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工作汇报(精编3篇)
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工作汇报(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工作汇报(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1皋兰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2018年11月14日)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我县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五种地质灾害类型,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31处(2015年核查登记在册),其中滑坡15处、崩塌7处,不稳定斜坡102处,泥石流5条,地面塌陷2处。全县地质灾害分布在两个防范区域:一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分布于朱家井沙沟流域、忠和大砂沟流域、什川镇黄河北岸高阶地边缘以及蔡家河皋兰县城至文山村一线;二是地质灾害一般防范区,主要分布在我县中北部,涉及黑石镇、石洞镇及水阜镇山区丘陵、地势平缓区域。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不断加剧,受自然因素诱发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险情日益增多,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尤其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频发。二、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2018年1月至11月份,皋兰县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60余起,类型均为小型,未造成人员伤亡。上述地质灾害多发生在1公路沿线和村庄周边,主要成因为修建公路开挖坡脚和农民建房开挖坡脚形成。今年全县降雨量较往年明显增多,地质灾害呈现频发多发。目前虽然汛期已经结束,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仍不敢松懈。今年以来主要工作以下:(一)强化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意识一是强化宣传培训工作,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组织各类宣10余次,发放宣传册10000册,张贴宣传海报10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6条,设置宣传展板4块、宣传警示牌38块。二是举办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会”,邀请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和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专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队伍进行了业务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以及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举办地质灾害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150余人,全面提高群测群防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发挥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实效性。三是7月13日在皋兰县忠和镇忠和村白叶沟(原金日加油站西侧北龙口平整场地)举办了2018年皋兰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不断增强预案与工作流程的周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严格2按照《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度》落实各单位的防治责任,年初与县地灾办各成员单位签订了《地质灾害目标责任书》,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一岗双责”,严格责任追究。并与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取得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业务的支撑,确保汛期地灾防治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加强汛期值班制度。严肃纪律,坚持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与水务、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和联动,积极收集地质灾害灾情,及时准确上报,确保信息通畅。三是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共计90余次,共做工作检查记录90余份,下发各类通知180余份,向全县6个镇累计下发固定地质灾害警示牌47块、临时警示牌245块,建成应急避难场所2个。四是预警预报工作,全面提高预防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能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29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规定与皋兰县气象局签订了《气象预警协议》,与县气象局联合发布气象预警总计7000余人次。四是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上报工作。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守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同时督促各镇、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确保通信联络畅通,3重要情况要及时请示报告。要求各监测点监测员要认真负责,时刻关注极端天气等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加强巡查监测,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监测员要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报告,迅速组织隐患点群众转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对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备案工作,联合县安监局、县教育局对全县的非煤矿山企业、中小学校园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系统性的摸排,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学校,及时落实防灾责任人、治理责任人,特别是针对忠和中学周边地质灾害险情制定了有效的防治预案,并按照“谁引发、谁治理”原则,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了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三、2018年冻融期汛前排查及工作开展情况1、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编制完成,并发布实施。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编制完成,已完成征求各镇、各部门意见,待县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2、通过开展冻融期巡查工作,对各镇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摸排,全县无新增隐患点;各镇已基本完成2018年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工作。3、2014年4月经县发改局立项批复实施,我县投资57万元,建设了皋兰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目前,该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已到达了监测站办公设施基本齐全,监测设备运4行正常。4、全县“监测预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工作档案齐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装备已基本配备,应急避难场所都已建立。5、对因工程建设引发的灾害和隐患,已给项目单位下发了《关于项目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治理的通知》,在学校、工矿区、医院、生活小区、人口密集区等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设立了警示牌,发放了宣传资料,同时落实了相关单位的防治责任。6、从2018年4月23日至9月30日执行汛期值班,实行局科级领导带头值班,全体机关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每周安排1名科级领导带班、七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四、存在的问题从冻融期汛期排查情况看,我县在地质灾害防治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一是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且重点险段多,监测设备少,监测手段、装备相对落后,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难度大或不能监测,特别是没有专门的地质灾害应急车辆,导致不能准确掌握险情变化情况,制约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分析。二是基层监测人员未进行系统培训,再加上人员更换频繁,在监测过程中不能科学监测,合理分析地质灾害隐患点5发展趋势,有待加强学习和培训,整体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三是由于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没有县级财政经费预算,地质灾害遗留问题多。2017年全县各镇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4起。其中崩塌4起,滑坡9起,塌陷1起。虽无人员伤亡,但是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除了位于公路、村道等交通路段区域的土方基本清理完成以外,其余土方均未清理。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在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督促落实各级各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职责,对两山绿化区域、公路、铁路沿线、学校、景区、宗教寺庙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重点监管,加强监测,严格落实监管责任。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要进一步加大对隐患点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二要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特别是各镇政府要真正承担起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真正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对地质灾害险情的预防能力;6四要开展2018年皋兰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培训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五要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管理,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警示牌摸底统计,有针对性的制作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警示牌,全面进行更新,切实起到宣传、警示、预警作用,使防灾减灾的意识深入人心。六要积极向省、市争取地质灾害治理经费,对我县重点且急需治理的隐患点进行治理。7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19年第29期荥经县应急管理局荥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荥经县水利局荥经县气象局签发人:贾剑军签发人:沈义南签发人:刘杰签发人:张志荥经县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气象局8月19日16时00分联合发布第29号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今天晚上我县中雨,局部大到暴雨。24小时内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等级普遍为Ⅲ级(风险较高)。请加强监测、巡视、值守,主动、提前预防避让,严防地质灾害隐患导致的危害,加强滑坡,泥石流以及山洪和中小河流洪水灾害的防范。防御指南:1.请上述地区加强对降雨的实时监视,及时发布临近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信号;2.当降雨来临时,有关单位应加强对区域内中小河流水情的巡查,按山洪灾害易发区防灾预案加强对山洪灾害的预防工作;3.遇较强降雨时,在山洪易发区域应及时组织临灾避险,掌握防灾工作主动权。特别是山洪极易发生区域,应实时采取避让措施,避免山洪灾害发生带来的危害。4.驾驶人员应提高警惕,注意洪水变化,采取有效的临灾处置措施,确保驾驶安全。预报:刘玉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3地质灾害气象条件警报等级预报等级全国统一划分为5级:1级为可能性很小,2级为可能性较小,3级为可能性较大,4级为可能性大,5级为可能性很大(其中3级在预报中为注意级,4级在预报中为预警级,5级在预报中为警报级)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条对地质灾害的定义是: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地质灾害的种类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根据我国地质灾害已有案例和地质灾害的物质组成、动力作用、破坏形式和破坏速率,地质灾害大致可划分10大类38亚类,考虑到关于地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目前已有《防震减灾法》及其配套法规予以调整,而且全国各地地质灾害的种类均不相同,各地可以按照立法权限和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具体界定,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仅列举了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常见多发、危害较大的灾害类型,并明确地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依照防震减灾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需要加强基础调查工作,掌握致灾地质作用的分布状况和危害程度,建立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加强动态监测,在多发区要加强群测群防,在重点防范期内,要加强巡查检查,鼓励提供发生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根据出现的前兆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警示标志,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通过预防和治理,达到避免和减少伤亡损失和财产损失的目的。为了避免或减少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项目,一方面要求建设单位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出该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是否引发地质灾害的结论,并提出预防和治理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求有关部门必须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并对规划区进行危险性评估,提出建设工程项目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以及采取预防治理的措施。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但通过建立制度、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经过人类的不懈努力,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还是可以作到的。地质灾害分类1、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
本文标题: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工作汇报(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4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