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八年级历史这学期内容很多,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繁重。复习时间短,差不多只有两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讨论探索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觉拥军加强国防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2.教师导入: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具体情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组织学生朗诵课本第6页《文献资料》,体会毛泽东的英明睿智。2.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3.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指导学生观看第10页“自由阅读卡·三八线”,体会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自豪感。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3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4根据第9页“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练习巩固1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应选c(“①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2根据第7页“动脑筋”:a.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b.他们谁说得对?(都对。)c.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教师指出: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3完成《历史填图册》3——4页习题。其中最后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2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筹备建国任务p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3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p4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p4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1)司令员:彭德怀(2)目的:保家卫国(3)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内容:p12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意义:p1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中共八大(1956年):会议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2、探索失误: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先进人物:石油工业——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第7课“_“的十年(1966——1976年)1、_发动的原因及表现:p32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反革命集团2、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_、_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刘少奇案是_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4、_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____的强大_运动)5、吸取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逐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要坚持实事求是;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p38意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p39意义:p393、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第四部宪法(1982年)及系列法律的颁布。p40第9课改革开放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422、城市:国企改革。1985年开始;1992年加快改革步伐。p453、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p434、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5、近现代开放的不同: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48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具体事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②改革开放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内容p49影响:p49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第11课民族团结1、民族居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p563、共同发展的典型——20世纪就是年代,西部大开发。人物:孔繁森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p60-621、“一国两制”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3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