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质课总结评语最新4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质课总结评语最新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质课总结评语最新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心得【第一篇】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心得东城小学---杨永峰在给学生“减负”的教育大背景下,作为数学老师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让课堂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的,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深究的问题,众所周知,小学数学计算历来被公认为最枯燥无味的知识,然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它的重要作用又常常显示了它的重要地位。它简单但又容易出错,一直以来是围绕数学老师们的难题。怎么办?我认为将复杂的计算简单化,便不失为经验之谈。在课改以前的教学中,有老师以为,计算教学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法则,掌握计算方法,反复“练习“,只要能做对就可以了。常听一些老教师这样说:“熟能生巧”,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了,计算学习只要多练、多做,弄得滚瓜烂熟,自然就找到了一些窍门,学习成绩也就能跟着提高了。但是,“熟能生巧”果真能作为计算学习的普遍规律吗?计算教学真的不必要再费工夫去理解其中的算理?教学中也只是一带而过就行了吗?其实,理解算理和抽象的算法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最基础的理论知识,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在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按照计算的法则去进行计算并不困难,因为大多数的学生在很多的模仿和机械地套用后很快就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但这仅仅是教会了学生计算而没有形成运算。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建立“运算”的意识,自主地去发现计算的法则。对于数学来说,熟能生巧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了,西方的数学家和教育家大多也都认为理解最重重。事实也说明,只有被理解的数学概念,技能和原理,再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才能保持永久的记忆,才能使“巧”转变成“熟”。在现在的新教材中,把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了一起,把学生从复杂枯燥的计算教学中解放出来,在课堂上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的计算结果,而是更充分的发掘计算教学的内在规律。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时,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一个订奶的场景:“一份牛奶一个月28元,一年要花多少元?”在教材中列举了几种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的方法:一种是估算和推理的方法:28x10=280,12比10大,那么28x12一定比280多,可能是300多;第二种是转化的方法,把一年的12个月分开算,先算半年的价钱,再算一年的价钱,把28x12转化成28x6x2;第三种也是转化的方法,其实也就是四年级学习的乘法的分配律,把28x12转化成了28x10+28x2,最后在这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引出笔算的方法。学生可以借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把不太了解的问题转化成了自身熟悉的问题,并在一步步的探讨中逐渐地理解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方便。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主体意义上的真正发展。同时又增强了更深一进的记忆。在计算教学中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度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例如在一年级教材“9+几”的教学中,先贴出一盒可以放10个桃子而只放9个的图片,再出示又买了4个(单贴4个桃子),问:共有多少个桃子?在一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结构上,他们会很快就能说出“9+4”,但不能很快说出得数,在这个时候,不能像高年级同学那样可以放手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其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想办法并让学生到黑板前动手摆一摆,放一放。他们很容易地想出把外面的1个桃子放在盒子里,正好凑成了10个。再和外面剩下的3个合在一起就是13个。在以上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了摆桃子的过程,理解了把9凑成10的道理,为学生计算较大数时奠定了基础。摆桃子作为理解算理的一种方式呈现目的是为学生计算方法的运用建立了表象,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归纳也是为以后依据这种特定的规则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的同时,还要做到计算仔细和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自我检查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中一项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通过耳濡目染教之有效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一点一滴逐步积累,经常培养才能得以形成。教师可举实例向学生说明,如果是科学家或制造飞机的工程师由于一时疏忽,又因为检查不严密,他们产生的错误将会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以此告诫学生,保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是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着要保障;同时做好细致的自我检查是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要求家长检查签字的方法,改为学生自查签字,具体做法是:当天作业或练习完成后,自已检查,次数不限,但要求最后用笔写上“已自查,错误处,更正如下。”这样坚持下来,则一次比一次要求高,原来检查不出错误的逐步能发现错误,原来细心检查的同学在以后中能避免出错。总之,我们要好好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去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一些生活经验,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多变地处理教材,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撞击出热爱的火花,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化复杂为简单,那么,计算的教学就会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思【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一、要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就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式题(没有括号),三年级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有小括号),四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步计算式题,五、六年级继续巩固。下载地址: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思.doc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思【第三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结合自己平日的计算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一、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算法掌握牢固,计算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二、要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就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式题(没有括号),三年级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有小括号),四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步计算式题,五、六年级继续巩固。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出现下列问题: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如:36-135÷9或36-135÷9=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2136-135÷9=135÷9(不理解脱式计算的含义)=15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第二,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如,++(应等于3,而误得0);236-36×5(应等于56,而误得400),1756÷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如:75÷25×4,75÷(25×4);240-15×6+10,240-(15×6+10)。三、要让学生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其次,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数字特征和运算符号进行简便运算。为了提高学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形式,使计算简便。如,240×18÷72=240÷(72÷18)=240÷4=60(根据除数是乘数18的4倍,直接除以4);560×15÷8=560÷8×15=70×15=1050(运用交换律);240÷15×60=240×(60÷15)=240×4=960(根据乘数是除数15的4倍,直接乘以4);18×35=18×5×7=630(将35分解成5和7相乘);81÷36=81÷9÷4=9÷4=(将除以36变成先除以9再除以4)。四、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2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1)、要重视讲计算方法。讲两位数乘以一位数23×2时,旁注了2个20是40,2个3是6,40加6得46,就说的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思考过程。教学时,应使学生掌握口算步骤,防止盲目多练。(2)、要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如视算,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在低年级也可以做数学游戏,找朋友、送信、夺红旗或搞数学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更要注意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很容易丢掉0,为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安排如下的练习: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43344÷869844÷494343÷4311600÷58由于学生在做题之前,先判断了商是几位数,如9844÷49一题,商应该是三位数,如果计算过程中不够商1,学生就会意识到商0占位。五、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练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按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形成运算技巧的顺序进行。第一,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题的形式读题。240-15×6+10读作:从240里减去15乘6的积,再加上10的和是多少?第二,训练学生讲运算顺序。如,+(36-765÷2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质课总结评语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0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