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 有关奥尔夫音乐教案样例汇总精选4篇
有关奥尔夫音乐教案样例汇总精选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有关奥尔夫音乐教案样例汇总精选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奥尔夫音乐教案篇【第一篇】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和即兴舞蹈,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欢快跳跃的情绪。2、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3、让幼儿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活动准备:音乐《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图片、黑板、图形谱活动过程: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声势律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两次)1、欣赏音乐。提问: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听音乐时你想到了什么?2、即兴舞蹈。(放主旋律音乐两次)师;请你边听音乐边把你想到的东西跳出来。三、听故事。有个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图片)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哈哈,丫丫和哈哈这两个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还一起睡觉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老婆婆,她告诉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来丫丫到一个国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来的路,回不来啦!丫丫跟老婆婆说:“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个国家去。”婆婆说:“这个国家很远,只能走路去,还要钻山洞。还有那个国家的是房子都很奇怪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说:“再远我也要去。”婆婆就告诉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出发了。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1、出示两段纸做的道路的图片。教师提问:丫丫出发了,丫丫走了多远,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一起帮她数数?教师拿着丫丫的图片在图形谱上走八下,教师告诉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还要继续走,又接着走了800里。2、拉拉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两座山,过一座山还要走一段路。)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走路的动作。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走路——钻山洞——走路),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从山洞出来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5、丫丫终于到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欢迎丫丫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说了句话欢迎丫丫,你们猜说的什么呢?这句话就是: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节奏为(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这个国家的人很热情,还做了动作表示欢迎,按节奏拍手。教师带小朋友根据节奏拍手并说欢迎词。6、丫丫进了这个国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发现这个国家的房子很奇怪,房子的门很矮,要钻进去,钻进去之后又发现房子里面很大,很高。(出示房屋的图片)7、请小朋友创编丫丫钻进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动作。教师示范动作(钻门——走路——钻门——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1、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2、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3、老师带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动。(加上丫丫走路的动作和钻山洞、钻门的动作)(放第主旋律音乐两次)4、课室内放有用积木搭成的山洞和门,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动感。(放完整音乐)5、渗透德育教育。最后在一个门里终于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教师提问:丫丫很艰难才找到哈哈,哈哈应该说什么?我们应该向丫丫学习什么?教育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个旋律回旋重复了8次组成。旋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两句相同的乐句组成,沉稳而又欢快,象士兵在行走,每一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线形,两句旋律线象两条宽宽的道路。第二部分也是由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急促而欢快,每个乐句感觉前两拍象人蹲着在钻山洞,后两拍象人站起来昂首挺胸走路。奥尔夫音乐教案篇【第二篇】活动构思:我们还尝试了多种歌曲演唱的形式。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唱。所以我们在中班上学期就进行了以往传统音乐教育里只有大班和学前班才进行的轮唱活动也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的因材施教。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卡农练习的含义。2.学习轮唱歌曲的方法,初步感受轮唱歌曲独特的美。3.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并能运用说、唱等形式表现。活动准备:1.各种颜色的珠子及相应的指示卡2.每人三套白天、夜晚的图片3.系着橙色和绿色相间的蝴蝶结的彩带一条(蝴蝶结的数量同幼儿数量)4.《D大调卡农》音乐片段、《保卫黄河》音乐片段5.按图卡指示穿珠子蓝色和红色的珠子各5个,按照图卡指示穿珠子,通过动作练习初步感受轮流的含义。6.排图片每名幼儿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各三张,请幼儿尝试排图(排列图片中出现白天、夜晚、白天、夜晚的排列比较多的时候),进一步感受自然现象轮流出现的情况。奥尔夫音乐教案篇【第三篇】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快乐。二、活动准备:音乐《葡萄牙舞曲》、故事图片、图形谱三、活动过程:1、幼儿进教室围半圆坐好。2、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一次)3、听故事导入。丫丫和哈哈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个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决定去哈哈的新家给她庆生,于是他便带着礼物出发了。在出发之前啊,好朋友哈哈还给丫丫画了一副路线图,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让我们一起来帮丫丫看看那个的路线图,帮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1、出示丫丫走过路地全程图片,并开始放音乐,引导幼儿图形与音乐形成配合。2、丫丫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4、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动作。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望一望——钻山洞——望一望),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5、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6、丫丫终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见了分外高兴,他们高兴的转起圈来,并说丫丫欢迎你。教师引导小朋友一起说:“丫丫欢迎你”,教小朋友打节奏。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1、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2、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六、活动延伸引导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创编丫丫和哈哈见面时的动作。奥尔夫音乐教案篇【第四篇】活动目标:1、感应×××O的节奏,感受四分音符休止符,2、皮质乐器音效探索与听辩;3、感受利用肢体表现休止符的乐趣。活动准备:大鼓、小鼓各五个,铃鼓人手一个,软垫人手一份,配套图片、CD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宝宝很乖的睡着了,小精灵想试试宝宝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他演奏起了动动鼓……二、音色听辩,暖身1、完整欣赏儿谣一遍后提问有哪些乐器?2、介绍大鼓、小鼓、铃鼓及感知三种乐器的音色,并且为每种乐器制定一个动作。3、第二遍欣赏儿谣,拍膝念语词一遍,“敲三下”时根据音色做指定动作。4、音色听辩游戏幼儿做睡着状,老师边问“小××小××睡着了没?”边用不同的鼓敲节奏。学生敲不同音色的鼓用指定动作做回应“小××小××没睡着!”三、感应×××O的'节奏1、肢体律动,感应节奏(1)来了哪些动物呢?谁会学他们的叫声和动作?(2)配合语词,作出动物的动作,并将语词替换成动物的叫声,空拍处做不发声,躲起来状。2、道具操作,感应节奏(1)配合语词念儿谣,于“敲三下”时用正确的演奏方式,按节奏敲奏软垫,空拍时捂住软垫,做不出声状。大鼓:软垫直立,手臂敲奏小鼓:软垫平放,双手轮奏铃鼓:一手拿软垫一手拍奏3、乐器演奏,感应节奏分三种角色按语词节奏演奏三种鼓,空拍处抱住乐器。四、皮质乐器音色探索1、音色模拟与创编人手一只铃鼓,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模拟演奏出三种动物的叫声,幼儿创编出后教师进行总结。2、根据上一环节中创编的音色为儿谣伴奏老鼠:点点点——吱吱吱花猫:抓抓抓——喵喵喵小狗:搥搥搥——旺旺旺
本文标题:有关奥尔夫音乐教案样例汇总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69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