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节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一、选择题1.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A.始终在对流层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2.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3.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⑤⑥D.①⑤⑥4.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不正确的是()5.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强烈的地方,在城市地域中,人类改变了自然环境面貌,影响了城市气候,引发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问题。下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6.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A.ⅠB.ⅡC.ⅢD.Ⅳ7.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B.乙C.丙D.丁8.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9.下图反映了某市热岛效应,在下列条件中,热岛效应强度较为明显的是()①白天②夜晚③强风④无风⑤旱季⑥雨季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⑤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C/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10~12题。气温垂直递减率10.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9~17时B.18时~次日7时C.17时~次日9时D.19时~次日6时11.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12.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A.大气环境质量好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中新社2008年8月14日电奥帆赛14日进入第六天,但青岛浮山湾海域的风力不到每秒3米,不符合比赛条件,当天原计划要进行的七个项目的比赛被迫顺延至下一个比赛日。阅读材料,结合右图完成13~15题。13.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因素是()①地转偏向力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惯性离心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有可能是()A.热力环流B.海陆风C.季风环流D.山谷风15.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A.春季B.秋季C.白天D.黑夜二、综合题16.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__而掩盖了海陆风。(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17.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2)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3)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4)A、B两处受热的是,空气做(上升或下沉)运动,冷却的是,空气做(上升或下沉)运动。18.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1所示:图1材料二图2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3为图2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2图3(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2)说出图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结合图3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第2节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参考答案1.解析: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不同地理纬度的地面受热不均匀,因此对流层的高度也不同。低纬度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而高纬度对流层的高度仅8~9千米。答案:D2.3.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从太阳辐射到大气逆辐射按顺序排列的关系: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小。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日较差较大。答案:2.C3.B4.解析:本题考查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图A是局部热力环流,地面受“热”点,气流应膨胀上升,反之遇“冷”点,则气流收缩下沉,故A项不正确;B项反映白天吹谷风;C项表示海滨夜晚吹陆风;D项则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答案:A5.解析:“露重见晴天”,说明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答案:D6.7.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污染物浓度在Ⅰ、Ⅱ位置最高,而从等值线上还可看出Ⅰ处最密集,并向东北方向减少,故可判断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Ⅰ处。由气温垂直分布图可发现乙、丙、丁三图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扩散,而甲图无逆温现象,利于空气的对流扩散。答案:6.A7.A8.解析: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答案:A9.解析:夜晚郊区散热良好,城市活动仍在继续,因而热岛效应比白天明显;无风不利于城市与郊区热量交换;旱季城市热量积累,使得热岛效应强度加大。答案:D10.11.12.解析:由图可知,在18时到次日7时之间,近地面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空气下冷上热,不利于空气对流,即发生逆温现象。由纵坐标可知,逆温层最大高度约为400米。逆温现象抑制了空气对流,近地面污染物聚集,大气能见度差,污染严重;空气对流弱,不易形成云雨;近地面沙尘不易被上升气流带起,沙尘暴不易发生。答案:10.B11.C12.B13.解析: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改变风的方向。答案:B14.解析:结合图示烟雾的飘动方向,可知白天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海陆风。答案:B15.解析:仔细读图可以看出:夜晚工业污染物吹向海洋,白天工业污染物受海风影响吹向城市,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答案:C16.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2)如图(3)冬季冬季风强劲(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17.解析:据图可知,图中位于同一等压面的①②③各点气压相等;随高度升高,气压逐渐降低,故④①=②=③⑤,所以气压最高的为④,最低的为⑤,由此可知④处为高压,⑤处为低压。结合热力环流知识,A处空气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B处空气冷却,空气做下沉运动。答案:(1)①②③(2)④(3)⑤(4)A上升B下沉18.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正确读图依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分析归纳。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说出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区气温较低的意思);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言之有理即可)(3)秋冬;B地盛行冬季风。
本文标题:第2节大气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