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五)系统原则;(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答:发展历程:(1)美国早在1960年制订了第一份大气环境全国行动计划,其后在水污染、饮用水、固体废物、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要素领域,1977年USEPA根据《政府绩效法》规定制定USEPA战略规划,美国具有了国家级综合性的环境保护规划,经过10年发展,USEPA战略规划体系有了显著的改善与发展;(2)1977年和1986年,日本环境厅(现为环境省)曾分别制定过《环境保护长期计划》和《环境保护长期构想》,1992年《环境基本法》开始了立法讨论;1993年11月通过并实施,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3次环境基本规划,1994年12月通过第一次环境基本计划,2000年12月通过第二次环境基本规划,2006年4月通过了第三次环境基本规划。(3)荷兰于1989年制定了《国家政策计划》,荷兰国家环境政策计划(NEPP),1989年NEPP1公布,其目标是在一代人(即25年)之内达到可持续发展,1990年,又公布了NEPP-90,作为对NEPP1的补充,1993年对NEPP1的初步结果进行了评估,并修改了部分目标,1997年NEPP3公布,2001年NEPP4以对30年环境政策评价为开始,NEPP4提供到2030年的长期规划。经验:美国的《国家政策法》、日本的《环境基本法》,这些法律不仅明确了环境规划的必要性和责任单位,还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流程、编制内容、法律校力等做明确规定。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前景?答:我国的环境规划体系较为复杂,不同层次的规划相互交叉,由此也导致不同规划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多年来尚未形成稳定的规划目标指标体系,历次五年规划目标和指标项相差较大,我国对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治理难度估计不足,致使有些目标偏高,因而我国环境规划叫薄弱。发展前景:前期工作情况的总结(或前次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调查;环境规划预测;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选;重点任务与重点工程;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等。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答:(1)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2)从环境规划学上,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答: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3、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答: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区域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区域可持续发展亦在以人地关系协调共生为核心,注重建立人类活动系统内部和地理环境系统内部,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网,力求把人类活动系统的熵产生降低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至最高;力求通过熵变规律,创造一个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复杂有序的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系统。4、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答:结构:社会、经济、自然3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功能:(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2)生活功能,即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3)还原功能,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4)信息传递功能,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特性:1、人工性;2、脆弱性;3、可塑性;4、高产性;5、地带性;6、综合性。5、如何理解复合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与指导作用?答:关系:环境规划是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合理安排,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以及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等基本特征,它们与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呼应,是进行环境规划首先必须掌握的知识。在编制环境规划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储存,识别和核定,功能区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问题的识别,未来趋势的预测,方案对策的制定,环境影响的技术经济模拟,多目标方案的评选等等,都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指导作用:①自然子系统对环境规指导作用划的指导作用自然环境是环境演变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制约着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方式和程度。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不同,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方向,方式和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以及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也随之不同。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动的改造自然,改变原来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形成新的环境。现代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叠加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于自然环境的演化方向,因而必须综合研究区域的复合生态系统,从而研究其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寻求编制环境规划的方法,使编制出来的规划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复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区域当地环境质量状况的实质性改观。②社会,经济子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且总是在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因此,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速度,如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的调整而环境规划未能做出相应调整,那么环境规划由于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本身将失去意义,如果未能及时进行调整,那时牵涉到得方方面面很多,工作量将很大,从而影响到规划的顺利实施。许多的环境问题都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引起的,要处理好这些环境问题,做好环境规划就必须摆好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的位置,脱离这两大系统而编制的环境规划,必定是不切实际甚至毫无使用价值的。综上所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必然是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6、论述城市地域结构、集聚效应对环境规划的作用?答:城市边缘工业的集聚和市中心商业、服务业的集聚能够共同使用公用交通运输、环境治理及其他基础设施;有利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技术、产品和信息交流;便于统一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从而产生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7、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答: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特征:(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3)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8、试论述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答:循环经济理论是基于产业生态学发展起来的,单一产业不能构成产业生态系统,完成产业的生态转型,循环经济导向的产业生态转型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深刻的变革。作用: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经济,它通过纵向、横向和区域耦合,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融为一体,使物质、能量可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向积累、持续利用。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答:(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3)污染防治技术分析;(4)其他分析(公民素质分析等)。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答: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4)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类。原则:(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适应性原则(6)选择性原则。3、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类型:(1)警告性预测(趋势预测)(2)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3)规范协调预测(对策型预测)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3)环境污染预测(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5)生态环境预测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目的: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投资效益两方面的因素,在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前常常要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性质分别制定各自的环境目标。基本内容:(1)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2)在所研究的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位单位,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3)在各功能区,根据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4)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对策。5、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与部门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别是什么?答:城市综合环境规划区主要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而部门环境功能区划一般可分为大气环境功能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包括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化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包括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鱼类保护区,一般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以及一般景观水域;噪声功能区分为5类:0类声环境功能区、1类声环境工区、2类声环境功能区、3类声环境功能区、4类声环境功能区。6、结合实际
本文标题:环境规划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