密度过大、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一)品种。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当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的适应范围时,易发生秃尖。•(二)土壤。沙性土壤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秃尖缺粒发生较重。•(三)营养与肥水。施肥时,若偏施,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水分不足,尤其是玉米开花灌桨期缺水脱肥,会影响有机质的制造与运转,使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致使玉米秃尖缺粒。•(四)气候。玉米开花时遇高温干燥天气,影响玉米雌雄穗的发育;玉米散粉时阴雨连绵,影响正常的开花授粉;授粉时无风使授粉不良,都可造成秃尖缺粒。•(五)种植密度过大。种植密度过大时,由于个体营养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得果穗顶部子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形成秃尖。•(六)病虫害。玉米、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秃尖缺粒。玉米授粉不均•玉米开花授粉期,气温在25℃~27℃比较适宜,最高不超过32℃~35℃,最低不低于18℃,同时需要75%左右的相对湿度,气温、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对授粉都不利。•7月下旬遇到高温天气,早夏播套种玉米此时正处于开花散粉期,高温使花粉丧失生活力,不能正常受精,因此导致部分地块出现比较严重的空秆、果穗缺粒或无粒现象。•8月如遇到持续阴雨天气,直播玉米田正处于开花散粉期,持续阴雨致使田间湿度较大,花粉散出不顺畅,花粉扩散能力下降,导致授粉不良,果穗上有较多空粒,变成“满天星”穗子。•如果仅在开花初期多阴雨,开花中后期气候转为正常,这时花丝已抽出较长而弯曲,虽然上面的花丝能接受到花粉,但它盖住了下面的花丝使之不能接受花粉,便形成半个果穗有籽粒,半个果穗没籽粒并长成弯曲形的“牛角穗”玉米缺粒、秃尖、半边脸的防治•玉米缺粒、秃尖等将大面积出现,建议农民朋友要以氮、磷肥为主补足花粒肥,同时做到适时晚收,试验证明,玉米在苞叶干枯收获比苞叶变黄时收获,千粒重增加15%~20%,每亩可增产玉米50~100kg.•高温、暴雨是人力不能左右的事情,在面对异常气候时,建议农民朋友还是要在栽培措施上多想对策,把损失降到最低。•1、适时播种。不能简单地根据往年经验确定播种日期,要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根据气候条件确定播期,既保证出苗质量与后期产量,又避免粗缩病等病虫害的严重发生。•2、掌握好合适密度。密度太小会影响产量,但是密度过大却会引起后期倒伏、气传病害加重.•3、合理施肥、浇水,增施磷、钾肥。防止磷素缺乏,致使果穗发育缓慢甚至停止,增加玉米空秆、缺粒的发生。增施钾肥,提高秸秆韧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玉米对各种病害的抗性。浇水主要是掌握好浇水时期,大喇叭口期前后是玉米浇水的关键时期,此时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抗旱降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增四改”技术•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科学施肥•改变收获方式一:合理增加种植密度1:一般大田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留苗4000-4700株/亩,大穗型品种留苗3200-3700株/亩左右。具体情况根据品种说明区别对待。适当密植,以多取胜在夏季高温气候条件下,玉米生育期缩短,植株变小,相对果穗也较小,个体产量水平较低,只有增加密度,发挥群体增产效应,才能获得理想的收成。二:改种耐密型品种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耐密型品种,如晋单51、开玉15、丰玉6号、郑单958、浚单20等。种植4000株以上密度的品种,能够表现高产、稳产、抗倒的玉米品种就属于耐密型品种。推广耐密型品种要因地制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东华北春玉米区以及西北灌溉玉米区等,可优先推广。2:为什么种植耐密型品种耐密型品种有以下主要特点:(1)植株叶片上冲,叶与叶之间的距离较大,雄穗较小;茎秆坚硬有弹性、抗倒伏,根系发达;在密植情况下空秆少,果穗大小均匀、秃尖较小。(2)受阴雨寡照天气的影响小,在肥沃土地上能充分发挥增产潜力,可简化管理,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3)比当前普通品种显著增产。三:改套种为直播1:夏玉米套种有利因素河南省小麦主产区的玉米大多数采用麦田套种的办法种植,即在5月底或6月初将玉米套种在麦田中,到6月上中旬麦收时,玉米大多可长至15cm左右的高度。这种种植方式有两个优点:(1):延长了玉米生长期,套种玉米到9月底收获(一般已生长了110-120天),不影响秋种。(2):可避免麦收期间的用工高峰,收、运、脱、晒需要大量人力,可不用再考虑玉米种植。这种麦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方法是为了抢时间,也是针对机械化水平较低、以手工作业为主的条件下制定的,对解决河南省实现一年两作(即种小麦、玉米),发展玉米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2:麦田套种的方法即防止了夏玉米芽涝,缓解三夏劳力紧张,提前播种10-20天,又满足了夏玉米生长发育,充分利用了夏玉米中晚熟品种提高了产量。由于夏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和夏玉米麦田套种的推广,在豫北、豫东、豫中地区改变了传统的小麦-大豆、小麦-高梁(或小杂粮)的复种栽培模式,小麦玉米两熟为共和国的发展和解决人民温饱作出巨大贡献。改套种为直播1:套种的不利因素(1):高产田小麦群体大,小麦玉米共生期间,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生态环境恶劣,小麦遮光,与其争用肥水,玉米光照不足,光合效率低,呼吸强度大,有机养分合成积累少,玉米出苗后光饥饿易形成细弱苗。割麦后风、光条件骤变,玉米苗难适应,叶片萎蔫甸甸地面。因此套种越早,共生期越长,对玉米生长影响越大。因而套种玉米细弱生长缓慢,缺苗断垄,大小不齐,大苗欺小苗,不易拿壮苗,产量低而不稳,生长期延长。(2):麦收前后旱灾频繁发生。1981年一1990年有7年大旱,套种玉米受旱死苗。麦收后大量害虫转向玉米苗为害。10年间有3年蓟马、叶蝉钻蛀玉米心叶,致生长点坏死,心叶干枯;有两年粘虫大发生,麦后必须立即对玉米打药防虫治虫,必须连续打药,稍一耽搁就吃光玉米苗。(3):土壤干旱板结,由于小麦障碍,松土播种不便,干活效率不高质量不好,且损坏小麦。如果麦收前造墒播种,浇麦对小麦不利,影响产量。(4):随着产量升高麦田套种玉米田操作困难造成人为损伤小麦,小麦收获时又不可避免地要损害部分玉米苗,影响小麦产量,也影响了玉米产量。据观察仅套种一项践踏小麦,产量损失5%-10%。收获时人畜践踏和车辆辗压机械损伤玉米苗较重,据估算产量损失达5%。(5):套种时间推后到5月底6月初,与灰飞虱的活动相遇,极易发生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改套种为直播麦收后直播的好处麦收后种玉米,可以避开套种的不利因素,变劣势为优势。(1):彻底消除了田间郁闭,光照充足,由于田间条件的改善,夏玉米直播易于提高密度,有利于矮杆大穗型品种的利用。可以充分发挥矮杆大穗品种的增产潜力。(2):夏玉米直播便于施肥、用药,容易掌捏播种深度.可提高播种质量,出苗齐、匀、壮。麦后直播还可简化裁培程序,省工、省力,不损害小麦。一般不用补苗,开沟下种快速省时。操作方便,干活又快又好,小麦、玉米都不伤。节约用工,比套种的少打三次药。(3):行行都可耕耘或开沟松土。有条件的也可耕地(圆盘耙耙地)施肥,天旱造墒,充分改善土壤状况,建立了玉米种发芽扎根的条件。(4):避过收麦前后的干早,使生育期'与雨季相协调。避开割麦前后的害虫集中危害高峰期。(5):直播玉米出苗快、齐、全、匀、壮,苗色浓绿生长快,生育期缩短5-10天,高产稳产。郑单958玉米品种92天成熟,套种95-100天。农大108玉米品种105天成熟,套种110-120天。据大面积调查和重点户对比,直播玉米一般单产650-750公斤,比套种的增产120-150公斤,增产26%以上。四:改粗放用肥为科学施肥俗话说:玉米是个大肚汉,能吃能喝又能干。亩产玉米500公斤以上的中高产田,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特点及示范区土壤条件需追施纯氮18-24公斤,纯磷6-8公斤,纯钾5-8公斤。追施时坚决杜绝“一炮轰”、只追氮肥的现象,不仅重施氮肥,而且要配合磷钾肥和微肥,依据轻施提苗肥、早施攻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攻粒肥,分次追施。采用分次追施较一炮轰、单施氮肥增产10%以上。重点的施肥技术如下:1、攻杆肥。在播种后25天左右,苗高一尺时,追施攻杆肥又叫拔节肥,能够促使中上部叶片增大,延长下部叶片的光合时期。这次追肥占总追肥量的30%,可亩追适合各区的玉米专用复合肥30—40公斤。宽窄行播种的田块,追肥要追在窄行中间,追近不追远。2、攻穗肥。播种后45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追施攻穗肥。此期正是玉米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肥量最大。这次追肥占总追肥量的50%,最好选用碳铵或尿素。亩追碳铵65-80公斤或尿素25-30公斤,追在宽行中间,追远不追近。3、攻粒肥。播种后60天左右,在玉米抽丝始期,追施攻粒肥,可以预防玉米后期脱肥,但用量不能太大,只占追肥总量的20%。亩追尿素6—8公斤。玉米的这三次追肥时期可以简单地记为:头遍追肥一尺高,二遍追肥正齐腰,三遍追肥出毛毛。另外,在玉米抽雄开花后,要进行根外追肥,一般每亩用0.4—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50—200斤喷施茎叶,可以显著提高粒重。五:改变收获方式推迟收获长期以来,各地夏玉米收获普遍较早,使其增产潜力受到了限制,应根据各地光热资源条件,克服苞叶发黄即收获的老习惯,尽量推迟收获期,在玉米子粒乳线消失即苞叶发黄后7—10天开始收获,减少千粒重下降,促使玉米增产。据有关试验表明,适当晚收可提高玉米产量100斤以上。具体的收获时间应掌握以下原则:在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形成黑层,籽粒表面显出特有光泽时再进行收获。。
本文标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农民培训会议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2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