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历史复习课教案在上个世纪甚至更早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最富裕的省份其实是山西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地区!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来看看高中历史复习教案吧!欢迎咨询!高中历史复习课教案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__“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__满族贵族的统治。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34页)。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页)。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__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孙中山主张“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__清政府,却无法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专制政体,这一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因此,他说只有“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才能__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因此,他坚决反对“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在他看来,“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将使中国陷入“四分五裂”,进而被西方列强瓜分而亡国。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这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土地问题和资本主义发展问题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孙中山对此十分关注。根据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论”,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具体实施办法是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1)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2)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因此,“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在孙中山看来,欧美各国之所以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所以他把“平均地权”的实现,称之为“社会革命”,说:“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之国”(《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29页)。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在__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从此以后,任何违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复辟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政治集团,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列宁曾经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列宁选集》第2卷《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第424页)。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三民主义存在一些带有根本性的缺陷,如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些都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怎样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关于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强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废除国内民族压迫,团结、号召各民族共同奋斗,争取民主革命成功。这就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弥补了旧三民主义的严重缺陷,与中共的反帝主张一致。关于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号召__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为此,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但在君主专制政体被__后,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建立起来,国民的民主自由被军阀践踏无余。且由于当时的政党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因此所谓的民主即使实现也仅仅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而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强调:“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主。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文中强调一切个人及团体享有一切自由权利的前提是真正反帝。这就再一次强调了反帝的必要性,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关于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同时又提出“节制资本”,孙中山对“平均地权”作出了重新解释,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节制资本”,即将本国人和外国人在华举办的独占性或规模过大的企业改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也就从经济上照顾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可见,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等内容,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高中历史复习课教案2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教师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让学生明确无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都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2: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路线之间的关系?教师提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关系。归纳: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设问3;南方讲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南方谈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了正确导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基本内容包括: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历史意义: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高中历史复习课教案3教学目标识记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和特色、日升昌创办和古民居建筑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价值。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教学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3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