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评报告———川农灾后(旧址)重建项目指导老师:饶含兵组长:何阳班级:化工13-1班-2-目录第一章总论………………………………………………………………………51.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评价任务的由来………………………………………51.2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61.3编制依据……………………………………………………………………71.4评价标准……………………………………………………………………81.5评价工作等级………………………………………………………………91.6评价范围……………………………………………………………………101.7控制与保护目标……………………………………………………………101.8评价工作程序………………………………………………………………11第二章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122.1自然环境概况………………………………………………………………122.2社会环境……………………………………………………………………152.3环境质量现状………………………………………………………………172.4环境功能规划………………………………………………………………172.5环境敏感因素分析…………………………………………………………17第三章工程分析………………………………………………………………173.1工程概况………………………….………………………………………173.2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93.3污染物防治措施分析………………………………………………………203.4污染物排放量估算…………………………………………………………233.5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23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24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244.2污染气象资料………………………………………………………………254.3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264.4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27-3-第五章水环境影响评价…………………………………………………………285.1地表水概况…………………………………………………………………28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285.3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285.4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295.5结果分析……………………………………………………………………29第六章声环境影响评价……………………………………………………………296.1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296.2声环境影响预测……………………………………………………………30第七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347.1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分析……………………………………………………347.2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357.3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357.4结论…………………………………………………………………………36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78.1生态评价原则………………………………………………………………378.2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378.3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88.4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98.5小结…………………………………………………………………………39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399.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399.2水污染防治措施……………………………………………………………409.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409.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429.5生态污染防治措施…………………………………………………………429.6环境保护措施汇总…………………………………………………………42第十章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43-4-10.1总量控制…………………………………………………………………4310.2达标排放…………………………………………………………………44第十一章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4511.1环境管理…………………………………………………………………4511.2环境监测计划……………………………………………………………46第十二章公众参与…………………………………………………………………4712.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4812.2公众参与的时间、方式、人群和范围……………………………………4812.3公众参与人员统计情况……………………………………………………4812.4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4812.5访谈公众意见……………………………………………………………4912.6公众意见小结………………………………………………………………49第十三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4913.1分析目的…………………………………………………………………4913.2社会效益分析……………………………………………………………4913.3经济效益分析……………………………………………………………5013.4环境损益分析……………………………………………………………5013.5结论………………………………………………………………………50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5014.1项目概况…………………………………………………………………5014.2环境质量现状……………………………………………………………5114.3厂址的合理性分析…………………………………………………………5114.4环境影响评价………………………………………………………………5114.5环境保护措施………………………………………………………………5314.6总结论………………………………………………………………………53附件一、小组成员信息表………………………………………………………55-5-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评价任务的由来1.1.1项目提出的背景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和中央有关部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民警以及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冲锋在前,灾区干部群众奋勇自救,社会各界倾力支援,把抢救群众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切实防范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明确提出科学评估、科学规划、科学重建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依靠和发挥灾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借鉴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一定能够重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科学组织和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地震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排查及危险性评估、房屋及建筑物受损程度鉴定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制定本规划。芦山强烈地震波及四川雅安、成都、乐山、眉山、甘孜、凉山、德阳等市州的32个县(市、区),受灾人口约218.4万人。截至2013年5月23日,遇难196人,失踪2人,受伤14785人。大量老旧住房倒塌,未倒塌住房结构受损严重,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供水、排水、供气等市政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主要公路多处塌方、受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余震多、震级高,持续影响大。根据《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灾害评估报告》,地震波及区域划分为极重灾区、重灾区、一般灾区和影响区。本规划范围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包括雅安市-6-芦山县、雨城区、天全县、名山区、荥经县、宝兴县等6个县(区),以及成都市邛崃市的6个乡镇,共102个乡镇,面积10706平方公里,2012年末总人口114.79万人。而在雅安市雨城区四川农业大学同样受到严重损坏,特此加入重建项目。1.1.2评价任务的由来1、通过对本项目拟建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和环境等现状调查、监测,掌握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出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预测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排放规律,预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为项目建设和环境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2、通过对区域环境调查和区域规划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区域选址合理性和开发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分析,论证项目在环境保护角度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3、本项目涉及范围较广,开发面积大,使原有农业生态系统改变为城市生态系统,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影响并提出保护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等法律法规及《环保部公告》(公告2012第51号)“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精神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四川农业大学芦山地震灾后恢复就地(异地)重建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2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1.2.1评价目的1、针对本工程的性质和外环境特征,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做出结论;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本工程的环保措施提出对策和建议,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本工程环评工作应贯彻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3、通过对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结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的要求,最终从环保角度回答工程的可行性、厂址的合理性,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7-1.2.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借鉴汶川、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要求,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着力加快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着力加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加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强化支撑保障能力;着力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新家园。同时满足一下几个条件:1、在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前提下,通过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认识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从环保角度评价新建项目可行性;2、利用现有有效资料,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进度,在现场监测的基础上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进而分析建设项目的对环境的影响;3、评价工作应遵循政策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在工作中应从实际出发,使环境影响报告书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本文标题: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