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生态环境效应视角提升产业竞争力路径选择
0引言当今社会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经济、军事乃至政治竞争的焦点,成为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制高点。然而,大量废旧电子产品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应通过生态设计模式,从源头整合产业各个环节的能耗、环保要求。同时,国民经济的各大产业应依靠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降低能耗、维护生态。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升级,“绿色信息技术”将成为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新的竞争优势。1电子信息产业环境污染现状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居世界第二位,电子产品生产规模世界第一,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年实现收入51305亿元,利润1791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11.6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8%,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GDP的增长,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1]。1.1电子产品生产过程污染中国是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业的世界工厂,承接多种电子元器件、电池等产品的生产环节。由于多数电子产品的生产原料中含有大量的剧毒物质,如:氟化物、氰化物、重金属、酸碱试剂和有毒气体。如果这些剧毒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处理不当,严重损害企业工人的身体。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多数为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小,资金链不畅,在生产过程中,难以做到清洁生产。据有关部门检测,电子产品制造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中均含有剧毒物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规模以上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31862万t,达标量为31182万t;工生态环境效应视角提升产业竞争力路径选择吴松飞1,2(1.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3)摘要:针对废旧电子产品污染环境问题,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电子产品的污染状况和影响因素,提出要营造投资环境,引进产业链高端技术,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减少污染等措施。研究结果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有指导作用。关键词:电子信息;竞争力;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91X(2010)04-0355-04Path-choiceofpromoting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intheperspectiveofeco-enviornmentaleffectWUSongfei1,2(1.SchoolofLiberalArtsandEconomics,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2.TeachingDepartmentofFundamentalCourses,AnhuiBusinessCollegeofVocationalTechnology,Wuhu241003,China)Abstract:Inviewof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causedbytheuselessandoldelectronicproducts,withtheex-ample-study-method,thepaperanalyzespollutionsituationandinfluentialfactorsofelectronicproductsandputsforwordthefollowingmeasures:creatinginvestmentsurroundings,importinghigh-technologyofindustriallinks,puttingupencouragementsystem,guidingtheenterprisestodecreasepollution.Thestudywillprovideaguidetopromotethecompetitivenessof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Keywords:electronicinformation;competitiveness;ecologicalenvironment收稿日期:2010-06-09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0sk545)作者简介:吴松飞(1979-),男,安徽长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第12卷第4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No.42010年7月JournalofLiaoningTechnic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Jul.2010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14万t,二氧化硫去除量0.62万t;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60万t,其中危险废物占44%。虽然统计数据表明这些污染物的99%得到了治理和达标排放,但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不真实数据。此外,大型企业具备污染物治理系统,排放的污染物大多能够达标,而小企业缺乏监管,治污设备陈旧,污染物随意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更有甚者会威胁到人类的居住环境。图12001-2008年电子产品制造业污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水排放量的比率Fig.1percentageofwastewateremissionofelectronicproductsmanufacturinginnationalindustrialwastewateremissionfrom2001to2008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图22001-2008年电子产品制造业污水排放达标量Fig.2standards-readingamountofwastewateremissioninelectronicproductsmanufacturingfrom2001to2008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2废旧电子产品污染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固定电话保有量10.6亿户,电脑保有量2.2亿台,电视机保有量5.6亿台。根据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寿命计算,自2003年起,每年中国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600万台洗衣机,500万台电脑进入报废之列,加上手机等易耗品报废数量的增加,2009年中国主要电子、电器产品报废量超过4000万台。目前,中国的回收处理方式大多是拆解处理,提取贵金属等原材料。一些个体手工作坊为追求短期效益,采用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原始落后方式提取贵金属,而后又随意排放废气、废液、废渣,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危害了人类健康。手机污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消费国,手机保有量7.47亿户,手机更换量达2亿部,废旧手机及电池的回收渠道主要是依靠小商小贩在街头或在二手市场中收购,中国移动开展的“绿箱子”环保计划回收率仅1%。废旧手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进入环境中,与环境中其它物质发生水解、分解、氧化等化学反应,产生重金属离子、强碱和负极碳粉尘,造成重金属污染、碱污染和粉尘污染。普通电池污染:生活中使用纽扣电池和普通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日益突出。据专家测试,一节钮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镉、铅、镍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水体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健康。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污染: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1.2亿辆,众多数据显示,电动车的使用体现了环保,节能减排,但电动自行车使用的酸性铅电池主要由铅、硫酸以及部分其他金属及塑料组成,废电池酸液里含有大量的铅,随意排放不但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空气环境、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目前,报废电池大都通过街边小贩回收,他们就地把废酸液倒进下水道,然后把电池铅栅和塑料外壳装运到边远地区,最后砸碎,进行熔炼。这样不仅危及城市道路和排水系统,更对周边城镇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2电子信息产业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为了研究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环境效应,建立一个表征电子信息产业污染物排放量与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关系函数进行实证分析。以W代表电子信息产业污染物排放量,V代表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K代表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则电子信息产业污染物排放量可用如下函数来表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356第4期吴松飞:生态环境效应视角提升产业竞争力路径选择W=f(V,K)(1)如果∂W∂V0,则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电子信息产业对环境存在负效应。如果∂W∂V0,则电子信息产业对环境存在正效应[2]。2.1建立模型以电子信息产业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固体废弃物中危险废弃物排放量的总和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整个产业的污染水平,以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和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解释变量。以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工业信息化部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如下:Wi=β0+β1Vi+β2Ki+εi(2)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模型估计结果为W=10897.51+0.254386V+4.812631K(3)t=(5.603988)(3.360840)(17.94972)R2=0.937315R2-=0.936421F=44.858682.2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由(3)式知,∂W∂V=0.2543860,∂W∂K=4.8126310,即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电子信息产业对环境产生负效应。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子信息产业当年工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造成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0.254386万t;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造成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4.812631万t。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一致。(2)统计检验和拟合优度分析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F统计量的值为44.85868,由于FFα(2,6)=5.14,则回归方程显著。t统计量分别为5.603988,3.360840,17.94972,其绝对值均大于tα2(6)=2.4469,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入”分别对被解释变量“电子信息产业污染物排放量”有显著影响。可决系数R2=0.937315,修正的可决系数--R2=0.936421,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产业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对被解释变量“污染物排放量”的绝大部分差异(93.7%)做出解释。经WhiteHeteroskedasticity检验,不存在异方差性。2.3模型评价与结论电子信息产业污染物排放量与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准确地解释了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该线性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结合模型的回归结果和回归分析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和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均对生态环境产生负效应2001-2009年的数据显示,随着工业增加值的不断上升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电子信息产业造成了更多污染物的排放。(2)电子信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负环境效应大于产业工业增加值的负环境效应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属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主要靠固定资产的不断投入,又由于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从事加工制造,既给资源造成较大的压力,影响生态平衡,又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3提升产业竞争力路径选择分析数据显示,电子信息产业当年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造成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分别为0.254386万t和4.812631万t,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药参与国际竞争,应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产业化道路。政府和企业在大力引进外资,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应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建立一套较低资源投入、较低污染、较高产出的循环经济利用控制系统,以提升产
本文标题:生态环境效应视角提升产业竞争力路径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