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样例集合【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样例集合【精选4篇】作为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必然要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案好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精选。欢迎大家分享。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具学具安排:投影、生字卡、录音。板书安排:24.木兰从军女扮男装花木兰花将军胜利归乡作业设计:课内:抄写字词、口头填空。课外:读背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2.听课文录音。听后提问:木兰是谁?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二.初读指导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3.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3)说说每段的意思。三.精读训练理解第一段。1.指名读。参考资料,少熬夜!2.口头填空。花木兰()。3.小结。4.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词。2.指名背第一段。二.精读训练1.理解第二段。(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2)读后交流。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4)指导朗读。2.理解第三段。(1)观察图一。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3)读后交流。(4)指导读第一句。(5)指名读第二句。理解赫赫战功。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6)指导读第二句。(7)指导背诵。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征病幼男胜利四.作业抄写生字。第三课时一.复习1.认读词语。2.背诵第一、二、三段。二.精读课文理解第四段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参考资料,少熬夜!3.读后交流。4.指导朗读、背诵。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脱穿将勇四.作业抄写字词。小学语文教案【第二篇】学习目标: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②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③了解选材的典型性。教学设计:课文导入“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整体感知①集体朗读感悟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②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出示问题组: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猜想印证,形成解释。研讨探究引导学生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c.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参考资料,少熬夜!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学生谈不透,教师要予以引导、点拨。)d.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e.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研读赏析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达到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让学生提出最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供全体同学讨论。出示问题组:①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②“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③“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④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试分析它的作用。本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逐渐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体验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解释课文有关内容,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深化理解。①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提示: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②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③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④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教师小结: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参考资料,少熬夜!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拓展巩固: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②习作: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课后记:本课结合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比较成功。小学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的: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多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2、学习本课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美丽的南国的树。)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游览胜地,它们有的是以种类繁多的游乐设备吸引众多的游客,有的则以绮丽的景观闻名遐尔。我们同学去过哪些自以为较好的地方?它以什么吸引你?是否听说过一处以“大榕树”而闻名的旅游胜地?2、同学介绍有关资料。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这棵大榕树的课文。(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指什么?大榕树和天堂有什么关系?二、各自读文,思考:参考资料,少熬夜!①、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②、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找出有关语句。③、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语句。1、相互交流。2、集体交流。三、学习(1—4)小节1、指名读1—4小节,思考:写了什么?投影显示句子:“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品一品:哪些词用得好?“拨”、“移”让人感觉船行驶轻快,与下文的“没有一点波浪”相呼应。“声音像乐曲”写出了心情的愉快。四、质疑。五、布置作业:1、写出反义词热闹()茂盛()不可计数()2、选词填空似乎几乎他高兴得()要跳起来了。()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陆续继续我们()跳上一只船。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灿烂的()茂盛的()翠绿的()平静的()美丽的()热闹的()小学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间参考资料,少熬夜!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三、教学过程(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1.概括自然段段意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参考资料,少熬夜!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2.讨论划分结构段: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课文主要内容:“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四)阅读分析第一段。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
本文标题: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样例集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50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