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奈曼旗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奈曼旗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姓名:韩国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自然地理学指导教师:况明生20090401奈曼旗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作者:韩国峰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沈珍瑶.杨志峰.曹瑜环境脆弱性研究述评-地质科技情报2003,22(3)综述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地下水、水资源等领域的脆弱性研究现状,指出环境脆弱性研究领域可以归为人文系统的脆弱性与自然系统的脆弱性两类;就脆弱性研究的复杂性,可以分为相对较为复杂的生态脆弱性与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及相对较为单一的地下水脆弱性与灾害脆弱性研究;就某个具体领域的脆弱性研究应包括其本质脆弱性及特殊脆弱性研究.另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对于环境脆弱性的防范与适应对策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2.学位论文王瑞燕县域尺度环境脆弱性演变及其土地利用/覆盖效应2009当前,人类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空间规模影响着全球环境。人们通过土地利用而改变了地表覆被,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则引起诸多自然要素和生态过程的变化,这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土地利用/覆被的环境效应尤其是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覆被的环境效应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研究“人类驱动力-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全球变化-环境反馈”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重要的研究计划之一。而从目前的研究看,多数研究仍侧重于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而对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则显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性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内因及生态环境重要属性。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突显,生态环境脆弱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生物学计划(IBP)、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以及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都把生态环境脆弱性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生态环境脆弱性除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控制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将会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尤为严重,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同时也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环境类型最多、环境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加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对环境脆弱区保护、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目前环境脆弱性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环境脆弱性评价、时空变化及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性影响三个问题重点展开讨论。首先,对环境脆弱性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在分析环境脆弱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定性描述和定量表达。从环境一外界与环境内部组成两个层面上对环境脆弱性进行分析,明确了环境脆弱性的显现条件、实质和特点。基于此,对环境脆弱性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本特性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其次,进行了县域尺度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动态评价。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属性重新界定基础上,分别从稳定性、敏感性和区域适应性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对该县1986-2003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发展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1986-2003年期间垦利县生态环境的稳定程度、敏感性和区域适应性的发展趋势,环境自然因子的敏感性分析显示:自然因子的敏感排序结果为地下水埋深蒸降比地下水矿化度气温,确定地下水埋深、蒸降比和地下水矿化度为该区生态环境自然敏感因子。垦利县区域适应性的“障碍度”计算结果表明:盐碱地治理比例始终是第一障碍因素;农田防护林密度的限制集中出现在1995-1998年之间;化肥农药递减率自2000年以后成为主要障碍因素;有效灌溉面积比率和排涝体系面积比例的限制在1990年之前出现。表明了该评价方法可体现出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本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能反应环境脆弱性多方面特性,对环境决策和管理指导意义更明显。第三,应用熵、突变论等非线性科学理论方法研究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采用信息熵理论对环境脆弱性进行量化表达,借助遥感手段获取数据,设置生态环境样方并计算其环境脆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87-2005年间样方生态环境脆弱性状况。基于突变理论确定了脆弱性发生的时间点和条件,明确了突变的原因和特征;在空间层面,从与黄河和海洋不同距离的两个方向线上,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证明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上的渐变性。第四,在分析县域尺度环境脆弱性的动态演变规律和脆弱性发生条件和时间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角度入手,分别采用统计分析和定量方法对LUCC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并结合垦利县生态脆弱性状况和遥感影像特点,确定地表的植被状况、土壤水分以及地表蒸腾强度为环境脆弱性因子,并以遥感指标表示,通过将其与LUCC进行连接,分析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因子的影响,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环境因子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类对土地的干扰或利用强度,将土地利用/覆被进一步归类合并,分为不同级别干扰型用地,按面积平差后计算各环境脆弱性因子的值,得到不同干扰度的环境脆弱因子值的计算结果。定量方法的研究又分成两部分进行。一是利用生态位理论度量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结合生态位和生态适宜理论建立了土地利用的环境脆弱性效应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划分土地生态单元,确定土地利用的需求生态位,计算各单元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脆弱效应值。并根据效应值将土地利用的环境脆弱效应划分为四个级别:不脆弱、临界脆弱、轻度脆弱、重度脆弱;二是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对土地利用/覆被的环境脆弱性效应进行综合评价。在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等三方面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遥感手段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指数模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指数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指数模型,并进而构建了垦利县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效应综合指数模型。通过评价,得到了垦利县县域整体和乡镇两个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效应值,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了垦利县土地利用的调整分区,提出了各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建议。3.期刊论文兰绍平人口容量与环境脆弱性问题的探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4)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的外部条件,环境的人口容量是有限的,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退化,对人类生存及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极为不利的.作者从环境的人口容量角度,参照杨勤业等人对中国环境脆弱形势的研究结果,提出人口的数量和人类的活动是造成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4.期刊论文覃小群.蒋忠诚.QINXiao-Qun.JIANGZhong-cheng广西岩溶县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地球与环境2005,33(2)广西岩溶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选择了广西区27个岩溶县作为评价对象,以11项生态环境脆弱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建立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进行岩溶石漠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极度脆弱的岩溶县2个,重度脆弱5个,中度脆弱17个,轻度脆弱3个.5.学位论文王月县域土地集约利用及其生态环境响应——以兴化市为例2007本论文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从人、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角度出发,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视县域这一兼具典型性与普遍性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兴化市作为案例,运用指标评价分值的方法对兴化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同时,运用相关分析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相关性显著,并且,进一步使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环境脆弱性的主导因子进行了筛选,得出人文因子是造成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响应;通过对兴化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测算,结合兴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兴化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及环境建设协调措施等合理化建议,这对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可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6.会议论文林敬兰.黄炎和福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保育途径探讨2008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占82.39%、25度以上坡度占30.77%的山多坡陡的地形环境存在自然内生性脆弱,多季风暴雨和台风雨造成的强降水侵蚀力、落差大呈格子状的冲刷力强的水系、抗蚀力弱的花岗岩及紫色页砂岩母质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增加了生态环境的自然脆弱性,而对地带性原生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森林植被结构、山地农业开发和开发建设项目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自然脆弱性与人为影响加剧的脆弱性相互叠加作用,共同影响福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促进地带性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同时加强表土保护工作,进一步培肥地力,在进行山地开发时应做好全面规划并加强水土保持,还应该加强开发项目的监督和监测工作,通过这几条途径,有效地保育福建省的脆弱生境.7.会议论文吴玉萍.董锁成定西地区经济与环境互动机理研究——基于因子分析的指标体系逆向测度模型应用2002本文选取定西地区建国以来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生态环境脆弱性、贫困性及其耦合关系和驱动力的时间分异规律研究,揭示出贫困地区经济与环境互动机理,说明贫困地区生存方式或生存方式的可选择余地与其生态环境脆弱性存在密切相关.8.期刊论文张殿发.卞建民.ZHANGDian-fa.BIANJian-min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的环境脆弱性机制分析-干旱区地理2000,23(2)在综合分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概括出导致该地带土地荒漠化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机制:①脆弱的自然条件奠定了特殊的地貌格局和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受东亚季风影响的气候条件是土地荒漠化的自然驱动力.②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推动力.③不利的社会因素加快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9.期刊论文王嘉学.彭秀芬.杨世瑜.WangJia-xue.PENGXiu-feng.YANGShi-yu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资源及其环境脆弱性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2)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集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为一体,拥有全球唯一的三江并流奇观、举世罕见的峡谷群、多处地质遗迹、壮美神奇的高山丹霞及喀斯特景观、全球最为壮观的雪山群和低纬冰川、秀丽神妙的高山湖群以及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等优势旅游资源,但同时地质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生态环境带幅窄且稳定性差,又属于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旅游资源环境十分脆弱.合理利用遗产旅游资源,必须有科学研究为支撑,法律法规为依托,科学管理为手段,旅游规划为指针,以生态旅游和科考科普旅游等低耗损产品为主打,以极高的遗产保护意识为动力,旅游资源开发与遗产保护、旅游扶贫相结合,多方齐动,推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10.学位论文CanuteHyandyeEVALUATIONOFECO-ENVIRONMENTALVULNERABILITYUSINGRSANDGIS:CASEOFMAKENGIRONMININGAREAINFUJIANPROVINCE,CHINA2008马坑矿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铁矿。矿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东经117°2’30-117°6'04,北纬25°0'00-25°3'30。这个地区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不断增多,生态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马坑铁矿一期开采项目于2001年
本文标题:奈曼旗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4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