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 箫教学设计【参考4篇】
箫教学设计【参考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箫教学设计【参考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二年级《箫》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汉族民歌《箫》感受歌曲流畅、起伏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表的抒情、愉悦的情感,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能用连贯、有支持的气息和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唱好歌曲中出现的一字多音处2.渗透传统民族音乐。教学准备课件、器乐图片养成教育训练点引导学生上课养成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lu.---lu.-lu-3.复习敲打乐曲《小星星》二、问答式导入、师生问答互动1.说说自己认识的民族乐器学生自由回答师: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很多,除了刚才同学们讲到的,像古筝、琵琶、唢呐、箫等等,好多好多的。今天呀我带来了一件乐器,2、辨别“箫”和“笛子”师出示民族吹管乐器箫与笛子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区分师:笛是横着吹、箫是竖着吹。三、渗透民族传统音乐1.课件播放——箫演奏师:箫的音色是什么样的?笛子的音色是怎样的?(低沉的)、(明亮、快捷)2.介绍“箫”师:同学们!笛、箫是同族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古哨,新石器时代开始竹制,在汉代时期箫称之为“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唐代以前笛、箫不分,至唐代后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希望同学们都喜欢我们的民族乐器。3.音乐故事《冼星海与箫》伟大的人们音乐家冼星海、从小跟着外祖父居住在江边的大堤下面,到了晚上的时候、随着微风会传来一阵阵美妙的声音。每到这时小星海就问外祖父;这是什么声音?那是什么歌?这时外祖父发现幼小的小星海很喜欢音乐,于是就用竹子给小星海做了一支短箫,跟着外祖父学吹箫,小星海得到了这支短箫爱不释手,很快就学吹会了好多小曲和民谣。后来冼星海带着外祖父为他做的那支短箫远渡重洋去了外国学习音乐,学成后又带着那支短箫回到祖国,直至后来成为了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4.说说自己的感受师:同学们通过冼星海的学吹箫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回答师:冼星海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立志坚定学音乐当音乐家,经过不断的努力实现了理想。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有自己的远大理想,而现在就要为自己理想而努力了。四、教唱歌曲《箫》1.聆听歌曲2.按节奏读歌词、学唱歌曲(1)师引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2)教师用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按节奏读歌词(3)、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3.处理重难点部分;教师范唱并引导学生练唱重点:要注意一字一音、一字两音、和一字多音的正确唱法。4.教师播放课件歌曲《箫》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练习五、复习歌曲六、小结鼓励学生上网查找一些民族音乐欣赏。也可以让班上学乐器的同学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在班里演奏。灯笼吴伯箫教案教学设计【第二篇】《灯笼》吴伯箫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重要生字词,了解作者。2.掌握文中的典故及其作用。3.体会作者赋予灯笼的双重意义及作者的家国情怀。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文艺工作者张志民同志曾说:“他的文章质朴、味厚,他把浓郁的感情揉进朴素的文字里,从不使用华丽的辞藻,从不多加一点可有可无的装饰,那简洁的语言,淡雅的叙述……”这个深受赞誉的“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先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灯笼》,来感受吴伯箫先生文章的“质朴、味厚”。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焚身(fén)恐吓(hè)神龛(kān)皎洁(jiǎo)犬吠(fèi)争讼(sòng)斡旋(wò)静穆(mù)怅惘(wǎng)铿然(kēng)官衔(xián)褪色(tuì)可悯(mǐn)2.解释下面词语。斡旋:调停,调解。幽悄:幽深寂静。静穆:安静庄严。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1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铿然:形容声音响亮有力。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3.作者链接。吴伯箫(1906—1982),山东省莱芜人。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一生鞠躬尽瘁,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大量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并翻译过海涅的诗《波罗的海》。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有哪些。交流点拨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关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灯笼使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2.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3.读第八段,说说你对“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一句的理解。2交流点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宅邸的代称。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已褪,实际上写族姊家早已衰败。4.读第十一段,说说“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雪夜入蔡”指的是唐代名将李晟之子李愬的故事,他有谋略,善骑射。宪宗元和八年(814年),淮西吴元济反叛,朝廷出兵讨伐,屡招败绩。这时,李愬自求参战。元和十一年(817年)十月,雨雪不止,李愬乘吴元济不备,突出奇兵,袭击吴元济的重地蔡州。此战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指的是蒙恬率军反击匈奴的故事。公元前215年,在黄河之滨,蒙恬率军与匈奴骑兵开战,蒙恬的军队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这里借用典故,写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5.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交流点拨作者热烈赞颂了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3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评价: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6.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灯笼”的意义有哪些。交流点拨文化意义:在纱灯上描红的雅致;对宫灯的想象,是深长的历史况味。情感意义:提着灯笼迎接祖父,体现长幼深情;上学放学母亲接灯的母子深情;跟着各种灯跑,是飞扬的青春激情;族姐家门的官衔等,记录的是岁月的沧桑感。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吴伯箫的其他散文,如《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试比较与本文的风格有什么异同点。4箫教学【第三篇】目录:一、箫的概述二、箫的构造及分类三、如何选择箫四、如何吹响箫五、箫的基本功及指法六、学箫经常遇到的问题(共15个问题)一、箫的概述箫,古称“顺吹”或“竖吹”,据传为上古先民为教化苍生,模拟凤凰翅管临风发声而做。最早是若干竹管并排粘在一起,每管一音,称“排箫”,现仍有传世。后来又出现了单管开孔顺吹的“洞箫”,也就是现在常见的样印s锏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我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从其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唐宋时由箫演变出另一种乐器,叫“尺八”,流传至今。箫音色淳厚、柔和、幽静,呜咽婉转,如泣如诉,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箫不但能独奏,而且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共同塑造音乐形象。最典型的是它和古琴的合奏,格调高雅,起到了很好的相互润饰作用。二、箫的构造及分类1、箫的构造箫,采用竹制作,顶端留有竹节封盖(也有不封盖的),前部开有前圆后方的凹形吹口,传统箫有六个按指孔,前五后一。在背面下方还有两个调音孔(出音孔)及底音孔(挂穗孔)。在六孔箫基础上,于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加开一个半音孔,在第四孔和第五孔之间加开一个半音孔,就是八孔箫了。音孔的排列顺序是由下而上。2、箫的分类A、按其所开指孔多少,分为六孔箫、七孔箫、八孔箫。B、按其使用情况称呼分为洞箫、专用于与古琴合奏的竹管细,音量小的F调的琴箫、用于福建南音演奏的竹管粗,音量大的,称南音洞箫。C、按其制作材料分为竹箫、玉箫、铜箫、红木箫、瓷箫等等。三、如何选择箫1、先看。一般来说,同一调的箫,较重者(竹料密实)音色好。在较重者中选内径较粗些,壁厚适宜,从孔端看竹筋粗而密,管内光洁,吹口,顶盖,音孔整齐无损,管身无裂缝且又粗细均匀者。然后是吹,吹一下八度音是否准。再是听音色和录敏度,声音集中、振动好,低音厚,高音易发,各音区变换通畅,是理想的条件。2、箫的日常维护A、箫为竹制乐器,很易碰伤及裂损,所以吹完后应装入盒内或袋内妥善保存,避免日晒,水冲或在近火、暧气处放置。天凉时吹箫,箫管内会凝结水汽,水气会流下堵塞第六孔影响发音,会涨裂或发霉,可和缠有棉布的细棒轻置于管内吸去水气。干燥地区或秋冬季需防止裂损,吹后应用塑料套套上。如果已经开裂可以用502胶水粘合再缠线。B、为了方便携带及与其他乐器合奏,有的箫会接上铜的调音套。为防止套管间锈蚀粘结,应经常涂上黄油等润滑油。C、为了防止虫蛀,可以用煮熱了的食用碱水浸洗箫。四、如何吹响箫口形:将双唇闭合,口内像人有倦意轻打呵欠似的,下颌稍后收,舌平伏于口底,收腮,口角摄住劲,以气在双唇中央吹出一个集中而小的缝隙(风门)。吹时,双唇自然闭合,将箫顶盖前小自然贴于下唇,吹口上沿与唇缝持平并对准双唇中央部位。箫管向前下方斜垂,与身体约成45度,以集中一细束的口风向前下方吹,便可以发出纯净、饱满的箫声。在吹箫之前可以用吹蜡烛的方法来先练习。把蜡烛放在正前下方40-50厘米处,用发“夫”音的嘴型来吹灭蜡烛。出气要慢,嘴角两边用劲,中间要尽量放松,这样吹出来的音才纯净不带杂音。如果之前从没有接触过吹奏乐器的朋友可能不容易吹响箫,但只要方法正解,并持之以恒的练习,相信很快便能把箫吹响。五、箫的基本功及指法(一)气、指、唇、舌是吹好箫的四个基本要素。气指的是正确的呼吸方法;指便是手指的灵活性;唇是指控制风门、调节口风、使用嘴劲的功夫;舌指的是舌在口腔内的活动功夫。1、呼吸方法的训练呼吸方法分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吹箫基本上运用的是腹式呼吸方法和胸腹式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方法主要依靠腹部运动。吸气时腹部要求渐渐鼓起,呼起时腹部渐渐收缩,以便吸入最多的气。初学时应从体验深呼吸入手,像闻花般用鼻吸气,有腰、腹、胸、背便逐渐向四周扩张。2、唇的训练低音区口风要绶,中音区要平吹,高音区时急吹,而超高音区时用超吹。多练习高低音转换,感受一下吹高低音时风门的变化。3、指的训练在按照正确的指法按闭音孔的前提下,对按音孔指的单独活动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平时不吹箫的时候,也可以练习一下手指的伸展能力。4、舌的训练。多练习吐音。(二)附六孔箫的各种指法A、筒音5的指法[G调]将箫的所有音孔全按住所发出的最低音叫做“筒音”。箫的调(或者说什么调的箫)标在第三孔上。第三孔的音作为这个调主音1。筒音作为5,那么开第一孔就是6,以此类推,第二孔为7,第三孔为1。第三孔旁边标一个英文字母G,就是G调的箫。第三孔旁边标着F,我们说这支箫是F调的。第一孔下面标着的音是筒音。第三孔是G,筒音是D,
本文标题:箫教学设计【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58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