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 对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
对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对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对标管理工作总结1陕西榆横铁路有些责任公司2012年对标管理工作总结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是当代最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实施对标管理是加快公司发展步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竞争实力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标管理,能够切实起到认清当前行业发展态势、了解国内优秀同行业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知自身,强化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逐步摆脱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的狭隘思想;能够增强广大员工自我加压、勇攀一流、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通过比较,不断探究与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差距,分析其原因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通过逐步完善并强化管控手段,营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从而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2012年5月,陕铁集团下发了《陕西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对标管理活动的意见》(陕铁投司201270号)文件,要求集团各控股公司开展对标管理活动。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号召,迅速成立对标管理活动领导小组,并于5月8日出台《陕西榆横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开展对标管理活动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就对标管理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对标重点、实施办法、工作安排等重要内容做出了明确的阐释。6月,公司特别召开对标管理专题会议,详细分解公司对标内容,安排部署公司下半年对标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7月份,公司收集对标管理相关材料,组织员工学习对标管理相关知识;并下发通知,要求公司各部门尽快出台部门对标管理实施方案。8月,公司各部门应公司要求,出台部门对标管理实施方案。各部门方案明确了部门对标管理负责人、具体工作对标责任人以及部门对标管理实施方法。公司对标管理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9月,公司组织各部门就工作现状进行讨论,提出各部门在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部门将重点存在的问题列入整改问题库,针对问题拿出具体整改措施。10月,各部门拟定整改措施,积极实施。11月底,各部门总结整改工作,上报对标管理活动领导小组。12月,公司对各部门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评分,对2012年对标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总结;在公司内推广成功经验,并要求整改不达标的问题,重新拟定整改措施,加强整改力度。对标管理活动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公司员工的积极响应,2012年对标管理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成果。在对标管理工作的准备阶段,公司对标管理领导小组经会议研究重要决定:公司2012对标管理工作应以内部对标为主。该决定正确把握了公司对标管理工作起步阶段的现实情况,为公司现阶段对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积极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多次组织员工学习培训,使员工对对标管理的方法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在对标管理工作的实施阶段,公司创造性的采用了表格形式建立整改问题库,将对标变为简单易懂的对表。公司对标问题库涵盖了人力资源短缺、员工缺乏培训、融资困难、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重点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员工广泛关心、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在对标管理领导小组的关心下,在公司的帮助下,公司各部通过积极整改,解决相关问题。截至2012年底,相关问题已得到显著改善,具体如下:公司通过对外公开招聘,充实了公司队伍;制定员工培训制度,并在在每周三下午组织员工学习专业知识、公司制度、党的理论和发展等内容,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积极接触多家银行,解决了公司融资问题;加强了施工监管,加大了对监理施工单位的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及风险源辨识制度,加大了现场检查力度,确保了建设项目的安全和质量。至此,我公司2012年度对标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但2012年对标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对标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经验等因素,本年度工作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与对标管理有关的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健全,对标管理工作不够规范;2、缺乏专业培训,对标管理的具体形式方法需要公司自身摸索实践;3、外部对标信息不足,难以建立横向标杆。针对以上问题,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健全对标管理制度,使对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2、聘请相关专家,对员工进行对标管理的专业培训;3、在集团公司帮助下,寻找行业优秀范例,尽快建立外部对标标杆。结合以上问题整改措施,公司2013年对标管理工作将以外部对标为主。公司计划在2013年上半年,加强对标管理的专业培训,改善现阶段对标管理工作的形式方法;咨询专业人士,根据其相关意见,完事健全公司对标管理制度;积极接触行业先进企业,组织员工前往交流学习,以此为基础全面系统的建立外部对标标杆;下半年,公司将依据外部标杆指标,分析公司现状,拟定措施,督导公司各部门积极整改,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达到与行业先进标准。对标管理工作总结2对标管理工作总结1河北前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集矿业开采、钢铁冶炼、钢材加工、国际贸易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公司从组建初期,就明确了打造“百年前进”的事业理念,从企业的各统的工作。且需要长期持续,涉及工序多、岗位多、参与人员多。为此,我公司了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生产副总经理为执行组长,各分厂厂长、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参与的对标小组,完善了对标的体制和保障措施,在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组织实施,并与生产经营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公司领导全面指挥和协调公司的对标活动,将对标活动常规化、制度化。一、汲取兄弟单位经验,创新企业管理体系1、建构学习型组织为了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强化公司的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前钢在企业内部建构形式多样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培育学习文化知识岗位技能,不断引导全体员工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公司的不断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各单位根据本部门业务或工作及未来发展需要,并结合员工知识结构特点开展学习活动,或开展读书活动,或组织讨论会,公司提供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为巩固各单位学习成果,各相关职能处室根电气焊、钳工和管理五个专业系统进行强化培训。在专业培训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技能培训为主,穿插定量的管理课程培训。为达到最优的培训质量,培训过程中生产副总助理及企划部专人全程进入课堂一同接受培训,观察培训效果,及时对培训安排进行调整。经过培训,绝大部分员工掌握了相关专业系统的常用技能、技巧,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达到或超过三级工水平。操检合一为提高员工综合技能水平,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公司号召并组织公司员工进行“操检合一”技能培训工作,各分厂纷纷响应号召,积极组织培训工作。通过公司及分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参加培训人员的努力,自20xx年4月起至今,已有1770余名员工参加并通过了公司组织的相应技能考试。“操检合一”技能培训不但提高了员工的综合技能水平,而且使员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更多员工积极学习,在公司内部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引进并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升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对标工作开展后,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将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引入生产和能源管理系统,即提高生产作业率,同时大大提高公司经济效益,装备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依托科研院所,提升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20xx年前钢集团经廊坊市科技局批准成立了首批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同时配备了高标准的实验室。同年前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成为该研究所钢铁中试基地,前钢有中试基地最终研究成果的优先使用权。前钢集团以应用中科院研究成果为契机,积极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特别在能源环保等领域利用自身优势,挖掘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组织科研攻关,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1)为实现负能炼钢,引进吸收国内先进技术,研制炼钢转炉烟气治理及煤气综合利用技术,获得省科技厅100万元奖励。2)为降低炼铁工序能耗,引进并消化吸收高炉炉顶煤气余压透平TRT发电技术,降低煤气总管网压力,实现吨铁发电28Kwh/t的目标。3)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以中科院技术作为支撑,研究MgO-CaO湿法烧结脱硫技术,实现年减排SO21072吨目标。4)为推广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引进转炉渣及高炉渣双掺超细粉技术,20xx年建设年产100万吨双掺超细粉项目,20xx年投产运行。5)引进中水反渗透除盐技术,建立了360t/h净化水生产系统,为利用社会污水,减少地下开采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6)大力推广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和谐波减震技术,提高了电力使用的功率因数,减少了低载高消耗电流的浪费。7)不断改造供水系统,建立循环水分类处理装置,基本做到了根据不同用水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将补给的新水经过数次循环、分级使用,使吨钢耗新水指标降到国内先进水平。2、深挖内潜,优化炉料结构,提高精料水平首先,从原燃料入厂质量入手,提高入厂质量标准,建立严格考核制度,凡是不合格原料拒绝入厂。其次,控制中间过程产品,主要是通过优化工艺过程,制定严格工艺制度和工艺流程,为烧结、球团、铁水、钢坯和石灰等中间产品保驾护航。为了保证烧结质量,采用提高料层厚度和控制点火温度及小球烧结工艺,实现亚铁稳定率达到90%以上,转鼓指数达到78%以上,固体燃料低于45千克;为确保铁水质量,炼铁高炉操作采取高压炉顶、高风温、低硅冶炼和富氧喷煤等技术,从而实现焦比低于360千克,综合燃料比低于510千克,热风温度1180℃,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标准;为了确保钢坯质量和清洁生产技术指标实现,我们借鉴国内先进经验,自主研发60吨顶底复吹转炉工艺和溅渣护炉技术,即提高环境质量又提高了产品质量。3、与时俱进,淘汰能效低的用能设备1)蓄热式加热炉全烧高炉煤气、加热炉全部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并对加热炉燃烧系统进行了改进,燃烧状态大幅度改善,热装热送率达到80%,吨钢工序能耗达到了同行业的较先进水平,有效节约了资源。2)投资700万元增加电网滤波器,其中轧一、轧二、轧三生产线各安装三组10KV……(未完,全文共3753字,当前仅显示219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对标管理工作总结2本年来,不利因素增多造成生产环境严重恶化,成本压力越来越大。面对难题,我们开创了一条向管理要效益的新路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即通过在全场开展主要设备效率指标与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同类矿山对比、一般指标与厂内同类工序同类班组对比的竞赛活动,旨在挖掘生产潜力,促进各项指标不断刷新,缓解成本压力,从而达到效益的最大化。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良好成绩,现将本年以来的对标管理工作作一简要回顾。年初,由厂成立对标管理工作小组,经过深入调查,出台对标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指导各车间进行对标管理指标的征集、筛选、确定并建立车间对标管理体系,再由车间来指导班组进行对标管理。对标管理工作小组先后开展了车间对标指标征集工作、基础资料的整理分析、建立全场对标指标控制体系、分解指标到车间、指导车间建立对标指标示板、设计《车间对标管理指标》台帐、并在初步验收工作中汲取车间好的做法(如针对各指标建立月度动态示意图)及时在相关车间推行、组织实施对标管理工作验收、进行对标管理指标执行情况检查等。对标管理工作小组的工作宗旨在于:通过对标管理,分析差距,制定目标,挖掘潜力,保持生产的低成本运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将工作落到实处,明确责、权、利,将目光聚焦在车间的指标完成情况,促进生产及成本管理向良性方向发展。从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各车间在对标管理工作中付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总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一、车间态度鉴于成本的压力,厂里下达给各车间的成本指标普遍偏低,而设备趋于老化、材料价格上涨、作业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给车间成本管理带来很大难题,车间一时难以接受。此时,对标管理活动的开展给车间管理指明了一条新路,大部分车间积极响应,纷纷咨询,并主动提供信息资料,提出合理建议。较为突出的是机修车间,该车间新成立不久,历史指标无从收集,他们通过与生产车间沟通、与职能科室联系、与内部职工协商等途径,自己摸索出适合机修车间自身特点的各项指标,制定控制物耗、提高维修效率
本文标题:对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58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