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2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提要:本章将分别阐述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理论、冲突协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环境管理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重点和难点:理解和认识各种理论的主要思想,了解各种理论对环境管理的指导意义。学习要求:明确各种理论的思想观点及其方法,能够应用理论认识环境管理的有关问题。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1三种生产理论1.2界面活动控制理论1.3冲突协调理论1.4可持续发展理论2.1三种生产理论1.三种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环境社会系统及其组成:环境社会系统是由人和环境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联系构成的世界大系统。在物质运动这个基础层次上,它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整个世界系统的运动与变化取决于这三个子系统自身内在的物质运动,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状况。因此可以说没有生产活动就没有子系统的生命力,也就谈不上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人与环境系统概念模型世界系统的演变过程承认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存在及其在世界系统中的基础地位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这才是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2.1三种生产理论2.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在人类形成社会之后,就相当于在自然环境外部形成了一个“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出现,特别是物资生产子系统的形成,使物质在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循环流动的效率、性质和规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人类以及任何种类的生物都必须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物质联系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因此,人类社会就必须保证取自于自然的要素能够友好地回归于自然。换言之,也就是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运动的整个自然环境系统中自然资源的再生产必须得到保证。或者说,这个“社会有机体”要永远存在下去,它的“物质代谢”功能必须成为物质循环中良性环节。2.1三种生产理论3.三种生产理论对环境管理的指导意义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推动人类社会建立一个新的生存方式,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废弃物的排放强度与环境生产力匹配起来。其中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上述这种新的功能单元的建立是一个极重要的方面。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2.2界面活动控制论1.界面概念: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是时间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特征: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2.2界面活动控制论2.界面上的活动界面是不同系统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汇处。由于来自不同事物或系统的物质、能量或信息往往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向或变化趋势,故极易出现不均衡的现象或复杂的矛盾,因而这是整个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比较脆弱的部分。界面上的人类活动常常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界面首先是不同组成部分共同追求利益的所在,而界面又不属于任何一方,所以各方在界面上的权利、义务既难统一又难落实。2.2界面活动控制论3.界面活动的控制意义:环境管理工作应当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界面上的活动,而不是去代替其他部门去具体地管理它们各自系统的内部行为;环境管理是在不同层次上把属于该层次的各个子系统的利益和需求加以综合协调。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正确判断界面;全面掌握不同系统在边界上的活动及其价值目标;准确把握协调的“度”。2.3冲突协同理论1.冲突协同理论的理论源流冲突:冲突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之间因各自利益目标的追求而产生的矛盾。从数学角度描述和研究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学科就是博弈论。协同:协同即合作、配合,也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协同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在无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系统中各要素的运动、变化呈现出一种被称之为“自组织”的规律,它使系统结构的演化,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2.3冲突协同理论1.冲突协同理论的理论源流冲突和协同:冲突和协同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对立统一于一个系统中。所谓冲突,也就是竞争、对立;而所谓协同,也就是统一整合。系统中各要素都是在合作与协同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协同。竞争以协同和合作为基础,协同以竞争为前提。协同和竞争是相互依赖、同时并存的。没有协同,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协同。如果协同不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之上,系统就失去了活力;相反,如果系统之中只有竞争,没有协同,系统也就不复存在了。2.3冲突协同理论2.冲突协同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应用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发生冲突的结果,它与人类社会内部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有着密切的联系。冲突协同理论,就是指通过人类社会的理性行为解决冲突,实现子系统之间协同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论,通过协同子系统的局部运动可以使系统整体的宏观运动效果优于部分运动之和;相反,如果子系统的运动之间不协同,甚至相互制约,那么子系统运动的效果就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系统整体运动的效果低于部分运动之和。应用实例——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发生冲突的结果,它与人类社会内部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有着密切的联系。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一项控制排污的管理措施。它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把要削减的污染物量优化分配到排污单位,并以向排污单位发放许可证的形式使其获得排污许可。排污许可交易政策体现了冲突协同理论的思想和原则。它较好地协同了不同单位在排污量上的冲突,协同了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指令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冲突。上海灯泡厂的彩色显象管工程,经济效益较高,污染相对较轻,但该厂已没有排污指标,难以立项。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据排污许可证交易的原则,灯泡厂出资150万元补贴一造纸厂建污染治理设施,从而获得了必须的排污指标。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人类。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K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2.4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革命海洋生态破坏天灾?人祸?——沙尘暴中的兰州天灾?人祸?——臭氧空洞1天灾?人祸?——臭氧空洞2天灾?人祸?——洛杉基光化学烟雾天灾?人祸?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痛痛病事件氰化钠事酸雨的危害天灾?人祸?地球上生命的历史是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人类的出现对环境的影响与前所不同,尤其是人类向环境的索取和排放废弃物;传统的发展道路其终点潜伏着灾难,但还存在另一条道路。主要思想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1968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等学者聚会罗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TheClubofRome)。受俱乐部的委托,以麻省理工学院D·梅多斯(Dennis.L.Meadows)为首的研究小组,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于1972年提交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罗马俱乐部(THECLUBOFROMA)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全球智囊组织。其主要创始人是意大利的著名实业家、学者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罗马俱乐部(ClubofRome)的宗旨是研究未来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阐明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引起政策制订者和舆论的注意。目前主要从事有关全球性问题的宣传、预测和研究活动。宗旨是通过对人口、粮食、工业化、污染、资源、贫困、教育等全球性问题的系统研究,提高公众的全球意识,敦促国际组织和各国有关部门改革社会和政治制度,并采取必要的社会和政治行动,以改善全球管理,使人类摆脱所面临的困境。由于它的观点和主张带有浓厚的消极和悲观色彩,被称为“未来学悲观派”的代表。该书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提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来自10个国家的约30人聚集在罗马猞猁学院,在企业家佩切依博士的资助下,讨论现在和未来人类的困境这个问题。主要观点增长的极限来自于地球的有限性;反馈环路使全球性环发问题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全球均衡状态是解决全球环发问题的最终出路;认为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因此,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片森林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棵树最后的家园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地球上的最后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生命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宣布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它向全球呼吁:现在已经到达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他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换回的损失。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心。主要思想意义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20世纪80年代伊始,联合国本着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发展的宗旨,于1983年3月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H.Brundland)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负责制订环境政策。该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通称联合国环境特别委员会或布伦特兰委员会(BrundtlandCommission)。在1982年于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环境管理理事会议上,前日本环境厅长原文兵卫代表日本政府建立设立这种机构,受到代表们的支持。1983年的第3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成立这个独立机构的决议。由联合国秘书长提名挪威工党当时领袖布伦特兰夫人(Brundtland)任委员会主席,苏丹前外交部长卡利德(Khalid)任副主席。1984年5月本机构正式成立。委员会由主任、委员等22名世界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组成。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审查世界环境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行动建议,提高个人、团体、企业界、研究机构和各国政府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水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三大部分。在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世界环发大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已由单纯注重环境问题逐步转移到环境与发展二者的关系上来,要求必须由国际社会广泛参与。联合国与发展大会(UNCED)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称“地球会议”。为纪念斯德哥尔摩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召开20周年,1992年6月3日,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中心”组织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6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及10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大会上发言,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出席大会并讲话。这次大会是继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后,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宗旨是回顾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召开后2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
本文标题:第2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