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范例4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范例4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2113学科,对5261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观、4102世界观、1653、道德信仰和精神理念的构建上。以下是网友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的教案,欢迎咨询!初中历史教案1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3)认识中国史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早的国家。2.过程目标方法①结合本课的图片,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②通过卡通问答、课中题及畅想天地,要求学生在课后试着打制一些石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教学难点:归纳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项进步。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新课教学(一)人类的起源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学生讲述后,教师再问:在这些说法中,你最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又问: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看《从猿到人演化示意图》,并说明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知道人类进化的过程的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卡通问答,说明主要是根据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才知道的。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古猿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等。教师提问:根据对考古资料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做了怎样的解释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人类的起源》,同时教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如下答案供学生参考: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会不会制造工具?不会。所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因此说,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教师提问:据科学家考证地球上最早出现人类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学生答出至少在3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的活动。教师讲解: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请同学们看书,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找出元谋人、北京人的位置。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很广。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遍布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说明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远古人类遗址数量多,在我国20多个地方发现有三四百处遗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教师提问:谁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教师讲解:元谋人遗址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篇章,因此中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究竟元谋人已经开始从事哪些活动了呢?今天的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多媒体显示《元谋人遗址图》,教师讲解: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用火。科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石器、灰烬。可惜考古资料有限,我们对他们的活动还所知不多。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远古人类的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多媒体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全图)及两个提问:北京人遗址是在哪里发掘的?距今约多少万年?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3.北京人①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生活的环境。②请一个同学上台做模特,下面的同学对照投影仪上的北京人站立像及复原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有哪些不同。③展示仿制的石器、木棒,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用途。教师作一小结,强调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火也是当时重要的工具之一,它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意义十分重大。然后说明:在发掘北京人洞穴时,考古学者又意外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4.山顶洞人多媒体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山顶洞人复原胸像》。教师提问: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距今约30000年前。)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呢?多媒体显示《北京人复原胸像》、《山顶洞人复原胸像》和《山顶洞人磨制的骨针》、《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图。教师提问:人们是如何得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学生得出如下结论:骨针、装饰品的发掘。骨针是用来缝制衣服的,这说明山顶洞人已有了羞耻之心;装饰品的发掘说明人类还有了原始的爱美意识、审美意识。这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说明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美。山顶洞人还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这进一步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所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大大进步了,虽然这个进步还很缓慢。五、课堂练习1.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初中历史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二)教学难点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2.青铜文明。●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二)素材准备多媒体网络、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问题导入: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讲授新课)(板书)一、甲骨文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3.甲骨文的内容?(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教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2000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对比甲骨文和汉字。(板书)二、青铜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2.青铜器有哪些的种类?3.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和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工具进行对比,总结归纳。)教师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图片。教师介绍“青铜器时代”和“青铜文明”的概念.(板书)三、金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内容和“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金文2.迄今发现最长的金文是在什么器物上?3.金文有什么历史价值?教师展示刻有文字的青铜器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比较金文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历史价值。●板书设计初中历史教案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整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的情况,了解生产力的发展。2.运用理论解释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之所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因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引起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变法,从而进一步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得到后世的尊敬。2.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二)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讨论法。●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挂图。(二)素材准备图片,地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复习导入(板书)第9课大变革的时代(讲授新课)“大变革的时代”,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战国时期,我国的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板书)一、铁农具和牛耕阅读课本46页第一部分内容,了解战国时期铁矿山的分布,和战国时期冶铁中心。展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图片,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分布图,指出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生产工具优点缺点石器时代取材容易成型困难,不坚固青铜器时代青铜生产工具很少见,锋利,硬度大自然界蕴藏量少铁器时代自然界蕴藏量大,开采方便,质地坚硬易氧化生锈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新兴的地主阶级变法运动,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板书)二、改革的潮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相关内容,了解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的过程,讨论比较这两次变法的不同和相同点,以及变法的作用。(板书)1.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过渡:在各国的变法中,尤以秦国商鞅的变法最为显著。(板书)三、商鞅变法教师介绍商鞅生平,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总结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改革的历史作用,学生讨论回答课本49页“说一说”。(板书)商鞅变法,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组织学生讨论回答课后练习“问题探究”:吴起、商鞅通过变法使国家变得富强起来,但他们都为变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么,他们的变法是不是值得呢?为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彼此的看法。(课堂总结)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和吴起虽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板书设计第9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二、改革的潮流1.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三、商鞅变法初中历史教案4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了解匈奴对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能力方面:通过课前安排学生搜集课本人物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搜集的内容,提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优秀教案范例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3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