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小学生爬天都峰的教案
小学生爬天都峰的教案《攀登天都峰》是许多讲座和阅读文本的选集。主要是暑假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个不知名的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天都峰。看和小学生一起爬天都峰的教案!欢迎咨询!爬天都峰的教案1教材简析:这是1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2、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教法与学法:师:品析重点词句法。生:读议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二、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三、检查自学情况。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4.理解重点词语。犹豫:拿不定主意。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汲取:吸取。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小组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3.分角色朗读课文。小学生爬天都峰的教案相关文章:★爬天都峰的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探究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1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⑴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⑵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⑶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4、“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⑴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⑵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⑴学生读书圈划。⑵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⑶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⑷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⑴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⑵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⑶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第三课时一、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二、完成作业听写、基础训练练习。三、课后小结知识技能目标完成地不错,但是情意目标稍欠火候,对于战胜困难,互相学习鼓励品质,只能初步地培养。原因可能是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较舒适,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实际生活的体会。常规方面今天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学生读书声音大了,不再细声软语了。下一步将培养学生大声地回答问题。板书设计爬天都峰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爬天都峰的教案3第一课时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教学过程: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1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布置作业: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过程: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学生读书圈划。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
本文标题:小学生爬天都峰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2784 .html