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贯彻全省两化会议精神
学习贯彻两化会议精神推进四川跨越发展省工业化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内容一、“两化”会议概况及背景二、“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三、我国及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四、传统工业化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五、国内外工业化城镇化历程的启示六、新型工业化推进思路七、新型城镇化推进思路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新关系九、“两化”互动发展思路十、“两化”互动发展的保障措施十一、各地各部门动态会议概况及背景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于7月23-25日召开会议内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战略的成就和经验,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工作和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会议概况及背景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出席,各市(州)党委、政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省级各部门,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及专家学者700多人参加会议会期三天,一天半时间考察了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遂宁市及射洪县,半天讨论,两个半天大会刘奇葆23日上午第一次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主要讲“两化”工作;蒋巨峰25日下午第二次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主要讲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概况及背景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大部署《决定》是省委、省政府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之际和“十二五”开局之年审时度势作出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是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新举措,是“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的发展创新,必将在四川乃至全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会议概况及背景2008年下半年,刘奇葆提出,2009年上半年“开个会,出个文件”2009年10月,王少雄、黄小祥、黄彦蓉、李成云分别带队赴湖南、山东、浙江、江苏、广西等地,分别就工业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2010年7月,省经信委、住建厅组织调研组赴内蒙古、陕西、广东、上海等地进行调研2011年4月,刘奇葆在安徽、江苏考察时提出,“下决心把两化会议开了”会议概况及背景情况为筹备会议,省两化办多次在省内多地调研,进行选点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听取会议筹备工作汇报,研究会议方案2011年7月12日,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会议方案,7月18日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会议方案会议概况及背景开展理论研究和调研,为省委、省政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定》起草做准备文件原是按照《意见》体例起草,后来为增加文件的执行力,将《意见》改写为《决定》2008年底,形成《两化意见》初稿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2009年上半年,对《两化意见》大规模修改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2010年下半年,对《两化意见》进行较大修改2011年初,对《两化意见》从结构到内容再次进行彻底修改会议概况及背景2011年5月及6月,两次征求省级部门意见王少雄、黄彦蓉、李成云等同志三次主持召开省两化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审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修改2011年7月12日,省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决定》,7月18日省委常委会同意以征求意见稿形式提交两化大会征求意见修改不下50余次预计近期将会出台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刘奇葆:推进“两化互动”,实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适应过程,就是要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三大因素:基础设施、市场条件、体制机制三大环节:要素流动、人口集聚、制度创新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1992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将城镇化与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并称。2007年,党的十七大要求“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刘奇葆任广西书记时,2006年9月29日,广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区“十一五”规划,讨论工业化、城镇化两个专题规划,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广西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广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以培育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为重点推动工业快速发展以发展大中城市为重点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工业化城镇化联动推进。要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工业布局要与城镇布局大体一致,使工业靠近城镇、依托城镇发展。同时,城镇要为工业布局和发展提供依托,发挥快速集聚产业和人口的作用。要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就业问题贯穿于工业化、城镇化全过程,大力发展各种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中小型企业,解决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2007年12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召开总体取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基本思路:一主、三化、三加强战略目标: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定位: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催生城镇化,城镇化承载工业化。要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起来,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良性互动、联动推进。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3月16日,反“藏独”斗争2008年5月,灾后恢复重建,抗击金融风暴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2008年11月7日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召开用好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推进产业园区发展实施四川成长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程(“1525”工程),即:到2012年,全省争取建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25个、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5个、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1个。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2010年7月27-28日,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议再次召开高起点编制规划,让园区成为“7+3”产业高端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的重要平台实施“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产业布局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在恢复重建中,产业再造、城镇重建、村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园区建设是两化互动思想的探索和实践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2010年9月10-11日,刘奇葆在眉山调研,强调要坚持“三化”联动、城乡统筹,科学衔接工业化和城镇化各项工作,推动园区建设与城镇发展相结合,依托城镇发展产业、建设园区,努力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牢基础,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011年5-6月,刘奇葆先后到绵阳、雅安、乐山、达州、巴中等地调研,蒋巨峰先后到资阳、达州、巴中等地调研,强调联动推进两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2011年6月,刘奇葆先后主持召开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专家学者座谈会和老同志座谈会,听取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两化互动思想的发展刘奇葆: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催生城镇化,城镇化承载工业化。要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起来,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良性互动、联动推进。刘奇葆:推进“两化互动”,实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适应过程,就是要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小结两化互动决定是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性决策,是“十二五”期间重要的发展战略两化互动思想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反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工业化进程滞后100多年第一次工业化浪潮发生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从英国开端然后向西欧扩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国家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巨大成就,并向周围地区扩散。在这一时期,由内燃机和电动机带动的“电工技术革命”,推动了以电器工业为核心的一系列新兴产业出现,使世界经济在19世纪后期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西欧、北美作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核心地区完成了初步工业化,形成了世界的发达工业区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较晚,有规模的工业化实践始自洋务运动。新中国成立时,工业总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当时,我国工业不仅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残缺不全,而且深深打上了半殖民地的烙印。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来的,经过60多年的奋斗,我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大国。2005年,我国已经总体上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中后期,部分省市已经超过了工业化后期阶段。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阶段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20年前后,我国将实现工业化,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了100多年。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2007年,我国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已经与日本并列第二。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上升,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电子通信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以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已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一个具有一定技术水平、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加强,2010年,全国工业化率达到40.2%,实现了工业化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历史性大跨越。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李毅中:我国工业主要问题,归纳起来: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中低端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粗放型发展为主,发展方式亟待转变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进程滞后60多年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伴随着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迈进的必然结果。但伴随的程度却因历史、制度、政策取向等因素呈现较大的差别。在180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在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变革之后,城市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便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1850年为6.4%,1900年为13.6%,1950年为25.2%,2000年为60%。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普遍实施市场化经济以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进行,我国也经历了快速的人口迁移过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1980年为19%,2005年为43%,2010年为49.7%。我省工业化发展阶段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四川的工业化也起源于“洋务运动”。1876年,丁宝桢调往四川,并在成都市下莲池街创办了四川机械局抗日战争期间,四川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1940年底,内迁的企业共计448家。迁入四川的最多,有254家,占全部内迁企业的54.7%我省工业化发展阶段然而,对于四川而言,特殊条件下的工业内迁并未成为四川近现代工业化的起点,抗战结束后,部分企业又迅速回迁。1949年解放时,包括现在的重庆市在内,四川的工农业总产值是43亿元;其中工业只有7亿元。我省工业化发展阶段四川工业第一次打基础是“一五”、“二五”计划时期,主要得益于“三线建设”。在十四年时间内,先后有163个工矿企业、科研院所从上海、天津、东北等地区内迁到四川。国家在川共投入了380亿元建设资金,其中工业投资就达到300亿元,占同期全国工业投资的1/
本文标题:贯彻全省两化会议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4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