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惠安县环境保护局文件
惠安县环境保护局文件惠环保[2007]11号关于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提高我县应对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水平和能力,保护公众人身和环境安全,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的通知》(泉政办[2007]29号)和《泉州市环保局关于转发2007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的通知》(泉环保控[2007]2号)文件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各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企业、生产或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具有核与辐射设备的企业应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应急预案的编制统一按市环保局制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的格式、内容编写,特别是要做好污染隐患分析和应对措施,并在4月30日前向我局环境监察大队报备书面和电子版应急预案各一份。3、各企业应加强信息沟通和报告工作,今后若发生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必须在10分钟内、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在20分钟内、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在30分钟内、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最迟2不得超过2小时内向我局24小时值班室(电话:12369,87389756)报告。附: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2、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3、各有关单位名单。惠安县环境保护局二00七年四月五日抄送:市环保局,县政府办,林副县长11附件一: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供参考)泉州市环保局编12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1指导思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为全面提高各单位应对各类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为便于各单位编制“预案”,我局拟定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供企事业单位编制参考。2范围本提纲适用于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企业、各类废渣坝和尾矿坝、生产经营处置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放射源使用单位等生产、运输、储存、处理、处置等环节中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3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4名词解释4.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13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主要类型有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线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4.2预案:指分析本单位存在环境隐患、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故,并根据预测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4.3环境污染隐患(危险目标):各类重点污染源、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废渣坝和尾矿坝等。4.4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目标):居民集中区、饮用水源地、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等。5编制要求⑴根据本大纲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预案编制内容;⑵日常要遵循“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原则,事故发生后要遵循“就近应急,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⑶要把防范、控制、处置单位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恶化及对生态环境系统影响作为重点;⑷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隐患的具体条件,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处置。6基本内容见附件7编制步骤7.1编制准备⑴成立预案编制小组;⑵制定编制计划;14⑶收集资料;⑷初始评估;⑸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⑹能力与资源评估。7.2编写预案7.3审定、实施7.4适时修订预案8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8.1格式8.1.1封面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8.1.2目录8.1.3预案内容8.1.4附录8.1.5附加说明,如术语、符号和代号8.2基本要求⑴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⑵正文采用仿宋4号字;⑶打印文本。⑷预案除保留必要的存档、使用数量外,应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环保局和地级市环保局和有关部门报备。15附件×××(单位)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基本内容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⑴单位情况:地址、占地面积、周边纵向、横向距离;隶属关系、经济性质;从业人数、班次分布人数;主要生产设备名称和能力、原材料名称和储量、产品、产量等内容;⑵自然环境:水系、常年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动植物分布等,环境质量背景数据等;⑶社会环境: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口分布、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⑷污染防治情况:主要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排放量和排放口等。2环境污染隐患及其危害性对环境的影响2.1环境污染隐患的确定可选择对以下材料辨识的事故类别、综合分析的危害程度,确定环境污染隐患名称、地点、数量、性质、强度等及分布图,尽可能详尽,并可按照危害程度依次排为1号危害源、2号危害源、3号危害源……等。⑴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⑵环境影响报告所确定的污染源及区域环境资料等;⑶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案例资料等事故报告;⑷其他。注:如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提供来源、运输单位、运输车辆情况及主要的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等内容。2.2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名称、数量、距离、现状等及分布图,可根据影响程度划分保护级别,如1号保护目标、2号保护目标、3号保护目标……等。2.3根据确定的环境污染隐患,明确其危害及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对每个确定的危险目标要作出潜在危害风险评价。即一16旦发生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范围、后果,持续时间,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的短期、中长期影响,对周边敏感目标造成的危害,包括危害的类型和空间、时间范围。在预测中需给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如误操作、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泄漏等。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依据环境污染隐患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应建立各种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如救援指挥机构、抢险抢修队伍、通讯保障、治安队等。特别是抢险抢修救援对是处置环境污染事故的骨干力量,应重点予以充实。3.2组成人员⑴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处置人员;⑵现场指挥人。3.3主要职责⑴组织制订环境污染应急处置预案;⑵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⑶确定现场指挥和工作人员;⑷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⑸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⑹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⑺环境污染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⑻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⑼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⑽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4应急救援保障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单位内部及周边可利用预防、处置环境污染事故的环保、安全、消防、建设、交通、卫生、通信、个体防护等应急通讯、联络、报警、监测、防护(含药物)、清除等设备、器材名称、数量及其分布以及应急通道、应急疏散和避难所。同时,为保证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事先必须配备装备器材,并对使用和信号作出规定。设备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对各种应急处置工具和报警事故信号,平时必须作出明确规17定,规定要至于明显位置,每一位相关人员都要能熟练掌握。4.1内部保障⑴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⑵电气布置图、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污染设施工艺流程说明和设备图等存放地点、保管人等;⑶应急通信系统,应包含运输危险品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⑷应急电源、照明;⑸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⑹可利用的应急缓冲设备,如池体、罐体等;⑺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⑻保障制度目录①责任制;②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考核制度等;③培训制度;④环境管理制度、污染设施运行制度等;⑤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检查运输车辆实际运行制度(包括行驶时间、路线,停车地点等内容);⑥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包括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检查、维护);⑦安全运输卡制度(安全运输卡包括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危害性、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及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应急联系电话等内容。每种危险化学品一张卡片;每次运输前,运输单位向驾驶员、押运员告之安全运输卡上有关内容,并将安全卡交驾驶员、押运员各一份);⑦演练制度。4.2外部救援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⑴单位互助的方式;⑵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⑶应急救援信息咨询;18⑷专家信息⑸外部单位可利用的防护和处置环境污染的设施。5环境污染事故预防措施对已确定的环境隐患,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⑴危险品储运安全防范措施:对危险源贮存地点、设施和贮存量提出要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⑵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及通道;应急疏散通道及避难所等;⑶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监测报警系统和在线分析系统等;⑷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爆炸危险区域、腐蚀区域划分及方案等;⑸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⑹应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等防范措施;⑺污染物治理设施防事故排放缓冲系统;⑻其他。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部门和个人。6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环境监测、防护、抢险救援、污染控制及清除措施制定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程序和处置方案。处理程序:应制定事故处理程序图,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部应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做到临危不俱,正确处理,按处置方案有条不紊的处理和控制事故,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麻痹大意,尽量把污染事故的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和群众的影响。处置方案:根据环境隐患模拟事故状态和现有资源评价结果,制定出各种环境污染事故状态下(如未经处理的废水大量排放、危险品泄漏、爆炸、放射源丢失等),为保护环境敏感目标而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应包括危险区的隔离、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控制及清除措施。⑴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19⑵危险区的隔离:依据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危险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⑶控制污染源扩散的措施: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根据安全运输卡提供的应急措施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后获得的信息而采取的应急措施;⑷事故始发时应急环境监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应急指挥部门提供依据;⑸控制已扩散的环境污染措施:保持做好现场实时监测;环境污染散布到周边环境后,抢险人员在做好个体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速度,采取有效措施,将污染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避免进一步环境影响范围的扩大;⑹事故可能进一步扩大后的应急措施。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救助依据对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受事故影响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性应急剂量控制规定的分析结果,确定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等内容。大气污染性企业应在最高建筑物上设立“风向标”。疏散的方向、距离、集中地点,应根据不同事故,作出具体规定。⑴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⑵
本文标题:惠安县环境保护局文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6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