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安全生产管理概论PPT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编张瑞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安全生产管理概念【学习目标】1.了解危险源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2.熟悉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安全管理的目标、方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及不安全因素;3.掌握安全控制的程序与方法;4.熟悉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力目标】1.能结合工程实际分析某一工程实践的安全生产特点及不安全因素;2.能编制该工程项目安全控制的方法、目标与程序;3.能分析某一工程实践符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概念项目1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1安全与安全生产1.1.1安全安全即没有危险,不出事故,是指人的身体健康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伤并保持完整无损的状态。安全可分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种情形。1.1.2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生产过程处于避免人身伤害、物的损坏及其他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危险)的状态。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危险)通常是指超出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超出了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和企业的其他要求,超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要求。安全生产管理概念安全与否是由相对危险的接受程度来判定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即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危险降低到人们普遍接受的程度时,就认为是安全的。1.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特点1.2.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1)人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对安全产生影响的人方面的因素,即能够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的事件的人员、个人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违背设计和安全要求的错误行为。人的不安全因素可分为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大类。安全生产管理概念①个人的不安全因素个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员的心理、生理、能力中所具有的不能适应工作或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安全的因素。个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a.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在心理上具有影响安全的性格、气质和情绪,如急躁、懒散、粗心等。b.生理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体能,年龄,疾病等不适合工作或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c.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应变能力、资格等不能适应工作或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安全生产管理概念②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事件,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在施工现场,不安全行为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可分为13大类:a.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b.造成安全装置失效;c.使用不安全设备;d.手工代替工具操作;e.物体存放不当;f.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安全生产管理概念g.攀坐不安全位置;h.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i.在机器运转时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j.有分散注意力行为;k.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l.不安全装束;m.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安全生产管理概念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系统、组织的原因,思想、责任心的原因,工作的原因。诸多事故分析表明,绝大多数事故不是因技术解决不了造成的原因,多是违规、违章所致,是由于安全上降低标准、减少投入,安全组织措施不落实,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缺乏安全技术措施,没有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制度,不做安全技术交底,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必须重视和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2)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机械设备等物质或环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①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概念a.物(包括机器、设备、工具等)本身存在的缺陷;b.防护保险方面的缺陷;c.物的放置方法的缺陷;d.作业环境场所的缺陷;e.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状态;f.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g.保护器具信号、标志和个体防护用品的缺陷。②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类型包括:a.防护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b.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c.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安全生产管理概念d.施工生产场地环境不良。(3)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也称为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作为间接的原因有以下方面:①技术上的缺陷;②教育上的缺陷;③生理上的缺陷;④心理上的缺陷;⑤管理工作上的缺陷;⑥教育和社会、历史上的原因造成的缺陷。1.2.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概念(1)产品的固定性与作业环境的局限性使安全管理的难度增加(2)建筑施工作业条件恶劣导致安全管理的艰巨性(3)建筑施工的高空作业致使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4)施工作业的流动性导致安全管理的复杂性(5)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劳动强度大带来了安全管理中个体劳动保护的艰巨性(6)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单件性、施工工艺的多变性导致安全管理的复杂性(7)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导致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安全生产管理概念1.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范围与原则1.3.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范围安全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保护生产活动中人的健康与安全以及财产不受损伤,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概括地讲,宏观的安全管理包括劳动保护、施工安全技术和职业健康安全,它们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三个方面。劳动保护偏重于以法律、法规、规程、条例、制度等形式规范管理或操作行为,从而使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与身体健康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施工安全技术侧重于对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的管理,包括预防伤亡事故的工程技术和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技术规定、标准条例等,以规范物的状态,减轻对人或物的威胁。安全生产管理概念职业健康安全着重于施工生产中粉尘、振动、噪音、毒物的管理,通过防护、医疗、保健等措施,防止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受到有害因素的危害。1.3.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2)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3)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4)坚持“四全”动态管理(5)安全管理重在控制(6)在管理中发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概念1.4危险源、重大风险的识别与判断1.4.1危险源的概念(1)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上的缺陷等。该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①决定性。事故的发生以危险源的存在为前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基础,离开了危险源就不会有事故。②可能性。危险源并不必然导致事故,只有失去控制或控制不足的危险源才可能导致事故。安全生产管理概念③危害性。危险源一旦转化为事故,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对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及生存环境等造成危害。④隐蔽性。危险源是潜在的,只有当事故发生时才会明确地显现出来。人们对危险源及其危险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总结教训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危险源是安全控制的主要对象,所以,有人把安全控制也称为危害控制或安全风险控制。(2)危险源的分类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危险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按危险源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引起的事故类型、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职业病类别等分类。安全生产管理概念①按危险源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分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通常,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利环境条件三个方面。建筑工地的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素属于第二类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概念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前提,是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②按引起的事故类型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特点,将危险源及危险源造成的事故分为20类。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时,对危险源或其造成的伤害的分类多采用此分类法。具体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化学爆炸、炉膛爆炸、钢水爆炸等)安全生产管理概念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扭伤、跌伤、野兽咬伤等)。在建设工程施工生产中,最主要的事故类型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事故、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火灾和爆炸等。1.4.2危险源、重大风险的识别与判断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施工现场识别危险源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表法、现场调查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其中现场调查法是主要采用的方法。(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①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通过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调查,分析和评价危险源的一类方法。安全生产管理概念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受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常用的有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②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实际就是实施安全检查和诊断项目的明细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辨识工程项目存在的危险源。检查表的内容一般包括分类项目、检查内容及要求、检查处理意见等。安全检查表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容易掌握,可以事先组织专家编制检查项目,使安全检查做到系统化、完整化,缺点是只能做出定性评价。安全生产管理概念③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是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等,加以分析研究来识别有关危险源的方法。施工现场从事某项作业技术活动有经验的人员,往往能指出其作业技术活动中的危险源,通过对其询问交谈,可初步分析出该项作业技术活动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通过对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但要求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具有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知识。(2)危险源识别注意事项安全生产管理概念①从范围上讲,危险源的分布应包括施工现场内受到影响的全部人员、活动与场所,以及受到影响的毗邻社区等,也包括相关方(包括分包单位、供应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的人员、活动与场所可能施加的影响。从内容上讲,危险源的分布应涉及所有可能的伤害与影响,包括人为失误,物料与设备过期、老化、性能下降等造成的问题。从状态上讲,危险源的分布应考虑三种状态,即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从时态上讲,危险源的分布应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将来。②弄清危险源伤害的方式或途径。③确认危险源伤害的范围。④要特别关注重大危险源,防止遗漏。安全生产管理概念⑤对危险源保持高度警觉,持续进行动态识别。⑥充分发挥全体员工对危险源识别的作用,广泛听取每一个员工(包括供应商、分包商的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征求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专家和政府主管部门等的意见。(3)风险评价方法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是评估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根据评价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弄清楚高度风险、一般风险与可忽略风险,按不同级别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安全生产管理概念风险评价应围绕可能性和后果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如专家评估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一般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评价。①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组织有丰富知识,特别是有系统安全工程方面知识的专家与熟悉本工程项目施工生产工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评价组,通过专家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管理、人员、工艺、设备、设施、环境等方面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价,提出对本工程施工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重大危险源。②定量风险评价法该方法是将安全风险的
本文标题:1安全生产管理概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60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