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思考(1)
环境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思考作者:翟坤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邱思榕.QIUSi-rong研究性学习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8)文章旨在根据现实存在的问题,把研究性学习与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利用研究性学习作为环境教育的实施形式,从而探索环境教育的完整内涵和具体实施;将环境教育引入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具备形成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价值观念.2.学位论文陈智能利用研究性学习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2008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也就成了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探索把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探讨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实施环境教育。本文先对环境教育的涵义、目标、特点、发展历程等进行综述,然后阐述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价值等,同时也分析了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实施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以及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论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了以环境污染与保护为主题的多项研究课题。以永嘉县上塘中学七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97人,两个班人数及性别比例基本相当)。在研究性教学前,用调查问卷法,对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环境意识调查(前测),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如何;以环境现状、污染、保护等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对试验班实施环境教育,对照班不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教学,经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环境意识调查(后测),然后计算各问卷的原始数据(数据分析采用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前测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环境意识水平无显著差异,经过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实践后,对照班的前测与后测的环境意识水平仍无显著差异,但环保意识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而试验班的后测与前测相比,环境意识水平有显著提高。同时也表明:在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学生掌握环境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性提高,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从中说明,无论是理论层次的探讨还是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在研究性学习中有机结合环境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3.期刊论文王雨霏.WANGYu-fei以研究性学习为平台促进环境教育的实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3)环境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其发展要求,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主动参与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自信心,在环境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对环境教育的实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4.期刊论文郭小青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环境教育-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z1)文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学科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进行环境教育.5.学位论文吴兴华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2004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也就成了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是当前中国课程改革的特色之一也是亮点之一.国务院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规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程整合是当前课程发展的趋势之一,研究者通过对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在目标、特点及原则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很多共同之处.那么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这两者之间能否实现整合,又如何才能对二者进行有效整合?该研究的目的正是在于探索能否把环境教育与高中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以及如何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实施环境教育这一设想.论文主要论述了环境教育的由来、内涵、发展,同时也分析了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实施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以及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论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以江苏省江都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实证过程中收集了较为丰富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并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实证研究的研究结果,验证了实证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论证了研究者提出的研究假设.对实证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分析表明,实证活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实证活动实现了预期目标,即:(1)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理论层次的探讨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实施环境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6.期刊论文郝迷花.陈有行研究性学习--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平原大学学报2004,21(6)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环节.此文旨在根据环境教育的目标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探讨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开展环境教育的方法和步骤.7.学位论文单悦欣基于研究性地理学习的环境教育2007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地方还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通过环境教育达到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具有关键性意义,尤其在中学实施环境教育具有迫切性、重要性。在中学阶段,地理课程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现行高中地理课本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像一条红线,贯穿在整个教材的自始至终。基于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如何有效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急需研究。本课题就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环境教育进行了研究。本文包括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前言,指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中学阶段环境教育具有迫切性、重要性。在中学阶段,地理课程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提出拟通过实证研究,论证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环境教育是有效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具有环境教育的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真实性、全面性。第二部分讲述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环境教育内涵,主要包括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环境教育的内涵、中国环境教育现状三部分内容。环境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漫长的过程。中国的环境教育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较晚,但成效显著。存在的问题是:既符合国际环境教育发展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教育体系和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第三部分讲述研究性学习与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从“研究性学习”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性学习形成的理论基础、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特征及评价原则几方面来论述。明确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建议。第四部分论证了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有中学地理与环境教育相关性、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促进环境教育目的的实现。第五部分讲述通过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环境教育的实践,分课堂研究型学习与课题式研究活动两大类实践活动。课堂研究型学习中列举了问题式研究性学习与案例式研究性学习两大类教学实践案例。课题式研究活动中列举了基于网络的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地理专题式研究性学习两大类教学实践案例。并对每一教学案例就研究性学习对促进环境教育的成效进行反思。第六部分讲述了本课题的价值,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环境教育是有效途径,也利于地理教学成效的提高。8.期刊论文刘怀如环境教育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讨-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9)对环境学概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环境教育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9.期刊论文刘丽花.李君玉化学实验中有毒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以控制有毒废弃物的排放为研究方向,以化学实验中实际产生的废弃物为研究内容,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以研行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查找文献了解废弃物排放标准和处理方法,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废弃物处理的实践,从而探索一条结合化学实验开展环境教育的新路子.10.学位论文郗媛媛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2006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也就成了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色与亮点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正是探索能否把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探讨如何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实施环境教育这一设想。本文综述了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性学习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生物研究性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优越性。在理论基础上,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了以环境污染与保护为主题的多项科技研究项目。研究项目包括:1检测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的研究2校园绿化模拟设计3调查“兰州市大气污染与健康”4废电池溶解液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5酸雨危害与酸雨模拟试验的设计6兰州市扬尘问题调查研究以兰州三中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32人,两个班人数及比例基本相当。利用调查问卷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和后测,计算各问卷的原始数据。数据分析采用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前测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环境意识水平无显著差异;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后,对照班的前测与后测的环境意识水平无显著差异,原因是教材中也有大量的环境基础知识;而试验班的前测与后测的环境意识水平有显著提高。通过对研究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分析表明,实现了预期目标,即(1)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6)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理论层次的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实施环境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5e40d14-25bd-4350-a624-9e4601056c01下载时间:2010年12月8日
本文标题:环境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思考(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