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二单元第3节_细菌与外界环境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三节细菌与外界环境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复习旧课1、掌握热原质的概念2、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3、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4、掌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正常菌群、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技术及医院感染的概念。2、掌握常用的热力消毒灭菌法及适用范围。3、掌握紫外线的杀菌原理、作用、特点及应用。4、熟悉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浓度、作用机制、用途及影响因素。5、熟悉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第3节细菌与外界环境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一、细菌的分布•细菌种类多,繁殖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群微小生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可概括为:“无孔不入,无处不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土壤中的细菌•土壤是细菌生存的天然场所(因为土壤中有水分、营养物质、空气、一定的PH环境和温度)•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多,土壤素有“天然培养基”之称。土壤也是一切自然环境中细菌的总发源地,也是人类利用细菌的主要来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在肥沃的土壤中,每克土壤含菌量达几十亿-几仟亿(沙漠含菌量仅10万/g)。•细菌在土壤各层分布不均:表面含菌量少;距表面10-20cm土壤含菌量最多•土壤中的细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动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土壤中仅有少数病原菌,它们来自人和动物体(粪、尿、痰、尸体等)。多数病菌在土壤中很能容易死亡。主要为球菌和芽胞杆菌,如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可长期存活。所以,当人体创伤处污染泥土时,要严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空气中的细菌⑴空气细菌来源空气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和高声说话、喷啑及咳嗽飞沫。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⑵空气中的病原菌及空气感染•空气中一般没有病原菌,但疫区或患者周围空气中有大量病原菌。如乳牛的唾液沫(结核)随咳嗽或喷啑可喷射5m远,且飘浮很长时间。带有病原菌的尘埃也会飞扬到大气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空气中非病原菌常常污染药物制剂、培养基、生物制剂(品),引起食品、饲料变质以及造成手术感染。所以在外科手术、细菌接种、制备生物药剂及生物制品等工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杜绝污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空气细菌卫生检查有时用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作为指示菌,表明空气受到人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在疫区或患者周围空气中有大量病原菌。如乳牛的唾液沫(结核)随咳嗽或喷啑可喷射5m远,且飘浮很长时间。带有病原菌的尘埃也会飞扬到大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水中的细菌水的自洁作用水的细菌学检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水的自洁作用①水中泥沙沉降作用;②水面日光紫外线照射;③水中营养物耗尽;④水中生物拮抗作用;⑤水中噬菌体灭菌作用;⑥原虫澡类吞噬作用;⑦清洁支流冲淡作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水质细菌学检查三项指标指标名称意义国家标准菌总数检定1ml自来水中所含各种活细菌数100个大肠杆菌价能检出1个大肠杆菌的最小自来水量300ml大肠杆菌指数在1000ml自来水中检出的大肠杆菌数3个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正常菌群及其意义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利作用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利作用①促消化作用:将不溶性蛋白和糖类转化为可溶性状态,促进机体吸收。②营养作用:大肠杆菌及乳链球菌能合成VitB1、B12泛酸、叶酸及VitC、K等,供机体利用;双岐杆菌产酸造成酸性环境可促进对VitD、Ca、Fe的吸收。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③生物屏障作用:即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如大肠菌素可抑制痢疾杆菌生长;唾液链球菌产生的H2O2抑制脑膜炎球菌生长。④免疫作用: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剂的作用。可剌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口腔甲,丙型链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阴道大肠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等皮肽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细菌方面机体方面正常菌群/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①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如大面积烧伤,过度疲劳,受凉,长期患消耗性疾病。②正常菌群寄居部位发生变迁:如外伤,手术,留置导尿管等使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泌尿道或血液等。③菌群失调:如长期或滥用抗菌素治疗。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方面机体方面正常菌群/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下降条件致病菌引起疾病的条件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指机体、菌群、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发生改变,导至体内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生态体系表现出的不平衡状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菌群失调症:指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体发生功能紊乱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者。菌群失调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次感染)。•菌群失调经常发生而菌群失调症则少见。患二重感染的机体抵抗力很弱,细菌对抗菌素药物不敏感,治疗难度大,应严加预防,避免发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二、消毒与灭菌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二、消毒与灭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剂防腐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1)热力消毒灭菌法概念:主要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作用机制: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干热法由空气导热,传热较慢;湿热法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较快,穿透力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热型温度(度)时间(h)布层内温度20层40层100层灭菌效果干热130-1404867270.5不完全湿热105.33101101101完全结论二: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热力消毒灭菌法干热消毒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160℃~170℃2h)湿热消毒灭菌法巴氏消毒法62℃30min72℃30s煮沸法流通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121℃103kPa20~30min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1)干热法①焚烧: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②烧灼:适用于接种环、试管口、瓶口等灭菌,金属器械烧灼20S③干烤:160℃2h;170℃1h;180℃0.5h适用于耐高温物品,如玻璃器皿、瓷器、金属物品、粉剂、油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湿热法(最常用)①巴氏消毒法:62℃30min或71.7℃15-30s适用于牛奶、酒类的消毒②煮沸法:100℃5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适用于食具、饮水、注射器、外科器械消毒加入2%碳酸氢钠提高沸点至105℃,即可提高杀菌力,又能防止金属生锈。③流通蒸汽消毒法:80-100℃15-30min适用于外科器械、注射器、食具、便器的消毒④间歇灭菌法:连续三次流通蒸汽加热以达到灭菌的目的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的灭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湿热法(最常用)⑤高压蒸汽灭菌法(最有效)压力103.4kPa、温度121.3℃15-20min灭菌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如手术衣、手术器械、敷料,生理盐水及普通培养基,不能用于油剂,粉剂的灭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方法名方法内容适用物质高压蒸汽灭菌法121度20-40min耐高温、耐水物品巴氏消毒法61.1-62.8度30min71.7度15-30s牛奶和酒类等流通蒸汽消毒法100度10-30min耐湿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间歇灭菌法100度10-30min,37度过夜,每日一次,连续三次不耐高温的营养物煮沸法100度5min饮水和一般器械的消毒焚烧法无经济价值的污染物品烧灼法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针等不怕热的金属器械干烤法160度2小时玻璃器皿、瓷器等灭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辐射消毒法⑴日光暴晒:直射暴晒6h适用于书籍、被服、床垫等⑵紫外线消毒:使用C波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波段265-266nm用于室内空气消毒时,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适用于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⑶电离辐射:杀菌机制是破坏菌体的DNA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紫外线杀菌机制:1、作用于微生物的DNA,使菌体DNA失去转化能力而死亡2、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aa,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3、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4、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空气消毒法•1、紫外线照射:在工作前照射0.5-1h,停照后0.5h方可入内工作。•2、化学喷雾:用3-5%来苏儿或石碳酸(酚)或2%乳酸叶雾。•3、化学药物熏蒸:①KMnO4+福尔马林→按1:2混合熏蒸,即1000³,250g(高)+500ml(福)→熏蒸24h。•②1-2ml乳酸/㎡熏蒸。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三)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剂的概念种类、作用机制、浓度和用途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化学消毒剂的概念具有消毒作用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对细菌和机体都有毒性,故只能外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消毒剂的主要类型、作用机制、常用种类类型作用机制常用种类酚类蛋白质变性,细胞膜损伤石炭酸醇类蛋白质变性与凝固乙醇氧化剂氧化作用、蛋白质凝固高锰酸钾、碘酒过氧乙酸、重金属盐氧化作用、蛋白质变性与凝固红汞、硫柳汞表面活性剂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新洁而灭染料抑制繁殖龙胆紫酸碱类破坏膜、壁,蛋白凝固醋酸、生石灰烷化剂蛋白质及核酸烷基化环氧乙烷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状态与数量有机物的存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三、医院感染1、概念: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以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医院感染的特点:①感染对象:住院患者②感染地点:医院内③感染时间:住院期间和出院不久④病原体:条件致病菌,内源性感染为主⑤感染途径:接触传播⑥治疗较困难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①感染对象免疫功能低下②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③各种损伤机体免疫功能的治疗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①加强宣传工作②严格无菌操作③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小结细菌的分布自然界的分布土壤水空气正常人体的分布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分布正常菌群的意义(生理病理)消毒灭菌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辐射杀菌滤过除菌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剂概念种类作用机制浓度用途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医院感染概念特点危险因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复习题1、对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和特殊感染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第3节_细菌与外界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