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学校文化重建与学习环境的创设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吴刚作为意义系统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意义的历史性传递样式,包括不同程度上为学校共同体成员理解的规范、价值、信念、仪式、惯例、传统和神话。这个意义系统经常塑造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学校文化有不同的亚文化,最重要的可能是学校组织气氛、教师的专业文化和学生文化。这些不同形式的亚文化,既有一致,也有差异,形成张力,丰富学校文化的形态。外资企业中中外员工的文化行为差异美国方式中国方式表现评估自己独立准备并通过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来推广自己的想法保持中庸,让领导来判断作决定领导能力融入团队,寻找机会突出自己的工作能力高度融入团队,追求团队内部和谐,而不是突出自己参与决策寻找机会通过建议、提供材料、咨询,甚至用手段参与决策只做自己的工作,如非迫不得已绝不参与决策团队合作融入团队,但通过突破自己的工作范围来推动团队前进融入团队,寻求协调,但绝不超越自己的范围材料准备精确而仔细准备,把它们看作今后工作的一部分大致地准备,重点避免语言错误使自己丢面子文化的隐喻文化是一种精神——精神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这种隐喻还有:时代精神、拚搏精神等文化是无形的——如果无形,我们如何建设?如果无形,我们如何感受和体验?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包含了经济学的隐喻学校文化是否有转型?文化未必有整体的转型,但是其某些方面与社会结构的转型相伴随,例如我们在价值上从重义轻利转向了重利轻义。如何判断文化的存有一些科学家尽管有很高的科学造诣,但缺乏关于历史、文学的知识,算不算有文化?一些人文学者有很好的文史哲修为,却不太了解科学(科学也是文化的一种类型),算不算有文化?进言之,文化与知识有何关系?知识是有文化的必要条件?充足条件?充要条件?北大的学校文化反映在北大精神中,但什么是北大精神(或其他精神)?像“追求新知”那种理念许多大学都有,而“自由”源于德国洪堡大学,那么北大有精神吗?学校文化价值观是不同期望的交汇能力相仿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家庭条件(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地位)进入不同的学校以后,所获得的学校教育会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衍生于学校对学生不同的期望。学校对学生的期望——普通大众孩子居多的学校,常常只要求学生在学校内循规蹈矩、勤奋学习,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遵纪守法的公民。以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孩子居多的学校,除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高期望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精英。学生对学校经验的期望——往往源自于学生在学校中所接受到的成年人(包括教师和家长)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有了对学校的归属感,学生自然会投入学校生活,对学校经验有高期望,否则会有疏异感。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教学效能感)——失败的课堂教学经验令教师对学生缺乏信心。学校对家长的期望——学校对家长的期望往往建基于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有高期望的学校,会将家长视为学校教师的同行者,让他们参与学校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试图达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结合的目标。文化的差异性(从思维模式看)文化是同质的吗?为什么有人是简约的还原论者,有人是整体论者?为什么有人强调内在一致性,有人允许矛盾的统一?为什么有人关注客体,有人关注情境?文化的多样性导致学校文化的多样性类似全面质量管理那样的观点在学校系统可能产生反文化的后果,因为它不仅将学校生活理解为生产,而且将组织文化划一化。美国学生说:大鱼在前面,好像鲑鱼游向右边;日本学生说:这是一个池塘或者湖。文化多样性,也会表现在学校文化中。形成学校发展的统一愿景如果一个人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说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精确。学校领导与学校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做对的事情,后者把事情做对;前者确定方向,后者实施计划。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规划是统一的,而这个规划源于全体成员的共同讨论和确认。一旦认可,我们朝这个愿景不断努力。校长的领导风格校长基于个人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社会经历,会在学校中展现出不同的领导风格。有的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成为教学型的领导;有的关注学校组织内成员的能力和责任承担,成为转换型领导;有的关注学校的决策过程,成为参与型的领导;更有的只关注学校当下面临的困境、注重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成为应付型或管理型的领导。校长个人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必须在组织内与学校固有的主导文化相融合,才能凝聚学校改革的临界力量。教学型与转换型领导的不同模式明确表达和交流清晰的学校目标调整课程视导和评估教学督促学生进步高期望给予学生激励给予教师激励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高显示度清晰的愿景共同的学校目标个体性支持高期望奖励智力刺激建构模式文化建设竞争与合作很久以前,丹麦渔民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还没到岸就死了,只有一条渔船总能带着活鱼上岸。原来他们在打回的沙丁鱼舱放两条鲇鱼,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在渔舱里鲶鱼不断追逐沙丁鱼,于是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我们可以引入若干“鲶鱼”式人才,通过他们的挑战性工作,刺激学校成员的竞争意识,激活整个团体。但是,如果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话,也会挫伤原有成员的积极性。重要的是:竞争的形式应该从个人间转向团队间的竞争。不同教师专业团队的竞争与合作有利于激发彼此的活力,以及创造一种新的教师专业文化。个人的文化表现文化的思维方式维度——不同文明思维习惯的差异文化的认知维度——饱学之士就一定有文化吗?进一步,那些文化名人就有文化吗?卢梭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但是他将5个私生子放到孤儿院,自己作《爱弥尔》;萨特一生也是如此。文化的道德维度文化的行为维度——牛津大学的高桌晚餐关注自己学校的文化传统与特色当前面出现一片草地时,只要一头羊冲过去,其他的羊会不顾是否有危险也一窝蜂地跟上去。(羊群效应)处在同一细分工作领域的人群,在决策中往往具有类似或相近的思想与行为,即为“羊群效应”。羊群效应使学校文化丧失特色与差异,而且容易为外界影响所动。学校的文化建设,首先应检讨已有的文化资源和审视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如何进行学校文化的创新今人不知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文化的历史意识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要理解过去的现在性。艾略特所设想的“传统”不是进化论者线性的、由低往高发展的传统,而认为传统与当下是交织在一起的。这种意识使每一个成员成为传统性的,同时也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成员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中的地位,自己和当代的关系。任何对传统的选择、吸纳或反思都是基于当今的视角和需要,仅仅返回传统是一种退缩反应。相互关照成就与群体发展同等重要教师热诚投入肯创新人际关系密切(新兴强校)以育人为本学生为中心考试成绩要求不高人际关系和谐民主管理(转型特色学校)考试成绩要求高师生竞争压力大注重传统规范常规严谨有序人际关系疏离权威领导(传统名校)学业及成长低低期望低要求人际关系及士气差效能低危机大挣扎求生存枯燥乏味(薄弱学校)压力/要求(学校的社会控制)学校群体的社会凝聚高低高低破窗定理与有序文化氛围的创设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一个和谐有序的学校文化,对于学生发展同样具有暗示性,会熏陶学生的心灵。学校的规范、常规和纪律是有序文化环境的必要条件。对于经学校全体成员讨论(程序的民主性)、并经大多数人同意的规范,如果确定下来,就应该严格执行。许多在学生中出现的小恶行为,应该及时指出并有效改正,所谓防微杜渐。要创设激励道德和公德行为的学校气氛,需通过奖惩制度进行强化。学校文化的整体观一、生态物质环境,包括建筑条件和整洁程度二、背景教师的已有的教育水平和精神面貌学校人员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学业的乐观态度”三、社会系统教学计划,包括高低标准、投入时间和高级课程的有效性骨干教师的和善与沟通;员工在决策中的参与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的活动水平积极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决策中的参与积极的教师与教师关系、教师间的合作性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参与积极的家长-社区-学校关系;父母的参与,尤其是动议性参与四、学校文化教师承诺改善学生学业成就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伙伴团体重视学业强调合作;在团体间而非个人间竞争对学业的重视贯穿学校始终学校中所有人都期望学业成功认可学生的学业成就良好的纪律;对正确行为的明确强化学生文化的形成哈佛大学校训:与柏拉图为伍;与亚里士多德为伍;最重要的,是与真理为伍。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届届学生的流转,会留下些什么呢?学生的社团、自我组织的活动和仪式都是文化的印记,在他们心灵中有些或激越、或温馨的记忆。三种学生文化样式:学术文化、娱乐文化与反叛文化。课堂学习环境是组织气氛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认识可集中在三个方面:任务介绍或教育和知识—学习任务的完成;课堂中人员间感情上和社交上的关系(如满意、冷淡、偏爱等);课堂活动的组织(如民主、秩序、混乱等)1.内聚:所有学生彼此都了解9.-偏爱:某些学生受到偏爱2.满意:学生喜欢班级工作10.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明确学习的目标3.-摩擦:某些学生引起不足道的争吵11.物质环境:教室明亮、舒适4.冷淡:学生不喜欢班级工作12.规矩:班集体有活动规则5.-派性:有些同学拒绝与班上其他同学交往13.困难:学生认为课程难学6.民主:学生对班集体的影响基本相同14.速度:教学材料过得很快7.竞争性:班内竞争激烈15.-混乱:上课效率不高,课堂没有组织8.-多样性:集体内个人兴趣迥异学习环境一览表教师专业文化的建立面向提高教学效能的行动的研习;拓展教师团队的视野和识见,工作上的互动、协作和反思,以增强教学能量;学校团队文化的改善,目标是否趋向一致,校内各成员是否“赋权承责”,能否发挥分工合作、各展所长的优势。总之,提高教师能力及建构良好的学校团队文化,使学校迈向一个善于学习与反思的机构,才是学校改进的主要目标。国际最新研究的启示重建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呢?人们根据想象的经验认为从“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或从“讲授教学转向对话教学”是提高教学效能的主要出路,但是这种观点从来就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经过18个月的观察,通过对364节课的详细分析,以及对任课教师教学决策的访谈,美国水平线研究组(HorizonRearchTeam)主席韦斯及高级研究助理帕斯利最近(2004)发现,只有15%的课是高质量的,27%是中等的,58%则是低质的。研究发现,课的教学质量并不依赖于教师是用革新的方法还是用传统的方法教学,这两种方法都能带来有效教学,同时也都有可能产生低效的教学。优质教学的特点:学生对内容的学习投入(engagement)。有效教学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课上的学科内容重要和值得做,但仅有重要内容是不够的。优质教学还要引起学生与内容之间有意识地互动,运用不同策略吸引学生并将互动建立在其“先前知识”基础上,经常采用真实世界的实例使概念或现象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针对学习的文化传导:优质教学既是相互尊重的,又是严格的。学生觉得可以自由地分享彼此的观念和问题,也感到内容学习的挑战。当然,尊重和严格的文化的发展不能仅仅产生于一两次课中,而必须将这种氛围推及整个学年的学程中。(学习环境)提问:市场是否总是有效的?(或为何需要政府调控?)出示不同厂家恶性竞争、低价倾销照片出示假奶粉照
本文标题: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5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