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监测1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环境监测的基础理论3环境监测技术路线4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体系建设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年7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总局令第39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9月1日实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内容1.1《办法》出台的背景1.2《办法》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作用?1.3《办法》的主要内容1.4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1.5《办法》有哪些突破1.6环境监测的统一监督管理1.7企业的责任与以往规定有何不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下列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第三条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第四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第五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具体承担下列主要环境监测技术支持工作第六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依法制定统一的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七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质量状况等环境监测信息。第八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依据本办法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应当作为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费征收、环境执法、目标责任考核等环境管理的依据。第九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按照环境监测的代表性分别负责组织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环境监测网,并分别委托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负责运行。第十条环境监测网由各环境监测要素的点位(断面)组成。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按照其所属的环境保护部门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第十二条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业务相适应的能力和条件,并按照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规划规定的要求和时限,逐步达到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标准。第十三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监测质量进行审核和检查。第十四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对环境监测数据实行信息化管理,加强环境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储存,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定期将监测数据逐级报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第十五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使用统一标志。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盗窃环境监测设施。第十七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将环境监测网建设投资、运行经费等环境监测工作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第十八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环境监测机构及环境监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九条排污者拒绝、阻挠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监测活动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条损毁、盗窃环境监测设施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排污者必须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和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排污状况自我监测。第二十二条辐射环境监测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2环境监测的基础理论2.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环境监测的分类1、按监测目的分类①、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②、特定目的监测,也叫特例监测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2、按监测对象分类①、空气监测;②、水质监测;③、土壤监测;④、固体废弃物监测;⑤、生物、生态监测;⑥、物理污染监测2.2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环境监测的特点(1)、综合性:监测手段、监测对象、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的综合性;(2)、连续性:只有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3)、追踪性:质量保证体系。2.3监测技术概述1、化学、物理技术: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仪器分析方法(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2、生物技术:利用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伤害症状、污染物含量、生化反应、植物监测器、生理机能变化等;3、监测技术的发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离子色谱、HPLC等;发展大型、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小型便携式、简易快速的监测技术;2.4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优先监测的污染物包括:1、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物;2、已有可靠的监测方法并能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3、已有环境标准或其他依据的污染物;4、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棘手的污染趋势还在上升的污染物;5、样品有代表性的污染物;2.5环境标准2.5.1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1、三级: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2、六类环保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只有国家标准。2.5.2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1、标准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2、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3、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4、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2.5.3质量标准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标准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废气排放监测方法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固体废物控制标准噪声标准辐射标准其他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其他标准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WKB1—1999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GWKB2—1999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3—2000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552-83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4-85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14374-93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470.1-93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14470.2-93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品GB14470.3-93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92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2—1999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92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4—1999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95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DB—地方标准代号;HJ—环境保护行业代号;CJ—城建行业2.6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2.6.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2)、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污染等有关。2.6.2环境监测的特点(1)、综合性:监测手段、监测对象、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的综合性;(2)、连续性:只有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3)、追踪性:质量保证体系。3环境监测技术路线3.1空气监测技术路线3.2地表水监测技术路线3.3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3.4污染源监测技术路线3.5生态监测技术路线3.6固体废物监测技术路线3.7土壤监测技术路线3.8生物监测技术路线3.9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路线3.1空气监测技术路线空气监测采用以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为主导,以自动采样和被动式吸收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可移动自动监测技术为辅助的技术路线。3.1.2空气监测项目与频次监测项目重点城市一般城市(自动监测)一般城市(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空气背景站典型区域农村空气监测站SO2★★★★★NO2★★★★★TSP▲▲▲▲▲PM10★★★★★CO★▲▲★▲O3★▲▲★▲有毒有机物★▲▲★▲NMHC&CH4★▲▲▲▲CO2▲3.1.2空气监测项目与频次★:规定的监测项目;▲:根据情况和区域特性选择的监测项目。自动监测系统满足实时监控的数据采集要求;连续采样—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要满足《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对长期、短期浓度统计的数据有效性的规定。被动式吸收监测方式可根据被监测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每周、每月或数月一次的频次。3.1.3空气监测分析方法监测项目自动监测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SO2(1)紫外荧光法(ISO/CD10498)(2)DOAS法)(1)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8970-88)(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NO2(1)化学发光法(ISO7996)(2)DOAS法)Saltzman法(GB/T15435-95TSP颗粒物自动监测仪(β射线法、TOEM法)大流量采样-重量法(GB/T15435-95)PM10颗粒物自动监测仪(β射线法、TOEM法)重量法(GB/T15432-95)CO非分散红外法(GB9801-88)非分散红外法(GB9801-88)O3(1)紫外光度法(GB/T15438-95)(2)DOAS法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15437-85)3.1.3空气监测分析方法监测项目自动监测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Pb火焰光度原子吸收光度法(GB/T15264—94)NMHC&CH4(1)气相色谱FID法(GB/T15263-94)(2)PID检测法)气相色谱FID法(GB/T15263-94CO2气相色谱FID法气相色谱FID法有毒有机物GC/GC-MS/HPLC等3.2地表水监测技术路线地表水监测采用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断面为基础,连续自动监测分析技术为先导;以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主体;以移动式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的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路线。3.2.1地表水监测项目与频次1)监测项目自动监测和常规监测项目分别按表1和表2执行。自动监测项目根据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的仪器确定,自动监测站的基本配置应保证必测项目所需的监测仪器。2)监测频次自动监测既可实时在线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各项目的监测频次。常规监测的频次见表3。表1自动监测方式测定项目必测项目pH、水温、电导率、浊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选测项目化学需氧量、TOC(干法)、UV吸收值、总磷、总氮、氰化物、氟化物、酚、硝酸盐、氯离子、砷、汞、水位、流量表2地表水体常规监测项目水体必测项目选测项目特定项目水体必测项目河流: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生化需化学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共11项)湖泊水库: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总氮、总磷、叶绿素a、透明度(共15项)饮用水源地:水温、pH、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氟化物
本文标题:环境监测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