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基于EWeb的工业化养殖水质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E-Web的工业化养殖水质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设计姓名:陆卫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指导教师:王宜怀20070401基于E-Web的工业化养殖水质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作者:陆卫忠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廖利坤.刘波养殖水域水质监测与管理-河北渔业2007,(7)渔业养殖水域是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每一种水产养殖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环境,水质环境若能满足要求,水产养殖动物就能生长和繁殖,如果水质环境中的水受到某种污染,某些水质指标超出水产养殖动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水产养殖动物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可能造成水产养殖动物大批死亡.为了防止因水质污染造成水产养殖的环境破坏,就必须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水质进行分析和监测,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水质,以满足水产养殖动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质要求.2.会议论文陈明.朱有娜.娄冬梅水产动物疾病诊断、监控、预报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水产动植物疾病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为了确保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建立高效的水产动物防疫体系,对水产动物疫病的源头、过程及善后处理进行全程监控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讨论在建立规范性、完整性的水产动植物病原库、各种流行疾病库、水质环境、水域环境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水产动物的病害防治、诊断和流行病爆发的监测与控制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3.期刊论文张利民.王际英.李培玉.王世信.黄炳山.宋志东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安全性与应用问题-养殖与饲料2007,(11)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先后经历了4次养殖大潮,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谓功不可没.然而,落后的养殖模式、养殖管理技术等还存在着许多弊端,生态型养殖推广力度不够,由此而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水质环境的日益恶化、养殖病害的频繁暴发以及滥用水产药物等极大的阻碍了养殖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及各国水产品交易的频繁,养殖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国际市场竞争力.但是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严重的影响着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使得各国对渔药残留限量的规定越来越严格,我国的水产品出口屡遭绿色技术壁垒.4.期刊论文孙克年.SunKe-nian提高水产养殖产品品质的技术措施-广东饲料2005,14(3)在高密度集约化人工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在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偏低,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缺少,能量偏高,营养不全面,天然饲料缺乏.鱼虾觅食,避害活动少,同时鱼虾养殖周期短,加之水质环境的不良影响,饲料中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长期使用,往往导致人工养殖的鱼虾的上市产品体色变淡,鱼肉粗蛋白减少,脂肪增多,鱼的可食部分减少,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也有所降低,体型商品规格不整齐,其品质风味也无法与野生的相媲美,难免影响到商品的价格.本文就如何提高水产养殖的鱼虾产品质量的技术作如下浅述.5.期刊论文孙克年提高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广东饲料2002,11(2)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而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偏低,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缺少,能量偏高,营养不全面,天然饲料缺乏;鱼虾觅食、避害活动少,同时鱼虾养殖周期短,加之水质环境的不良影响,往往造成人工养殖的鱼虾的体色变淡,鱼肉粗蛋白与野生鱼虾相比下降,粗脂肪比野生鱼虾增加,鱼的空壳重下降,可食部分减少,各种氨基酸含量也有所降低,体型商品规格不整齐,品味也无法与野生的相媲美,难免影响到商品的价格.本文就如何提高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作如下概述.6.期刊论文杨雅华.朱丽华.陈秀玲.张丽敏半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水质环境监测与分析-河北渔业2010,(6)为更好地掌握养殖池塘的水质环境随时间、气候的变化趋势,寻求最适合水产养殖动物生存的水质条件,2009年7-10月对秦皇岛江鹏水产养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3个半循环水养殖池进行了水质监测.分析监测数据表明,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改善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调节养殖池塘水质的措施.7.期刊论文夏应清沼肥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6,(7)沼肥不仅无毒、无味、无病菌,而且具有营养成分齐全、成本低廉等优点,既是农作物的优质肥,也是鱼类的可口饲(饵)料.1沼肥池塘养鱼沼肥养鱼比常规养鱼有明显的优势和效果.一是沼肥含有各种养分,并具有速、缓效肥兼备等特点,可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加快鱼的生长速度;二是能明显降低池塘亮水体溶解氧的消耗,改善水质环境,减少鱼病,提高鱼的成活率,使池塘养鱼达到稳产、高产;三是能弥补人工饲料的养分不足,提高饲料效率,降低成本,达到增产增收.8.会议论文孟睿.何连生.胡翔.席北斗生态修复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2009由于大量用药和大量换水的现象,导致我国水产养殖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赤潮现象,不仅扰乱了生态平衡,导致病害频繁发生,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此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生物修复具有费用低、耗时短、净化彻底、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不危害养殖功能、不破坏生态平衡等诸多优点。生态修复技术中,利用有益菌藻制剂联合净化底泥环境和水质环境是个崭新的尝试,不仅能改善环境,藻类还提供水产食物。但是菌藻共生作用机制、菌藻酶学、生理生化通路和生态组合、规避和拮抗环境影响因子等具体修复机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只有掌握了修复机理的细节,才能有效改进修复技术,进行有效的修复监控。此外,构建基因工程菌和藻类,将生物界中具有优秀修复效能的菌藻基因转入其他菌藻或植物中,打破物种隔离的限制,可以针对不同水产生态系统的不同退化原因,构建对于生态系统最合适、功能最全面的修复生物,也可以构建有更强环境适应能力,活性保持范围更宽的修复生物,并通过有效的固定化技术和载体实现修复的功能。利用类似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发挥微生物一植物一介质体系的吸收吸附、转化作用,有效利用水产废水营养物和消除病菌,实现养殖水的循环使用,是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技术。提高这一类型系统的运行效率、处理效果和环境适应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分别介绍了各种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以及应用前景。9.会议论文张世军.丁欣宁.孙峰德.徐宝荣南美白对虾大棚集约化养殖技术研究2004本研究的技术路线是在综合吸收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养虾经验及北方地区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改进,建立适合于北方的、简而易建的集约化养虾系统及技术措施.通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塑料大棚结构设计和保温效果;二是养虾池类型与排污和增氧系统的设计;三是饵料生物培养技术及水质调控技术;四是集约化养殖管理技术和病害防治.研究结果证明:双层塑料大棚可使室内水温比室外环境最低气温高14~16℃,使生长期延长三个月;独特的田垅式排污充气设计,有效地保持了良好的水质环境;跑道式池塘设计使池水不停地流动,提高了排污效率;准确投料是提高养虾效益的关键.10.期刊论文郑燕云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海洋与渔业2006,(9)1创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1.1虾池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南美白对虾获得高产的有力保证.高位池养殖宜将池塘设置成水泥底质,池底铺上防渗地膜,这样既有利于防止池水渗透流失,也有利于防治疾病的传播.对虾池面积以3~5亩为宜,过大,投饵面过宽而散,浪费饲料,且不易管理;过小,水质难以控制,对虾活动空间太小而影响生长.水深最好是1.8~2.5米,水质不易老化,稳定性好.排污管道以设置在池底中央为宜,可将池底的污物及时排出,能有效地改善池底的水质环境.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85fc6f7-c6c8-4613-b8f3-9ddc014841c7下载时间:2010年8月24日
本文标题:基于EWeb的工业化养殖水质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4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