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精品】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
参考资料,少熬夜!【精品】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教师在教学活动前精心设计一份讲稿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一份优秀的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讲座文稿选登,仅供参考。让我们看一看。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教学内容:可能性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教学准备:课件、棋子(两种颜色)、小球(三种颜色)、大盒子、反馈练习、统计表格。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实物投影展示转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转盘得奖活动,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看来像转盘的奖、抽奖等等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师:通过刚才的转盘得奖活动,你有什么想法?生: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获得纪念奖的可能性大。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一等奖占的面积大,纪念奖占的面积小。师:是这样吗?下面通过大家的试验,验证一下是不是有这种规律存在。2、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师:我们共同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袋子里只放入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10枚,其中黑棋子表示一等奖,白棋子表示纪念奖,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次摸奖活动?师:自己想一想,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参考资料,少熬夜!3、汇报自己组的想法生:黑棋子放1个,白棋子放9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少一些。生:黑棋子放3个,白棋子放7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多一些。师:按两人一组的想法,把棋子又轻又快的放入袋中。4、小组合作实验明确要求:1、每人各摸10次,一人摸另一人记录,不能看,摸完一次后放回去,要一要再摸。2、把每次摸得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入表中,同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展示、汇报、交流(1)把记录单按照黑棋子的多少依次贴在黑板上。(2)师:黑棋子少,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就大。(3)解决反例问题师:为什么黑棋子少,摸出黑棋子的次数却多呢?说一说这是这么回事?生再次实验(黑棋子1个白棋子9个或黑棋子2个白棋子8个)师:通过我们的再次实验,看来黑棋子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板书:小大)6、师:可能性大小于什么有关呢?生:可能性大小与数量有关。、师:与在总数量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小,莫大的可能性就越小。(板书:数量多少)7、师:横着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生:随着黑棋子数量的逐渐增加,摸出黑棋子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了。8、师:放5个黑棋子和5个白棋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观察摸到的结果)生:有的摸出的黑棋子的多,也有的摸出的白棋子的多。师:如果继续摸下去会怎样呢?猜一猜。生:摸到的黑白棋子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师:正如你们的猜想,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做了此项实验(介绍贝努力实验)9、小结通过刚才我们摸棋子的实验发现,袋中放几种颜色的棋子,就可能摸出几种颜色的棋子,但可能性的大小参考资料,少熬夜!是有变化的。三、拓展联系,深化新知1、(出示一个盒子,上面标有共14个球,白球8个,黄球4个红球2个)师:如果老师只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生:因为盒子中只装有3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或者是红球。师: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2、数学书第85页1题:连一连3、通过游戏,再次体验可能性大小8个分别标有1、2、3、4、5、6、7、8的球要求:1、甲乙二人,轮流从口袋中摸球,每次摸出一球。2、摸出球的号码大于4,甲得到1分。摸出球的号码小于3,乙得到1分。3、甲乙各摸10次后,得分高的获胜。问:如果你来参加这个游戏,你将怎样选择?(1)当甲(2)当乙(3)甲或乙都可以4、师小结:这节课过得愉快吗?三年级数学说课稿2一、教学内容1、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二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算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参考资料,少熬夜!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2、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②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数学”,本节课教学中力求体现:1、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角色转变;2、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学会”变为“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紧密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学生学习经历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与发现。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条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谈活法、讨论法、练习法、发现法等多种方法交叉进行,并灵活恰当地运用电教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知觉都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只是在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处适当给予点拨启发。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采用设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而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参考资料,少熬夜!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1、故事导入,激情引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小学生对故事都很感兴趣,本环节把教材主题图编成小猴分桃的童话故事,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入,用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境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出示课题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题,本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打算有怎样的收获?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确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原有基础提出来的,自然会为达成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探究算法时,先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用的方法进行尝试计算,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把要学习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告诉学生。刚进入这样除法竖式的学习,并且第二次分桃时,十位上的4又不能被3整除,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探索性,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在个别思考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并注意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交流反馈,自然体现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这里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创新,学生在交流反馈时,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他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实践证明,注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具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径。交流反馈后,面对多种算法,这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种算法的优点,进行算法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做法,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往往正是创新思维的萌芽。参考资料,少熬夜!3、巩固提高,合理迁移练习既是信息反馈的手段,又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措施。为此本环节安排了练习教材中的两道习题,第一题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合理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第二题更贴进学生生活。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一、说课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42-----P43《平均数》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平均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教材强调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本册教材中,并非编者任意而为,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三、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观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运用已学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四、教学的重、难点:与老教材只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数产生的意义,它的功能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难点是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五、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我力求体现以内容定教法,教法为内容与学生服务的宗旨,参考资料,少熬夜!力求体现师生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讨论,使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易于操作的学具,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使他们在合
本文标题:【精品】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1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