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讲座
环境管理体系基本知识讲座内容提要ISO14000概述ISO14000标准要求理解要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我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ISO14000概述1.产生的背景2.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3.实施ISO14000筇系列标准的必要性4.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可获得的益处1.产生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遇到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水体污染严重、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森林锐减等等。20世纪90年代后这些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已经危及到人类社会的健康生存和发展。1972年6月5日决定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5个重要文件,其中《21世纪议程》中正式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3年6月成立TC207专门负责制定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1996idtGB/T24000-1996ISO14001:1996idt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2.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本标准的总目的: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环境管理体系是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特点:预防与持续改进相结合广泛适用性灵活性兼容性自愿性3.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必要性我国面临非贸易壁垒的压力——现在以环境保护为名的绿色壁垒是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和阻力。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式——七在重点流域地表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城市噪声扰民;固废污染;扬尘、沙尘暴等等。我国大力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五计划明确规定要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可获得的益处消除绿色壁垒,提高组织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表明组织已达到“一控双达标”的基本要求,树立组织公众形象,提高信誉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有利于组织提高整体素质和增强环境管理意识,有利于组织的生产方式和粗放弄管理向效益弄管理转变;可以调动组织防治污染的主动性,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改善环境绩效;有利于组织约束自己的行为,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提高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有利于增进组织与周边居民、社区和相关方的相互了解,改善相互关系,特别是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的关系,使组织更容易取得财政支持,有利于组织获得各种许可和授权,促进组织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开展组织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等清洁活动,减少废物和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废物处置费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组织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主动性;有利于组织更容易招募员工,吸引高素质的人员加盟。二、ISO14001标准要求的理解要点术语: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污染预防——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或材料替代等。持续改进——强化环境管理体系过程,目的是要求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持续改进示意图PDCAPDCAPDCA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持续改进4.2环境方针4.3规划(策划)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它要求4.3.3目标与指标4.3.4环境管理方案4.5检查与纠正措施4.5.1监测和测量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3记录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6管理评审4.4实施与运行4.4.1组织结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和能力4.4.3信息交流4.4.4环境管理体系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注:环境因素: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六种状态——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社区问题和其他地方性的环境问题三、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相关环境法律法规: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139-200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199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03.15实施柴油车加载减速烟度排放标准DB11/121-2003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建设项目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开发和建设规划,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其内容涉及环境影响、防治方案等),并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进行建设的制度。“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三级五类”: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样品标准等组成,环境保护标准一般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一控双达标:(为九五计划,十五计划继续推进)到200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重点环保城市的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即“一控双达标”。
本文标题: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