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我国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太湖案例实践中的可持续发展一、流域与可持续发展水是生命之源,流域是文明的发祥地流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和地理单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模式、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景观和水循环规律。流域经济活动是人类经济活动起步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形式,流域开发和流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载体。1960年代,麦克哈格的指导下,承担了波托马克河流域的研究工作。这是在美国做出的第1个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规划研究。2002年,日本开始进行“与自然共生型的流域圈、都市再生技术研究”,着眼于水系及流域圈,旨在建立能够与流域内的自然系统共生、共存的新型城市。探讨以流域为单元的发展模式(经济社会、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密切;经济发展给水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第17届世界水日“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Transboundarywater-thewater-sharing,sharingopportunities)跨越国界和边界的水域,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我们生活在上游或下游,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第三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3.12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全球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半数人口用水高度紧张。在过去50年里,淡水的需求量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由于受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对能源需求特别是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人类现在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而且这种需求只会继续增加。例如,每生产1升生物燃料,就需要1000到4000升水。到2020年,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仅非洲就有7500万至2.5亿人将面临用水压力增高的情况。一些国家目前已经达到用水的极限,对于水资源的争夺也开始出现——无论是国家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还是不同产业部门之间——这使得水资源极有可能在未来演变成一个政治化的问题。《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全球水资源开发存在九大问题(科技日报)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6倍,其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速的两倍。报告指出:“我们能否满足持续增长的全球用水需求,将取决于人们对现有资源的有效管理。”报告就此提出了9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均不足:二、水质差导致生活贫困和卫生状况不佳:三、大部分地区的水质正在下降:四、90%的自然灾害与水有关:五、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更加紧张:六、城市用水紧张:七、水力资源开发不足:八、水资源浪费严重:九、用于水资源的财政投入滞后: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西北诸河水质为优,西南诸河水质良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二、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措施与行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环境保护部配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于2008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实施。【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召开洱海保护经验交流会】【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实施】【全国人大听取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南方都市报《中国水危机》系列报道之一:污染严重中国近海生态接近崩溃之二:沿海多个省份出现癌症村之三:化工厂制造沱江成四川污染最严重河流之四:11年治污难解太湖水污染死结之五:先开发后环保,滇池在都市膨胀中死去之六:长江源头面临断流危机之七: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已丧失生态功能(2007.11)2009年2月20日,盐城饮用水源污染案中,肇事企业在两天内偷排30吨高浓度含酚钾盐废水,造成盐城数十万群众断水。盐都区龙冈镇的标新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堆放的化工原料,该公司就是通过画面上的暗沟将污水排进河中央视8集纪录片《水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10月15日至21日“关注水环境、关注水污染”新闻周,推出大型纪录作品《水问》,八问中国之水,探询人水和谐的发展之道。第一集:《一问,危机何时到来?》第二集:《二问,饮水能否安全?》第三集:《三问,生灵是否安宁?》第四集:《四问,江河如何安澜?》第五集:《五问,水究竟属于谁?》第六集:《六问,大国水网有多远?》第七集:《七问,节水难在何处?》第八集:《八问,水的答案在哪里?》从危机、饮水、生态、利用、分配、治理、节水、文明等八个方面回答有关水的问题,唤醒民众资源危机意识,为政府决策、社会发展提供参考资料三、案例: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设立16个重大专项,民口9项,其中第七个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点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污染重大瓶颈问题,也将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主要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流域,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流域水污染控制、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和水环境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示范;选择重点地区,突破饮用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深度处理及输送技术,开发安全饮用水保障集成技术;研究多尺度水质在线监测、遥感遥测和水质水量优化调配技术,开展流域水质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示范。主要河流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湖泊水库富营养问题严重;河口水环境质量退化;饮用水安全受到危胁;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水环境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水污染现状和主要问题:水污染的危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饮用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人体健康受到威胁;景观娱乐受到影响;河口与近岸海域受到严重污染;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渔业、旅游、养殖、农业等);水污染突发事件频发;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太湖富营养化治理与综合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案例1.1太湖流域概况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跨三省一市,是流域内4300万人赖以生存的水资源。2.太湖水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太湖健康状况报告2008据2004年至2006年的监测结果,太湖水质总体处于劣Ⅴ类,仅有湖心水体尚存部分Ⅴ类水,但2006年已全湖进入劣Ⅴ类状态。2006年全湖平均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况,其中东部沿岸区为轻度富营养化状况,其余湖区均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况。2007年太湖发生多次大面积蓝藻水华,面积达全部太湖的三分之一,最严重时达到1300平方公里,影响无锡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供水。太湖入湖河流水质普遍下降或恶化,63.1%的控制断面处于V类或劣V类,氨氮与总氮是主要影响指标。太湖水环境现状总体结论太湖全湖已达中度富营养化状态,蓝藻水华大面积、大规模暴发湖泊水生态及流域河网湖荡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生态系统已处于不健康水平..湖泊饮用水源水质下降,存在严重的供水安全隐患并已出现供水事故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高度集聚压力、流域污染负荷不断增加...上游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恶化直接导致太湖入湖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太湖水质严重恶化,2006年已全湖进入劣Ⅴ类状态太湖主要环境问题3.太湖水污染与富营养化主要原因(1)流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与水环境承载力矛盾(2)主要污染物入湖量远超最大允许入湖量(3)江湖关系阻断改变江湖格局关系/换水周期(4)太湖地理位置与浅水湖泊特征与湖泊富营养化(5)对湖泊的过渡利用与不合理开发引发的后果让太湖“休养生息”,管理是关键,技术是支撑。针对太湖流域河湖密布的特点,建立河网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区,体现区域污染源头控制、河网截污、河口与湖湾净化以及湖泊生态修复的“防、控、治一体化”指导思想。4.太湖治理对策——优化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产业结构,开展以污水深度处理为重点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有效控制源头污染排放;——开展河网生态修复与水利调度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研究,提高河网自净能力,大幅削减武进港、直湖港和梁溪河三条河流的入湖营养负荷;——开展湖湾及其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逐步恢复湖泊自然生态系统的机构与功能;——进一步开展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研究,确保供水安全;——开展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与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实验示范研究,形成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总体方案和长效管理机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5.14获国务院批复主要问题:环太湖地区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减反增;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尽合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水平不高;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水环境监测和预警应急能力不强;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部门分割管理,缺乏相应的合作机制。总体思路: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总量控制、浓度考核,三级管理、落实责任,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主要治理任务: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保障饮用水安全;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加大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生态修复及建设;提高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调整产业结构;节水减排建设;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十大措施,综合治理——引水安全,点源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面源治理,提高水环境容量,生态修复,河网综合整治,节水减排,水环境监测预警和科技支撑。网络资源——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2.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3.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4.利用经济杠杆,健全水价制度5.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6.引入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机制7.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8.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9.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治理水环境”的流域治理方案,提出了许多有关流域治理的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太湖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达到1114.98亿元无锡举全市之力,实行交叉和飞行检查;各级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64条河流的“河长”。流域经济与环保的“流域限批”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流域和流域经济发展方向: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从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向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转变”,“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以流域为整体的特征,客观上要求流域统一管理;区域协商机制;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环保总局自07年6月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从“流域限批”开始,探索一条能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建立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建立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建立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结合行政与市场力量遏制污染恶化趋势。流域经济与环保的“流域限批”编制实施“十一五”重点流域规划;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太湖水环境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1、建立地方官员环保考核问责机制,特别是建立断面水质责任制和区域排污总量责任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地方官员考核体系。2、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合作机制。3、建立跨行政区的生态补偿机制。4、建立健全跨行政区的纠纷调解机制,包括协商机制、仲裁机制、法律诉讼机制等。5、建立健全统一的污染监测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6、建立强制性的水
本文标题:我国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6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