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8章居住区与室内环境概述
第八章居住区与室内环境概述重点: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居住区与室内环境评价与创建难点: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作业:请分析住所的居住环境。8.1认识与发展居住区与室内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居住区指人居住生活的区域,它不仅包括住宅,而且还包括绿地、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等。室内指住宅、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医院、旅馆、影剧院、图书馆、候车室等建筑物室内场所,有些人认为还应包括室内的生产场所,也有扩展到飞机、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内的。“人类聚居”(scienceofhumansettlement)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Doxiadis)提出的,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很流行。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提高了全世界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1981年华沙第14次国际建筑协会的会议上,提出:“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建筑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1987年,联合国与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1992年巴西“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高了对“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19次大会: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到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健康的建筑与材料、对生态及社会敏感反应的土地利用。1999年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指出创造出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是建筑设计质量的保证。8.2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中既有生态环境问题,也有社会环境(如风俗习惯、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地方特色等)、艺术环境(包括视觉景观的要求、审美观点、环境艺术等)等因素。图为安徽宏村。8.2.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强调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选址的基本原则,这种选址,造就了美好的居住环境:坐北朝南,北依山南傍水,山上树木密集,水面碧波荡漾,南迎凉风,北挡寒流,阳光充足,水陆风、森林风日夜交替。8.2.2建筑与环境保护建筑的建设和运行消耗大量的材料和能源。红砖会破坏耕地、污染空气。目前建筑物的年耗能量中,空调系统能耗所占的比例约为55%,照明所占比例约为33%。欧美各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建筑节能措施20世纪90年代前:1)减小新风量;2)大量使用深色和反射玻璃;3)使用双层玻璃窗;4)在空调系统中通过换热器利用排风预冷新风;5)使用变风量空调系统;6)微机等多种电器的使用导致室内设备负荷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后:1)增大新风量;2)使用镀膜玻璃或采用遮阳措施减少太阳辐射得热;3)有效地控制人工照明;4)个人调控工作环境;5)室内设备负荷进一步增加;6)在西方发达国家,置换通风空调系统广泛地应用。这是美国第一家环保饭店―内特豪斯谢尔顿饭店的大堂。该饭店1998年出现在费城,90%以上的建筑材料为可再生的,100%的室内用品和洗浴品采用天然植物原料,比普通饭店节能节水50%以上,拥有空气过滤系统,调节空气中的含氧量,使住客处于最佳空气条件之中。在日本爱知世博会上,“环保、节能”是主办国日本向世界展示的重要理念之一,场内的许多措施都体现了这一原则。这是长久手展区的日本馆。该馆外观酷似蚕茧,全部用竹子编制而成,并且在周边布满了绿化带。在炎热的夏季,这种建筑结构可充分采光、通风,减少对照明灯和空调的使用。在日本爱知世博会上,日立展馆外侧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这种发电装置体积小,可两面受光,所产生的电力主要供日立馆使用。凯拉瓦镇是芬兰第一座试验利用太阳能供应居民住宅暖气和热水的“太阳村”。每幢房子朝南的一部分墙壁和屋顶上都镶着大块的深色玻璃。它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居民住宅耗能,从而达到用太阳能解决全年75%的耗能需要。生态建筑生态建筑,能保持系统内的输入和输出物质的良性循环及能量的良性转换。英国一个生态住房村建设时,采用清洁、可再生的风力发电,饮用水从钻井里抽取,污水将通过“生物净化系统”来处理;房屋基本上修在地下,保温性能良好,用不着供暖设施;南面由玻璃门窗构成,便于向室内提供阳光和热能;屋顶长满绿草,犹如我国北方的“窑洞”赖特设计的朴素生态建筑讨论我校节能减排在哪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挖?8.2.3室内环境与健康一个居室就是一个小环境,应有合适的温、湿度,必要的风速,新鲜的空气,充足的光线和不受周围环境的热、光、辐射与噪音的干扰。室内环境除了受房间内部因素影响外,还与室外环境条件有关。室内环境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与室外环境都有很密切的联系。要想室内环境好,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周围环境,光靠室内某些设备来调节是不够的,也难以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只有很好地将室内外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整体考虑,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从而提高现代人们的生活质量。8.3居住区与室内环境评价与创建1、居民对环境的需求第一,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新鲜空气、充足阳光、良好通风、没有噪声干扰、冬暖夏凉等是生存的保证,乃是生理上优先的需要。第二,安全需求包括私生活不受侵犯,避免人和财遭受伤害和损失等是生存的基本需求。第三,人与人的接触、邻里关系、互助互爱等社会交往需求是社会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第四,休闲需求指的是闲暇时间如何消遣。第五,美的需求不仅指景观美,还指人们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产生一种自豪感,受尊重。居民对环境的需求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循序进取的。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环境刺激会产生不同需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唐山4个新建小区调查中发现,居民对现状最不满意的是绿化、噪声和垃圾。当前满足居民环境需求主要体现在:出行便捷,居住安全,购物顺便,交往活动各得其所和空间环境清洁、美观五个方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986年对对北京市区内3个居住区调查说明,居民最关心的是绿化环境。最受欢迎的是宅间绿地。其次是噪声干扰。再次,商店、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位置和布置问题。居民对居住区内的交通安全、防盗、居民委员会的作用以及小区的识别性等也都十分关注。2、室内环境评价因素热舒适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电磁环境注:室内环境不能简单的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评价。3、健康建筑有害物质的浓度低,符合国家标准。通风良好。室内气温要全年保持在17~27℃之间。室内的湿度全年保持在40%~70%之间。长时间室内空气流速不宜过高,夏天在0.5m/s左右,冬天在0.2m/s左右。日照要确保在3h以上,要有足够亮的照明设备。噪声级要小于50dB。具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具有足够的建筑面积,私秘性好。住宅要便于护理老龄者和残疾人。4、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创造与改善(1)自然环境方面:首先,要注意建设区域生态的环境保护。其次,要遵循当地气候规律。第三,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第四,创造受控的室内环境。(2)人文环境方面:首先,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其次,要创造适应社会生活形态发展变化的环境。第三,要继承传统的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并注重创新。(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第一研究和制订合理的舒适标准,以便有效地合理地利用能源。第二,室内的空气质量。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起因,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8.4研究内容及方法居住区与室内环境涉及建筑、气候、传热、声、光、材料、生理、心理和生物学等多门学科。各组成部分相对独立,因而可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建筑学对材料的热物性、光学性能、声学性能进行研究。生理学用热生理学来研究人体对热和冷的反应机理。心理学家关心人在某些给定的热、声、光环境下的感觉。劳动卫生保护专家研究不舒适环境对人体健康和安全带来的危害,及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
本文标题:第8章居住区与室内环境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