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大环境的突破是等不来的
2010年第1期ISSN:1942-0153i刊首语1大环境的突破是等不来的——西部阳光在甘肃梁晓燕14象牙塔与泥巴墙(上)——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农民培训反思潘家恩29西部支教日记(四)周忆粟43我心中的奥运京华觅客52主题征稿启事版权说明:本杂志采用CC版权(CreativeCommons)知识共享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3.0Unported”编辑小组杂志主页联系邮箱赖立里,刘煜,罗军,王丹,徐建平,周忆粟@lichang.org《立场》2010年第1期i刊首语春节将至,《立场》编辑小组首先向大家恭贺新春,祝大家万事胜意,虎年吉祥!不知不觉中,《立场》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一路行来,尽管磕磕绊绊难免,我们还是很欣慰这份小小的杂志一直坚持了下来。让我们也祝愿《立场》借着虎年的开年威风,虎虎有生气。上期我们介绍的乡村教育促进会(RCEF)引来不少读者,尤其是一些从事教育NGO的同行们的热烈反馈。这一期我们向大家介绍另一个专业服务于西部农村教育的非公募基金会,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基金会的“西部阳光行动”乡村志愿服务项目。作者梁晓燕长期实地考察农村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结合当地教师高流动性、教材和现实的脱节、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等实际状况,她带领“西部阳光行动”因地制宜进行培训教师以及家长的项目,读来颇多可供借鉴、思考之处。而梁本人对“西部阳光”具体运作的介绍,以及她对国内教育NGO现状的评介更让我们看到了行动者们的决心及其在改善农村教育上有所为的蓬勃希望。因此,我们给这篇从《立场》对梁晓燕的访谈改编而来的文章,加上了一个励志的标题:“大环境”的突破是等不来的。关键在于行动。潘家恩对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培训项目的反思也明确提出“行动精神”的主旨,强调“行动”与“研究”之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篇文章从乡建中心的实践来回顾、反思教育中最基本的几个问题: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知识所暗含的权力关系等等,试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民培训,或者说“农民教育”的道路。文章涉及的课题不仅可为教育研究者参考,其中具体的案例分析也为实践、行动者们提供了富含启发意义的实在方法论。周忆粟的田野札记笔触细致且不乏幽默,常常透出一些试图突破现象的分析和思考,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连载至今,本期刊载的已经是他的西部支教日记的另一部分。这里忆粟依然娓娓道出自己的切身经历,读来令人如临其境,与他共同感受着从教育经历折射出来的城乡差距,以及一统式的标准化教育带给大家的无助与无奈。最后,我们在这一期选登了京华觅客写于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一篇散文。作为北京市的“外来人口”,作者通过对奥运会前夕发生在他周围的一桩桩“事件”的关注与表述,从生活的层面为我们讲述了另外一个意义上的“奥运效应”;超越和突破了那抽象的“中国人百年以来的奥运情结”,而是从社会内部的真实来重新理解和建立“我们”与奥运的关系。我们认为,对这种“情结”的超越和突破,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都是必要的。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希望。《立场》继续诚挚邀请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短期或长期支教人员不吝赐稿。详情见刊后的征稿启事。《立场》编辑小组2010年2月12日《立场》2010年第1期页1-13NGO在中国大环境的突破是等不来的——西部阳光在甘肃梁晓燕一、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中国的一个特点是巨大的城乡差别。现在的城乡差别已经在县城水平,就是再贫困的县,县城以上都非常好。因为贫困县的转移支付的力度是不低的,而转移支付的钱,首先就是建设县城。因此现在的城乡差别并不是乡村和大城市的差别,现而是县城和乡镇和村庄的差别。县城出去可能5公里、10公里就完全是两个世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过去,中国巨大的城乡差别,一部分体现在东部和西部,一些发展地区和不发展地区,一些大城市和小城市。而现在的城乡差别已经体现在每一个县。每一个县的县城和乡镇,基本上都城镇化了,它们与农村,尤其是山区的农村,已经是两个世界。这个问题一定要把它弄清楚。至于教育,再贫困地区的县,都在花大财力打造一两所中学,一两所小学。这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基本上是为县城的干部子女,和县城的吃公家饭的人服务,然后再稍带一些别的人。西部阳光的前任找到甘肃省教育厅,说我们想找一个贫困县来作为我们工作目标,能不能给我们推荐。于是给我们推荐了一个最差的县,而且说可能也不容易做,可以去试试。结果我们就去了。那个县几乎没有得到过外界的帮助。我们前任去了以后,还是觉得不错,可以带去一些资源。当时是一个前期调研,结果六年级的考试,全县平均分20几分,双科及格率是12%点几。到底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问题到底是什么?都学到啥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程介名教授对农村教育总结了四个问题。第一,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是说我们给了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我现在要反过来问,学生拿到了什么得到了东西?第二,被制度筛选淘汰的学生我们给了他们什么?第三,物质资源是关键的吗?第四,学校是在解放学生吗?我在广西蹲点的学校,2007年六年级班,进校的时候是62个学生,六年级毕业的时候只有12个。少了50个。这是什么比例?这两个月我又去了一次学校,就是2008年毕业的,稍微好一点。我也把数字记下来了,2009年的六年级班是39个人,两年前这个班是57个。2007年辍学特别多,几乎达到80%。现在有30-40%。现在少一点可能是因为不收学费了。1《立场》2010年第1期页1-132反正不要钱了,就待在学校吧。家长拿学校当托儿所,免得孩子在外面闯祸,那就上学去吧。上学去,到底学到了什么?还有就是学生厌学。学不到什么,从来考试10分20分,你怎么会有兴趣?你永远觉得自己很笨,觉得永远学不好。老师也觉得你这个孩子根本不用心。厌学就是因为教学质量太差了。公办老师很难在贫困地区留下来工作。甘肃宕昌县特别偏僻,我们去做项目的时候,共有2900名教师,其中500人是代课老师。再多的公办老师派下来都不想到那儿去。很多公办的老师是不稳定的,很多老师的职业是自由的,他分去之后看环境差了可以不要这个职业,他连报到都不去。很多公办老师都这样,一转身,又没了,又要临时去找代课老师。代课老师上了一段,说不行,又给弄掉,又来一个。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可能换十个八个老师,怎么学习得好?与其这样换,不如把一些稳定的能留住的老师好好培训一下。真留得住的是代课老师,要承认这个现实。本地老师,本村的老师,他跟孩子们有感情。还有一点,他没有更多的期望可以跑到哪里去,因为他没有花成本。你知道出去上大学的,都是花了成本的;经济学的道理在这里一样通行的。代课老师为什么能够留下来呢?他没有花成本,收益和成本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公办老师是花了几万块钱去上大学,上了大学图什么?花了几万块钱,家里面借了一屁股债,不就是图个跳出农门么?这对他来说这就是一笔帐,你怎么能不算这笔帐呢?对代课老师就不一样,他的帐不是这么算法的。所以,目前的问题是对于留下来的老师,如何提高他们。他们可以稳定20年,有这20年稳定下来了,这些孩子们也就成材了。有一个代课老师跟我讲过些话,让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他们[公办老师]有大学文凭,但是一个班我们教20个人。[如果]都合并到乡里去,一个班70、80个人。再好的老师分给70、80个学生,你分给每个学生的时间有多少?你怎么可能去照顾那么多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呀。20多个学生我可以对每个学生用心。”教学用心不用心区别可就大了。什么评价教学质量高低、教学水平高低?这些都是因素啊。你去找一个特级教师来,你给他80个人一个班,一个一般的代课老师教20多个人,再看看谁的教学质量高。结果很难说!我认为,关键的问题是激励这些老师,把劲用在这上面好不好!但我们的行政思维把教师的本科文凭当作成绩。他不花多大力气在代课老师身上,他不是为孩子着想。本科文凭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孩子就得到了更好的教育了吗?不见得。现在莫名其妙的,把中专全部撤了,只保留师范大学。你以为全部师范大学出来的就是好教师啊?这真是一次对教育的破坏,整个这个决策就是对教育的破坏。本来三级师范教育是中师、高师、师范大学。这三级是应对不同的教师需求,现在变成只有一级(大学)。而这一级的人全部好高骛远,全《立场》2010年第1期页1-133部觉得凭什么大学毕业的人要到最底层去。如果是本来的中师学生,他预期就没有那么高,他本来就觉得他该去底层教书。为什么要去破坏这种自然生态呢?当然也有不那么好的代课老师。但是村民出钱让你来当老师的,一般来说都是很负责,因为乡里乡亲的,天天家长眼睛看着,你就是村里的人,你拿孩子不当一回事,你说不过去的。第二个,因为当老师受尊重,村民们都觉得你在管我的孩子,所以尊重你。尊重对一个人来说和收入是差不多的。当我们将心比心地去体会这个老师的时候,[可以知道]什么样的老师是能够好好的去教学的。不一定本科生不本科生,不一定要拿到多少多少钱。这两项不是不重要,但是还有很多的辅助因素。然而,在我们整个行政体系的考虑当中,所有的辅助因素全都不重要。还有一点,代课老师这么低的工资,你没有理由对他有要求。工资太不合理了,太不公平了。如果相对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即使没有公办老师那么高,我认为也合理。他没有花求学成本,因此他的工资收入有差别也是说得过去的。可是不能这么悬殊,同工虽然不同酬,但差别不能太大。现在的公办老师一般月薪都一千块钱,那么代课老师的工资应该提高到七八百块钱。我在广西时,一般的老师是1500—1800元每月,多的2000元的。而代课老师呢,305块。甘肃这边我们所在的这个县,代课教师205—350元一个月。不过,县里给所有的代课老师上了低保。只要是代课老师,全家人有低保。第二,再根据任课年限,一年增加10块钱,每月工资增加10块钱。那么10年以上的,就可以增加100块钱,有20年的教龄的代课老师就可以增加200块钱。再加上350元,就是550元,550元再加上低保,他们就很满足了,我看他就没什么别的要求了。这个县在悄悄地做。因为他们说如果代课老师没有了,[教育]根本就做不下去。二、农村教师培训农村教师我们在甘肃宕昌县进行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我们的培训特色,是让农村的校长和教师来培训农村的校长和教师。有的非政府组织在贵州做农村教师培训,让贵州的特级教师培训农村教师。讲得好吗?他们讲得是很好,但是有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持续,不可能永远请特级教师去讲课。第二,农村教师表面虽然不说,心里肯定会想,你们是省城的,是贵阳的,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好,当然教得好了,心里不服气。所以我们把山东潍坊和甘肃宕昌结队,请潍坊的农村教师去给甘肃的农村教师培训。我们请接受培训的老师们写下感想,他们很多人反映,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做培训的教师也是农村教师,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跟我们是一《立场》2010年第1期页1-134样的。他们的硬件条件好不到哪里去,但他们的精神面貌不一样,软件能力不一样,教学水平不一样。同样是农村教师,为什么人家精神面貌这么好,教学热情这么高,教得这么好?这样,甘肃的教师们觉得没有借口了,没有自我原谅的理由了。潍坊的教师们平常就有教学研究的要求,挺多老师自己做小课题,自己都在做教改。所以潍坊是全国农村教育搞得最好的地方。其次,教育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一线的教师知道农村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学生会碰到什么理解的困难。在培训时,他们就会提到,这个地方会出现什么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会用什么方法解决,一二三有几个选择。这些地方,在培训中特别受欢迎。老师们听过最最优秀的大学教授的讲课,听的时候挺激动挺热闹的,很有感觉。听完了,回家睡一觉,就是想不起来了。因为这个东西它是飘忽的,是空中楼阁,扎不到你的生活,扎不到你的教学生涯。而潍坊老师的培训就是实在、有用。有用,又比我们高,比我们确实教得好。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师培训,收到的效果确实好。这个思路在培训的各个层面都一样。校长:影子培训我们的校长培训也注重实用。各地很多校长培训都是弄到大学,讲一堆的教育学那套陈
本文标题:大环境的突破是等不来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4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