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实验中心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实验中心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父母的故事。我的父母和“Xi”都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知青、公社、送饭、挣工分、交公粮等这些带有时代特征的词语。都出现在故事里,他们年轻时的形象,或端庄或欢乐,都留在我的印象里。所以我读《梁家河》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历史的距离感,而是亲切感。它的语言轻松、生动、接地气,贴近生活,更像是在讲述一个父亲的青春往事。青春的回忆里有艰难困苦,但更多的是对信仰的坚持,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以及永不放弃的不屈精神。16岁至23岁,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青春,也是一生中最具塑造力的7年,是启动人生希望的7年。我们该建立怎样的信仰,活出怎样的青春,激发怎样的人生呢?每个青年都会遭遇理想与现实的对视,无关时代,也无关人群,也许这就是自然的本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面临苦困,该怎么办?《梁家河》用现实的榜样告诉了我们,有理想就有目标,有信仰就有力量。《梁家河》里有许多故事和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启发我的思考。比如,习近平五六岁时看《岳母刺字》问母亲,“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于是,习近平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并将其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这个微小的故事让我明白,精神是种子,播撒灌溉终会成长为参天大树,精神的传承是每代人的责任,需要一代代人不懈的努力。又比如,“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办好事。”这虽是政治智慧,但也让作为科技工作者的我深受启发,科技的日新月异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但科技也是要来源于群众而服务群众,于民有益于民有利,除了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更要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存而努力,这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每个职业都不能放弃信仰,有信仰就不会为一时的蝇头小利而丧失自我,放弃良知。再比如,“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巧干的方法不是凭空而来,是知识和实践的双重积累,所以读书很重要,习近平不仅自己将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也引导着梁家河的人从武晖身上看知识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都将生活在物质和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摄取知识变的轻而易举,相比《梁家河》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学习,放弃奋斗呢?读《梁家河》之前我并不真正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正用意,现在我明白,这句极富文学气息的话不只是一位领导人提出的一句政治口号,更是一个智者的人生哲学,一个长辈传承给晚辈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里有这样一段话,他说“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当中,只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抱有远大的理想,那么你无论将来成为工人、农民、学者、医生、教师或是国家干部,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能起到重要作用,直至成为栋梁之材。”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有责任守护我们的信仰,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也有责任传承我们的信仰,让每一代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更有力量。
本文标题:实验中心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35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