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语文教研组工作汇报(精编5篇)
语文教研组工作汇报(精编5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语文教研组工作汇报(精编5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语文教研组汇报材料1蔡庄初中语文教研组汇报材料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团结互助、敬业爱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和谐团体。贯彻“做最好的自己”的教研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组内同仁齐心协力,不断进取,在专业发展的道理上实践、探索、反思、调整,在通力合作又努力争创自己特色的氛围中积极打造符合现代教师的专业形象,提升精品教师的品味,为“经典国语、精品教育”的最后实现默默地作着奉献。一、加强理论学习,落实课改精神“经典国语,精品教育”、“做最好的自己”的教研理念,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我组教师经常利用教研组活动及网络研修,认真学习课改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订阅《人民教育》《河北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等10余种杂志,围绕新教材教改,开展一系列学习培训,以提高组内教师的理论素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最优化。理论学习指导了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涌现了一大批好课,带动了组内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法探索,全面提升了教研组的教学质量。二、确立课题,形成教研特色依据县局教研课题“县域教学开放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与研究”和我校省立项课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探究”,确立了我组第三阶段子课题“语文教学课堂用语的使用与研究”。确定教研课题后,在领导的亲力亲为的引领下,我们用以“课”带“研”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首先,备课组的制度建设,在“四定”(时间、地点、内容、主备)原则下,备课组也充分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做着最扎实的工作。备课活动的质量已经使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同时领导的亲力亲为,带动了我们备课组活动的有效开展,老师们除了“四定”之外,还做到了“三统一”(统一进度、统一难点和重点、统一考试)、“二备”(备教材、备学生)和“一拒”(一律拒绝使用整套教辅资料)。真正落实“教学案一体”。由于备课组卓有成效的活动,不仅迅速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备课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其次,上好“三课”,在互听互评中反思,研究。“三课”即大轮课、示范课、开放课。课后全员参与评课,取长补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提高到主题开放,特色展示的质的升华。3、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以教科研促进专业化水平1通过教科研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也是我组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组内的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此项工作,纷纷建立了个人子课题,形成个人特色,撰写经验论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实现三年上一个台阶的目标。三,收获成果,展现风采有我组承担的省级《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生的培养与探究》课题,虽然尚未结题,但都在认真的进行之中,12月2—5日代表我县唯一一所初中参加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成果展示,所参展材料得到一致好评,正在着手申请省示范校相关事宜。我组在本学年教师撰写的论文有5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8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多次为《作文与考试》杂志设题供稿。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将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积极投身与教研工作中,努力开创我校语文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一、重视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开学之初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重温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市教研室的文件精神,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学期组内集中学习每月一次,学习《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理想的语文课程》等理论文章,同时我们还组织语文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通过学习,使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因而课堂教学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二、加强集体备课制度的落实。集体备课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凝聚这个集体最大的智慧。我们的集体备课是这样开展的:开学前,由备课组长确定好各单元的主备人,提前两周备课,编写出讲学稿草案(其余教师自己备,但不需编写草案);提前一周,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讨论讲学稿,由主备人说课(目标确立的依据,采用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突出、解决,教学环节的衔接等),其余教师根据自己备的情况修改意见,力求这份讲学稿能最大限度地在各个班级中使用。在授课前一天发指导学生预习。进行课前备课,力求少讲,精讲,对绝大部分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极少数学生的问题,利用辅导课时间个别辅导)。课后要及时写好课后记,记下这节课的教学心得(成功和不足的地方),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以完善讲学稿的设计。2要想让集体备课得到真正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最关键的是说课和提修改意见这个环节。只有认真研究了教材,新课程标准,学生才能说得出来,说得在理,才有修改意见可提。三、创造机会,让新教师从听、多看、多上课。结合常规的“三课”活动,认真开展了课堂教学改进活动和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活动。本组在本学期重点研究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不仅要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还应精心制作辅助课件,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资源,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情景,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有“生命”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价值。全组所有教师都参与了学校倡导开展的课堂教学改进活动。开学第二周各人制定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以后每周都有改进体会或教学案例记录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闭门造车,坐井观天,是不可能创新、提高的。尽管现在来我校听课的人较多,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我们还是尽最大能力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经常性地安排新教师参加市、县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多听课,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做法。同时鼓励新教师多开课,多与外来听课的教师交流,多听课、多开课有助于青年教师教学“悟性”的养成。四、努力挖掘语文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订阅语文方面的报刊、杂志,并指导学生使用好自读课本,同时利有学校匮乏的图书资源,让学生多读点课外书,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兴趣。还通过黑板报出一些“名著知多少”“诗句积累、赏析”等专刊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读书活动、硬笔书法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市十中学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团结互助、敬业爱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和谐团体。近年来,根据学校创建黄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三年发展规划,本着“笃行勤学”的校训,贯彻“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组内同仁齐心协力,不断进取,在专业发展的道理上实践、探索、反思、调整,在通力合作又努力争创自己特色的氛围中积极打造符合现代教师的专业形象,提升精品教师的品味,为“经典黄浦、精品教育”的最后实现默默地作着奉献。一、《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中期完成情况分析早在2007年9月,我们语文教研组结合学校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三年发展规划,制订出了语文教研组的三年发展规划,从教研组制度建设、教研组发展目标以及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诸方面拟出了一系列措施。现在,时间过半,三年规划的执行、落实情况究竟如何,特汇报如下:(一)教研组建设1、加强理论学习,落实课改精神“经典黄浦,精品教育”、“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我组教师经常利用教研组活动,认真学习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以提高组内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围绕新课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最优化。如任其斌副校长在2008年4月29日的区名师工作室研讨课《讲评》、吴海霞老师2007年12月25日的名师工作室展示课《一碗阳春面》、叶仁光老师2007年6月5日的校教学展示课《评点·感悟》等,为语文教学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如何落实“两纲教育”,如何使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做到适切有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考的空间。另外如2009年3月,初一备课组的三位青年教师曲霏霏、潘明华和李祎凡,同时向全区初一语文老师上了一节基于脑科学的开发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区级公开课,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法,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专家、国家级重点课题组的老师对她们的大胆尝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近两个学期,我组老师又重点学习了市教委颁发的36号文件中的相关附件,逐句逐篇理解文件精神,将书面的常规、规范内化为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深化了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理论学习指导了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涌现了一大批好课,带动了组内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法探索,全面提升了教研组的教学质量。(语文组教学公开情况见文后附表二)2、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教研特色学校要有办学特色,教研组也应该形成自己的教研特色,为了形成本组的教研特色,我们特别重视教研组的制度建设。我们制订了本组的三年发展规划,组内的每位老师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了个人发展的三年规划。此外,每学期伊始,教研组还会制订一份学期计划,在计划的框架内,努力地实践,不断地修正完善并有所发展创新。学期结束,我们都能及时回顾、反思,写出教研4组小结,归纳一学期的工作,盘点收获与不足,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新学期工作的深入提供借鉴。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在组内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组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研特色。①高中部的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和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提高。任其斌副校长自来我校之后,除了日常行政工作之外,就一头扎在了高中语文教学之中,说课、备课、上课、评课,亲力亲为、率先垂范。组内的年轻教师在他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实践都有了根本性的提升。吴海霞老师将自己在名师工作室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多次的公开教学给高中部的其他几位年轻教师以很大的教益。②建立“敬业共同体”和“三校教学评比”机制。我们和敬业高级、敬业初级、黄浦学校于2008年初成立了“校本研修敬业共同体”。这一构想极大地推动了民间校际联动。“共同体”聘请了专家、特级教师和名师来指导我校的课堂教学实践,任其斌副校长也被聘为专家组成员。“共同体”的教学联动产生了很好的效应。在“温馨课堂、活化教学”的展示活动中,我们学校的高中部王静的《香菱学诗》、贺佳妍《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和初中部的曲霏霏的《密室日记》和陈莉的《作文讲评》等公开课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共同体”的专家组成员外,我们还请来了柳泽泉等特级教师。专家的点拨也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我们又“走出去”,到敬业中学去取经,敬业高中的语文课使我们也获益匪浅。自2006年始,我们又联合光明初级、市八初级,建立了“三校”评比机制。到目前为止,“三校”已举行了说课、评课和上课的系列评比活动。此项活动,深得于漪老师、黄浦区教育局王伟民局长的赞赏和肯定。每年一度的教学评比活动,我组老师踊跃参与,吴海霞、孙争春、曲霏霏、李祎凡、沈洁等青年教师披挂上阵,勇夺大奖凯旋。③开展校本研修,培养个性教师。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校本研修直接影响到每位教师的成长。我组教师努力探索实践,力争在基础类课程之外,拓展自己的教学领域,形成自己编纂的校本教材。如高中部的吴海霞、贺佳妍两位老师,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又结合学生的实际,自高一开始,就对每一课课文进行钻研、探索,自主设计、自行编写了各类的课外练习,形成了自己对课文独到的理解和看法,受到学生的欢
本文标题:语文教研组工作汇报(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8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