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医学环境卫生学: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一次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理化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机体内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强的相互关系。剂量—反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而随之增加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是环境化学物暴露与健康变量效应之间的定量评价,是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核心。阈值化合物的剂量—反应曲线:呈S型或抛物线型,通过应用未观察到的有害效应计量(NOAEL)或最低观察到有害效应计量(LOAEL)来计算和推导出参考计量(RfD)。有害效应计量(NOAEL)只是一个试验剂量值,它受每组动物数、试验组距等因素的影响。必需微量元素的剂量—反应曲线呈U型。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分5级:1、生理负荷增加;2、生理代偿性变化;3、胜利反应异常;4、患病;5、死亡。临床所见疾病患者和死亡者只是“冰山之巅”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影响人群易感的因素:1、非遗传因素:年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2、遗传因素;性别、种族、遗传缺陷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健康的一类外源性物质。暴露:人体接触某一有害环境因素的过程。环境暴露水平:指人群接触某一环境因素的浓度或剂量。暴露评价:就是要确定暴露水平和暴露人群的特征。内暴露剂量测量:指过去一段时间内已吸收入体内的污染物量。生物有效剂量测量;指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靶部位的污染物量。生物标志: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使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引起的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其中分子生物标志着重研究外来因子与机体细胞,特别是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所引起一切分子水平上的改变。生物标志的种类:1、暴露生物标志:包括内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生物标志。2、效应生物标志:指机体内可测定的生化、生理或其他方面的改变。3、易感性生物标志:能提示机体接触某种特定环境因子时反应能力的一类生物标志。健康危险度评价HRA: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作用于特定人群时引起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主要特点:①使健康保护观念的转变②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危害鉴定:是健康危险度评价的首要步骤,属定性评价阶段,旨在保护人。危险度特征的分析:是对危害鉴定、剂量-反映关系的评定和暴露评价三个阶段所得的定量、定性评价结果,对该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是所致的健康危险度进行综合评价。大气的结构:自下而上分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段紫外线和宇宙射线。基准:通过科研得出的对人群不产生有害或不良影响的最大浓度,是根据剂量反应关系和一定的安全系数确定的,是标准的科学依据,无法律效力。标准:国家或地方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贤良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是基准的实际体现,有法律效力。细菌总数: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数大肠菌群: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作为粪便污染水体的指标菌。粪大肠菌群:培养于44.5℃±0.2℃的温水浴里能生长繁殖使乳糖发酵而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细菌。水体富营养化:当湖泊水库的水接纳过多的含磷和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自净:水体受污染后,污染物在水体的理化和生物学作用下,其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解破坏或沉入水底,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最终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水华:由于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红色、绿色、蓝色等,这种情况出现在淡水时称水华;发生在海湾时称赤潮在富营养化淡水湖泊中生长的有些藻类是毒性较大的蓝藻,其中铜绿微囊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和泡沫节球囊藻产生的节球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水体中含量最多、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两类毒素。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使用被这种水污染的事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其流行特点: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影响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因素:1、有机前体物的含量;2、加氯量、溴离子浓度以及PH等因素;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肿瘤的关系: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神经毒性。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分为四组;1、微生物学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菌落总数;2、毒理学指标;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4、放射性指标土壤对某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指在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该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生物性污染的危害:1、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3、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生物地球化学性影响: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特征:1、明显的地区性分布;2、与环境中元素水平相关。碘缺乏病: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碘缺乏病流行的影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2、水碘含量;3、协同作用;4、经济状况;5、营养不良。碘缺乏病的病区划分标准:1、尿碘中位数低于100ug/L(50名男女各半);水碘低于10ug/L。2、8—10岁儿童触诊甲状腺肿大率大于5%,或7—14岁儿童B超肿大率大于10%。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甲状腺肿大。分为1、弥漫型;2、结节型;3、混合型。地方性克汀病:指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常见的一种体格发育落后、痴呆和聋哑的疾病,可概括为呆、小、聋、哑、瘫。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分型:1、神经型;2、粘液水肿型;3、混合型。地方性克汀病临床分度:根据智商分为:1、轻度:IQ40——54;2、中度:IQ25——39:3、重度:IQ<25。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1、碘盐:食盐加碘是预防的首选方法;2、碘油;3、口服碘化钾。地方性氟中毒:由于一定地区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地方性氟中毒临床表现:1氟斑牙;2氟骨症;3非骨相氟中毒:以N系统损害为首发,另有骨骼肌、肾脏损害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1、饮水型氟中毒:改换水源,饮水除氟2、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改良炉灶、减少食物氟污染、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3、饮砖茶型氟中毒:研制低氟砖茶和降低砖茶中氟含量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原则:减少氟的摄入和吸收、促进氟的排泄,拮抗氟的毒性,增强机体抵抗力及适当对症处理地方性砷中毒:由于长期从饮用水、室内煤烟、食物等环境介质中摄入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可分为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两个病区类型。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1、特异性表现:皮肤损害,皮肤色素沉着与色素缺失同时出现在躯干部位,以腹部花肚皮、背部为主;2、多系统多脏器损害:肝脏、肾脏、N系统、血液系统、雄性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损害;3、致癌、致畸作用地方性砷中毒的治疗原则:营养支持、末梢N炎(B1、B2),处理皮肤损害,砷的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酸钠)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地方病,又称地方性心肌炎。克山病的流行特征:1、多发区域;2、多发年度;3、多发季节;4、多发人群;5、多发家庭克山病的临床表现:1、急型克山病(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2、亚急型克山病;3、慢型克山病大骨节病:是一种与环境低硒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型疾病。大骨节病的病因:1、环境硒水平过低;2、真菌毒素中毒;3、饮水中有机物中毒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1、补硒措施;2、改水措施;3、改粮措施;4、人群筛查措施;5、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腐殖质:有机物经过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土壤自净作用: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理、化和生物学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的过程。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转化:1、土壤胶体、腐殖质的吸附和螯合;2、土壤氧化还原状态影响。3、土壤PH的影响(PH低,对金属物溶解度高)。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铊污染:①、毛发脱落、呈斑秃或全秃;②、周围神经损害;③、视力下降甚至失明2、铬污染:易经过土壤进入农作物而危害健康。住宅的平面配置:1、住宅的朝向,最适宜是南向;2、住宅的间距:室内在冬至日应不少于1h的满窗日照时间要求。3、住宅中房间的配置:有主室和辅室组成住宅的卫生规模:①居室容积20m3/人,二氧化碳作为评价室内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不超过0.07%,即0.7L/m3②居室净高:室内地板到天花板的高度2.4-2.8米③居室净深:开设窗户的外墙内表面至对面墙壁内表面的距离。④居室面积:每人居住容积20m3,居室净高2.8m时,每人的居住面积为7.14㎡。居室容积:每个居住者所占有居室的空间容积。是评定住宅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用作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每人每小时呼出二氧化碳22.6L计算。每人每小时的换气为22.6/(0.7—0.4)=75.3㎡/h。按室内自然换气次数为每小时2.5—3.0次计算,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可符合卫生学需求。居室进深:开设窗户的外墙内表面至对面墙壁内表面的距离。一般居室进深与宽度比不宜大于2:1,以3:2较宜。采光系数:指室内工作水平面上(或距离1米处)散射光的照度与室外相同时间空旷无遮光物的地方接受整个天空散射光(全阴天、见不到太阳、但不是雾天)的水平面上照度的百分比(%)。它能反映当地光气候、采光口大小、位置、朝向情况、及与室外遮光物等有关影响因素。主室内最低值不应低于1.0%,楼梯间不应低于0.5%。健康住宅的标准:1、尽可能不使用有毒建材装修房屋;2、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1%,粉尘浓度低于0.1mg/㎡;3、噪音级小于50dB(A);4、室内气温在17—27度,湿度全年在40%—70%;5、一天日照确保3h以上;6、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有良好的换气设备7、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8、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能力;9、住宅要便于护理老人和残疾人室内小气候包括:1、气温(舒适的气温为23.5±2度);2、气湿(相对湿度在40%——70%);3、气流;(舒适温度气流为0.15—0.25m/s)4、热辐射有效温度:是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人体产生的冷热感觉指标。痛痛病:长期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使镉在体内大量蓄积而引起慢性中毒,病后日夜全身剧烈疼痛,称痛痛病。排毒系数:是指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毒性对人群健康潜在危害程度的相对指标环境质量评价:从环境卫生学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定量的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环境质量指数:将大量监测数据经统计处理后求得其代表值,以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把它们代入专门设计的计算式,换算成定量和客观的评价环境质量的无量纲数值,也称“环
本文标题:环境医学(整理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