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质量教学设计【汇编4篇】
质量教学设计【汇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质量教学设计【汇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质量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教学设计思路: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并依据“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在学生掌握天平的使用后进行探究验证。天平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的测量器材,使用规则比较繁琐且要求比较严格,为了降低难度,教学设计上借助学生对翘翘板的感受,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共同制造简易天平,达到对天平构造和测量原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天平使用规则的掌握。实施策略上力求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合理、顺畅的思维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索物理本质,从而有效地由物理走向社会。学情分析:“质量”一词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学生可能易混淆。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探究,但在操作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有的同学可能会习惯性地用手去拨动游码和取放砝码;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等等。这需要加强规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建立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利用天平测质量并完成对质量不随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探究,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并加深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使用天平测质量,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从分析到探究的经历,培养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教学难点: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教学资源:托盘天平、水果、橡皮泥、铜块、木块、白砂糖、烧杯、水、PPT课件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从超市买菜谈起,小调查:自己买过菜的同学请举手。请同学们掂量并估测一颗大白菜的重量。留下大白菜重量的一个悬念。板书:大白菜(学生掂量大白菜的重量,并进行估测。)1.物体与物质列举所买大白菜的附赠品——大白菜、标签、橡皮筋、小菜叶、包装袋、纸、碳水化合物、塑料等,请学生讨论,并用“**是由**组成的”进行配对。根据学生的分类,归纳出“物体”与“物质”。和学生共同总结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深入分析:“大白菜”与“小菜叶”的异同。寻找所含物质多少上的差异。提出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合:“m”表示。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得内容质量,并板书课题。活动二、认识质量的单位,通过感受,并估测物体质量大小;认识“标签”,让学生从中找出反映其质量的数据。并进一步追问其单位是什么?“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让学生讨论质量的其它单位。提问:这些单位的进率是多少呢?你能将这颗大白菜的质量用刚才的那些单位来表示吗?感受质量的单位。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体验400克的食盐和约50克的鸡蛋质量。待会儿帮老师填出其它一些物体质量的单位。巩固质量的单位学生填写一些常见物体质量的单位:一枚大头针约80____;一个鸡蛋约50___一枚硬币的质量约为6______,一头鲸约150___,,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________,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__________。一个婴儿约4___一张邮票约50____活动三.测量物体的质量提问:刚才填写单位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所用的词都是“大约”,那么,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准确质量,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测质量的工具呢?提出:初中物理实验室中测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使用任何测量工具之前,都应该深入了解其使用规则,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并仔细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和使用方法。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2、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3、把被测物体放在中,用向中加减砝码,并调节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和学生共同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介绍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总结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六个字):放、拨、调、测、读、收。教师深入讲解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拨——游码左边缘对准零刻线,且游码示数都是以左边缘为准的。调——调平衡螺母,哪儿高往哪儿调。测——先估测,再从大到小加砝码,最后通过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由砝码质量加游码示数之和组成。若将托盘天平的使用划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其使用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句口诀:水平台上调平衡,(前:平衡螺母)左物右码找平衡,(中:砝码和游码)砝码归盒游码归零。(后:整理器材)根据所学“托盘天平的使用”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测量一个苹果的质量,加以巩固。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活动四、物体质量会受其形状、位置、状态的影响吗?教师以“质量与位置的关系探究”为例,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推荐以刚测完质量的苹果为对象更加快捷。将全体学生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质量与位置和形状的关系。师生共同探究“质量与状态的关系”: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砂糖的总质量,然后将砂糖溶入水中,并先后测出其质量进行比较。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________(会或不会)随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巩固练习:A.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变短了的粉笔,质量改变吗?B.用壶烧水至沸腾后,水的质量变了吗?活动五、知识梳理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本堂课的三维目标。活动五:课后巩固1.陪妈妈去菜市场买一次菜,巩固巩固今天咱学到的知识;2.如何用一台分度值为的天平较为准确的测量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尾声:名言警句————天平不分高低贵贱,是多少就是多少,因为它衡量事物的标准是颗颗金星。砝码——既使沾染了一星点的尘埃,也会影响你公正无私的形象。板书设计:质量教学设计【第二篇】“质量”教学设计武夷山一中郑玄德设计理念:本课教学内容为“物体的质量”而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学习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为使学生建立物体质量的概念,探究一条基础教学和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活动占80%以上,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七章第一节质量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2.质量的单位和换算.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②.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③.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及托盘天.平的构造.④.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介绍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了解质量知识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从本章到第九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1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本地区配置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显示汽车图片1.汽车主要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点明:汽车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2.铁锤、铁钉、桌子、椅子这些物体分别由哪些物质组成?点明: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新课伊始,我创设了学生常见的“自行车”情境图,使学生对“物体”、“物质”的模糊理解顿时变得清晰明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二、联系生活,学习新知(一)巧妙设问,直奔重点——学习质量的概念.课件显示铁锤、铁钉、桌子、椅子图片1.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物质组成?2.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一样?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a.铁锤比铁钉含铁多;b.桌子比椅子含有木材多.讲解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设计意图针对质量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我采用对比铁锤、铁钉;桌子、椅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明白“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从而归纳出质量的概念.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质量的概念.(二)顺势而导,化难为易——掌握质量的基本属性课件显示铁块铸成铁锅的照片1.铁块铸成铁锅,什么改变?假设没有任何损失,质量变不变?(物体的形状变了质量没有变化)课件显示冰块溶化成水的照片2.冰块溶化成水,什么改变?质量变不变?(物体的状态变了质量没有变化)3.宇航员离开地球来到太空什么改变?质量变不变?2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已成功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宇航员送入太空,2008年发射的神舟七号实现了宇航员出舱,这是宇航员在太空漫步的图片.我们从市场上买了多少质量的水果,带回家水果的质量有没有变?(空闻位置变了质量没有变化)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设计意图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出发,分别围绕“形状、位置、状态”创设三个情景,如:“神舟七号”“神舟八号”载人飞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让学生了解前沿科学,关心科技发展,并产生民族自豪感;从“市场上买了水果带回家”的现象又是学生熟悉的身边事,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直观形象地使学生懂得“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三)合作探究,再奔重点——学习质量的单位1.请学生自学书本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思考:质量有哪些单位呢?符号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关系?2.学生自主探究,同伴合作.3.师生互动,交流反馈.设计意图《物理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使所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老师有的放失,适当点拨.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4.简介国际千克原器(底面直径和柱高均为39mm的铂铱合金圆柱体,它的质量是kg的标准)5.感知常见物品,加深了解过渡:对于质量单位,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多商品上都标出了质量值.鼓励学生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a.出示大米包装袋及方便面b.请同学们看书上图7—5的图片和“信息窗”(质量阶梯)内容.6.练习5t=kg50kg=glOg=mg50mg=g.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体现了生活与物理紧密联系的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到物理并不是高深莫测,难以理解的理论,对物理学科产生亲切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四)观察实物,具体感知——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1.介绍常用测量质量的工具3你们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测量质量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课件显示一些测量工具.着重指出: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本文标题:质量教学设计【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0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